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基本模式与质量评价和监管研究

2021-09-10许远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质量保障评价体系职业教育

许远

摘要: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经历了电子化数字教材(静态数字教材)、多媒体化数字教材、立体化数字教材、智能化数字教材四个阶段,逐步具备了学习功能、学习分析功能、教学功能。纸数结合的智能化、线上线下复合化数字教材(简称“双复合教材”)逐渐发展成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主流模式。以正确的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质量评价观为导向,在传统职业教育教材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数字化方面的质量评价体系,可以形成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通过完善相关的制度和规范,可以有效识别应对数字教材质量监管中的风险点,建构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质量保障体系。

关键词:纸数结合;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评价体系;质量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移动终端,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的普及,职业教育教学日趋实现信息化,其最大特点是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以及资源的开放性、共享性。职业教育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为数字化教材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当前形势下,关于职业教育教材应如何数字化、智能化,有关政策文件中的要求越来越具体,数字教材的模式创新也显得日益迫切。探索开发“课程建设、教材编写、配套资源开发、信息技术应用统筹推进”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开发信息化资源”已经成为优化完善教材和教学方式的重要内涵之一。

一、职业教育教材与数字教材的概念界定

(一)关于职业教育教材

从教学论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教材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而选择、组织的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知识、技能、态度、经验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物化形态。2019年底教育部颁布的《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职业院校教材是指供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职业学校课堂和实习实训使用的教学用书,以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教学材料(如教材的配套音视频资源、图册等)。”但因广义的职业教育不仅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还包括职业培训,所以广义的职业教育教材,不仅包括用于学校全日制教学的各类图书,还应包括各类职业培训所需的教材。如图1所示。

(二)关于数字教材

职业教育的数字教材自身所具有的技术特征、内容形态、应用方式涉及职业教育理论、编辑出版理论、教育技术理论,是多项技术集成的集合体,远比普通纸质教材复杂。目前,学界关于数字教材的定义、内涵和外延的认识还未统一,数字教材准入、审核和质量标准等机制还待建立。援引《中小学数字教材加工规范》(CY/T 125-2015)中对数字教材的定义,其概念是指“以经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的国家课程教科书为内容基础,并包含相关辅助资源、工具的,用于教学活动的电子图书”[1]。该规范提出了中小学数字教材的组成要求、技术要求和功能要求三个部分,可供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者借鉴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形态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目前基本趋向一致的看法是:职业教育的数字教材是指供各类职业院校使用的教学用书数字版本,以及作为教材内容组成部分的数字化教学材料(主要包括教材配套的音视频、圖册、活动手册等)和数字化应用工具,能满足信息化、智能化环境下教学、学习、练习、测评、管理等全过程要求,进行一体化设计的互动性数字资源和工具集成;也包含供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在没有纸质版教学用书情况下使用的互动性数字资源和工具集成。

二、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功能简析

除了具备一般教材的基本功能外,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还应具备学习支持功能、学习分析功能、教学管理功能、资源更新和版权保护功能、信息安全功能等,并能以统一技术标准对接各类数字出版平台(或教学资源库平台)。数字教材具有数字介质的图书的特点,它可充实数字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作为教师教学资源,它可用于理实一体化课程、能力本位课程、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作为学生的移动式学习资源库,便于学生在线学习和检索,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一)教学基本功能

和纸质教材一样,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具有“引导教学方向、稳定教学秩序、创新教学内容、推动教学改革、规范教学实施、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和其他不同类型的教材相对比,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在功能上要突出职业引导功能;在内容选择上,要注重职业针对性;在内容组织上要强化职业系统化;在内容呈现上要突出职业能力形成的心理特点。同时,职业教育数字教材还要努力追求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高度融合,要让受教育者牢固树立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精神,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职业精神等。

对于数字化的职业教育教材,开发者应保证其上述基本功能的完全实现,且按照专业目录、职业分类大典、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职业技能的测评标准等要求,科学选取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高效呈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巩固内化学习成果提供学习指导和评价支持,同时还提示进一步学习的方向。

实现教材的基本功能,要从契合学生心理特点、发挥技术优势、整合学习资源、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进行考虑。数字出版生长点就是传统教材的技术困难点、技术提高点、技术创新点。数字出版要做到:把读图和读文结合起来、把动态和静态结合起来、把个性化和规范化结合起来。纸质教材与数字教材的线上、线下结合,做到“纸数结合”。传统纸质教材立足解决基本概念、基本问题;数字化教材立足解决难点、加强重点、突出亮点。新型的数字教材要达到这样的目标——老师教:省力、省心;学生学:有规范、个性化。

