APP下载

从“副词+名词”结构看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现象

2021-09-10张宜静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6期
关键词:副词成因结构

张宜静

摘要:在现代汉语中,随着语言表达方式的发展,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其中“副詞+名词”的结构在以往正宗的语法修辞中被视为不符合规范的用法,而现在被使用的频次却越来越高,特别是在某些特定语言环境下已经固化并常态化使用。副词修饰名词的结构一般在表对举时、表顺序义时、表度量义时、表性状时四种情况下可以出现,而名词容易活用为形容词的原因可以大致归结为词类划分范畴的模糊性、名词内涵的双重性、语言的使用需求三个方面。

关键词:“副词+名词”结构;词类活用;性质义;成因

1.引言

在近些年流行的网络用语中,常常有这样的表述:“你这个人真狗”,这里的“狗”原本是个名词,在本句中却用作了形容词,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担当、遇事不够仗义、做事不靠谱等。其实无论是日常交流还是文学作品中,这样的表达都并不罕见,比如我们常常会说某个人“很女人”、某种做法“很中国”、某个物品“很现代”等,它其实就是一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的现象。

这里的名词表现为形容词性,既不是词的兼类现象,也不属于同形同音词,而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说话人有意无意地把名词临时用作了形容词的语言现象。当然,它与兼类词也有一定的联系。兼类词是指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同词类的语法功能,且词汇意义又密切相关的词,当一个活用的词被人们频繁使用,那么它就有可能因得到广泛认同而被固定下来,从而转换为兼类词。因此,从词类活用到兼类词其实就是一个逐渐过渡的过程。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现象一般包括“副词+名词”和“名词+名词”两种结构,前者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加普遍,因此本文仅讨论前者。

2.“副词+名词”现象研究现状

早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副词修饰名词现象就已经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部分学者就曾认为这是一种不符合语法规范的用法,如邢福义就认为像“很情绪”、“非常兴趣”、“很模范”等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情况是“有毛病,站不住的说法”。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日益增多,“而且有日益扩大的趋势,程度副词不但能修饰抽象名词,如‘更青春、‘很女性,而且也能修饰具体名词,如‘很郊区、‘最绅士,甚至还有修饰专有名词的,如‘很中国、‘很雷锋”。于是,人们就从单纯争论副词能否修饰名词走向对复杂的“副名现象”的描写和解释,如胡裕树把“确实十分堂吉珂德了”中的“堂吉珂德”看作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到了二十一世纪,伴随着传媒业的发展,此类活用现象越来越多,因此也得到了更多学者的关注,很多学者都在语义、语用、语言发展的社会学视域下做了大量研究,得到了不少新结论,认可该模式的学者数量也越来越多。这类用法的句子大量出现说明这样的表达符合人们的使用需求,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副词修饰名词的具体情况

3.1表对举时

名词在做对举时,可以受到副词的修饰,如“人不人,鬼不鬼”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这是一种比较成熟且稳定的使用方式,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说法,在歇后语、俗语中比较多,但总的来说,这类例子还是比较少的。

3.2表顺序义时

部分名词在表示一定先后顺序时可以跟在副词后面使用。

(1)还没好好感受就已经夏天了。

(2)都中午了,他还没有回来。

(3)都大人了,能不能当一次榜样?

第一个例句用“已经”这个时间副词修饰 “夏天”这个名词,表示时光流逝之快,后两个例句用范围副词“都”修饰“中午”、“大人”之类的名词,表示时机之成熟。这类例子都会有一个先后顺序的含义在里面,其中的名词可以表示时间,也可以表示某一标志性事件。

3.3表度量义时

在表示一定的度量义、有比较的含义在里面时,可以使用“副词+名词”的结构。

(4)这本书在最下层。

(5)他这个人很理性。

第一个例子是程度副词加方位名词的组合,后一个是程度副词与抽象名词进行组合,都有着比较的含义。

3.4表性状时

名词前加上程度副词,用来表示对其相关性状的指称,这类例句是最多的,也是在现代语言表达中最常见的。

A(6)即将于月底推出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将会很权威,很专业。

(7)我认识一些并不很朋友的人。

B(8)在飞机上帮助她的那位年轻人一直很绅士。

(9)这部电影拍的很张艺谋了。

对于A类例句,可以看出程度副词后跟的名词都具有一定的性质义,如“朋友”里含有“有交情”的意思、“权威”里有“使人信服”的意思,这类词可以很直观地使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性质义,因此容易用作形容词。对于B类例句中的名词,人们往往是从这类人物的身上概括提炼出一定的特征,并且这些特征是被大家所普遍认同的,从而可以用作形容词,代指拥有同样特征的其他事物。如人们看到“绅士”便会联想到有风度、有礼貌、谦恭等特征,看到“张艺谋”便会联想到画面唯美、有视觉冲击等特征。

4.名词活用为形容词原因探究

4.1词类划分范畴的模糊性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对词类进行划分的基本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具有不同语法功能的词便会被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而每一类词中其实都会有特殊现象的存在,并不是每个词都会遵守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的。对于名词来说,它一般做主语或者宾语,不能受副词的修饰,然而实际使用中却会有不同的情况存在。这是因为我们在划分词类的时候是抽象出这类词中大部分词都有的共同特性,是站在总体的角度来看的,并不纠结于细枝末节。因此,词类的范畴是会存在模糊边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知的深化,新范畴不断出现,范畴发生扩大,词类与词类之间便不再具有那么明显的界限。

4.2名词内涵的双重性

名词之所以能够用作形容词,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名词其实是具有双重内涵的。除了基本的指称义之外,它们还具有性质义,即描述性内涵,这为其活用为形容词提供了可能。如词组“黄金戒指”里的“黄金”指的是一种金属,是戒指的组成成分,这里只是简单的指称义。而在词组“黄金座位”里,“黄金”便是一种性质义,它由黄金这种金属的稀有性和贵重性引申出尊贵、中心、至高无上的含义,说明这个座位的独特性和尊贵性。当然,转化也不是一定的,性质义是活用的基础,但想要活用也需要遵循一定的条件。

4.3语言的使用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精神需求不断增加,追求新奇、个性的情况不断出现,在语言表达上,一些不够规范但却更生动、个性化的语言会更加受到人们的追捧,这样的表达会变得幽默、生动且形象,更符合人们的社交需求,而“临时的修辞用法用多了,就容易固定,人们会以为是普通的用法”。特别是网络发达的今天,一些新奇的词汇或表达方式一旦被创造出来,便很容易被迅速传播,继而得到广泛认同。例如“很中国”、“很青春”这类用法就是这样流行起来的。

另外,根据语言使用的经济性原则,人们在表达时常常会进行简化,只要意思到位能够理解即可,规则并不会完全限制人们的表达。而将名词活用为形容词便可以简洁地表达某一事物的相同特点,不需要再费尽心思寻找恰当的词汇来描述它,因此这一用法才会广受大家的欢迎。

总的来说,将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是一种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普遍化的语用现象,而“副词+名词”则是其中的典型结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化的条件也是多样的,值得我们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功能与认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吴颖,王敏杰.名词向形容词的功能转变问题[J].汉语学习.2012(05).

[3]于根元.副+名[J].语文建设.1991(01).

[4]罗蔓.浅议非谓形容词与名词之间的功能游移[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5]史舒. 现代汉语名词显现形容词功能的现象研究[D].云南大学.2019.

猜你喜欢

副词成因结构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短句—副词+谓语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副词和副词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