目前,业内普遍的共识是职业教育的数字教材可采取模块化、结构化的开发模板进行内容呈现。

(二)学习支持功能

一般认为,学习辅导、学习技能培养、技术支持、咨询服务和监控与反馈等五项内容是学习支持服务的核心要素。数字教材的学习支持功能主要包括:一是学习信息集成,将学习者对教材内容的浏览、讨论、答疑、笔记、自测等内容集成在一起,并提供学习过程的历史记录;二是支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各种学习形式;三是支持在线笔记、小组讨论、小组作业、学习者交流讨论、师生答疑互动等功能;四是支持常见问题检索并能提供预设参考答案;五是支持自测和在线考试、记录学习成绩。

(三)学习分析功能

“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指收集、分析学生学习数据,从而评价学生的学习进程,并查找潜在问题。学习数据来源包括学生的显性行为和隐性行为两方面。显性行为包括学习进度、笔记情况、某段内容的学习时长、完成作业和测试的情况;隐性行为包括:基于数字出版平台的网络社交、论坛发帖等行为[2]。学习分析利用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技术,使得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为每位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数字教材一般应能够支持以下两类的数据分析:一是资源应用分析。能够区分不同用户类型,统计并反馈访问数量、下载热度(频次)、访问时长、被引用情况的数据,并输出分析报告。二是教学行为分析。能够从学校、专业、课程、学习模块、职业、岗位等角度统计分析某门数字教材学习的人数、进度、轨迹、难点、成效等,并提取学习者特征画像,反馈结果,生成分析报告。

(四)教学管理功能

以下功能本身不是数字教材所单独应该具备的,但可以在数字出版平台或教学资源库的支持下达成。一是支持灵活搭建学习资源。二是支持在线报名选课和课程、教材信息发布,支持选课前的试听等。三是支持各种在线教学活动管理,如提问回答、分组教学、小组讨论等。四是能够向教师提供并打印学习者整体和个体学习情况的分析报表。五是支持在线教学的部署与实施。教师在数字教材的运行平台上发布通知公告、发布作业、答疑辅导、组织投票问卷、发布展考试等。六是支持作业及试卷批改,支持多种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学习者互评等)。七是支持教学资源和消息推送等。数字出版平台还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征画像和当前的学习行为,应用项目反应理论,智能和动态地推送相关理论和技能测试题、课程消息、学习资源,并提示进一步学习方向。

(五)资源更新和版权保护功能

数字教材应有较好的资源更新机制,比一般纸质教材具有更短的内容更新和修订周期。通过采取适当的机制,构建并保护教材主编、参编人员进行教材内容更新和维护的积极性。同时,建立完善的版权保护机制。

(六)信息安全功能

通常来讲,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系统(包括硬件、软件、数据、人、物理环境及其基础设施)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导致的更改、泄露、破坏,其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对数字教材而言,应该具有维护信息完整性,确保信息不被非授权复制和不受非授权篡改的功能,且应确保数字教材的学习支持、学习分析、教学管理功能仅向授权用户提供,不得泄露学习者、教师的个人隐私信息。

三、职业教育教材数字化发展历程

与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突破创新相呼应,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开发与建设迄今为止已有20 余年的历史,经历了电子化数字教材(静态数字教材)、多媒体化数字教材、立体化数字教材、智能化数字教材四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数字教材在开发目的、设计理念、载体形式、制作模式、功能实现、适用场景等方面都大有不同。可以看出,上述的历程是从纸张到数字、从单机到网络、从固定到移动、从单向到双向、从以教师教学为中心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从而走向智能化的发展过程。

(一)电子化数字教材(静态数字教材)

电子化数字教材(静态数字教材)始于网络时代的初期,它是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编辑加工后存储在电、光、磁介质的载体上,利用计算机等设备读取的出版物。该类教材开发与设计的重点是将纸质教材扫描成 PDF 数字内容,当然也包括一些简单的音视频资源。电子化数字教材主要包括视频教材和音频教材两大类。视频载体包括录像磁带、VCD光盘、DVD光盘、CD-ROM光盘、网络下载等;音频载体包括录音磁带、CD光盘、硬盘、网络下载等。电子化数字教材的出版程序可概括为:选题策划、组织素材、软件选择、界面设计、编辑集成、质量检测等若干环节。

称其为数字静态教材,主要是为了与后来出现的富媒体、交互性的新形态数字教材相区别,它是数字化教材的早期形式。电子化数字教材的本质是复制载体的改变,将原纸质教材内容进行数字化拷贝且缺乏交互性,用户主要是教师,学生用户很少,其功用也主要在于提高“教”的效率。

(二)多媒体化数字教材

多媒体数字化教材资源的丰富性、趣味性都远超过静态数字教材,且具备交互性功能,教材内容呈现与表达的丰富程度都大大提高,但其功能依然主要围绕“教”的环节进行设计。

国家开放大学提出的“多媒体一体化教材”是多媒体数字教材时代出现的一种教材形式,至今仍广泛使用,它包括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CAI课件)及其他媒体教材。学生、教师可根据需求对多媒体教材进行选择,在自学和辅导中综合利用。“多媒体一体化教材”采用文字教材+录音教材+录像教材+计算机及辅助科教学软件或其他媒体教材的形式。其主要缺陷是只考虑统一教学组织实施,对教师和学生方面的考虑均较少。“多媒体一体化教材”的代表性技术标准有《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技术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等。该《标准》涉及的课程教学资源包括文字教材、视听教材、演示文稿(PPT)、网上文本、CAI课件、流媒体课件和网络课程,并对以上七种教学资源的定义、基本结构、基本组成、编制基本要求、采用工具或技术、各种技术指标、运行环境等进行了规范。

(三)立体化数字教材

立体化教材是在傳统纸介质教材基础上,融入现代教育理念,采用网络技术平台,以大容量、多媒体、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类延伸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化的教学出版物集合。其目的就是通过提供多种教学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改善教学和学习体验。

高等教育出版社提出的立体化教材采用“纸质教材+电子教案+电子图书+CAI课件+试题库+网络课程和资源库”形式,就内容而言,包括主体知识、案例及案例分析、习题试题库及答案、教案、课件、学习软件、测评软件等。就外在形式而言,可分为主教材、辅教材、配套电子资料库、教学网站等。立体化教材之所以称为立体,指的是它是纸质出版物、音像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多种出版形式的立体化组合。立体化数字教材的代表性技术标准有《高等教育出版社立体化教材出版规范》等。

立体化数字教材是数字教材从信息化走向智能化的过渡产品,就服务对象而言,此类教材平衡了“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关切点,同时为师生提供教学参考资料、学习指导资料,并开始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但还是考虑教师较多、考虑学生较少,受技术局限,还不能实现学习者信息的实时反馈。

(四)智能化数字教材

随着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机、PAD 等移动终端的数字化学习时代随之到来,智能化数字教材应运而生。

可以说数字教材是移动互联网和“屏读”时代的产物。在如今的“屏读”时代,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投影屏幕、平板电脑屏幕、手机屏幕、LED广告屏幕等多个终端“屏幕”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有人以观众的双眼到数字媒体屏幕之间的距离来区分不同类型数字媒体终端,就有了10英尺界面的投影大屏幕、2英尺界面的个人电脑屏幕、1英尺界面的手机屏幕和0英尺的AR、VR界面的说法①。

智能化数字教材提供了全新学习体验,具有富媒体性、共享性、交互性、移动性的特点,并融合了当下新兴的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3]。富媒体性是指通过延伸教材功能、改善师生的用户体验,拓展教学资源的质与量。共享性使得教学资源可通过有关平台分享交流。交互性是指实现了人机、师生、生生间的互动,具有根据学习者特点动态推送个性化学习内容的功能。移动性突破了学习的时空限制,只要有移动互联网,就可随时随地学习。

四、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实现模式分析

当前,对于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探索,有两个基本思路:一是纯(全)数字教材,二是纸数结合教材。数字教材选题策划一般来源于纸质教材,为其配套的数字化资源。各类纸数结合教材是经过严格的出版把关,内容是确定的,在采取一定的管理措施后,可以避免数字信息被篡改的情况,做到每一个字的文字内容、每一个字节的数字内容都经过审定,这对教材一类的出版物显得十分重要。

(一)MPR模式

1.MPR出版物概述

多媒体出版物(Multimedia Print Reader)把读者阅读纸质书的传统习惯与使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模式进行整合,是最早成熟的一种纸数结合的数字出版技术[4],它应用MPR关联编码及其技术系统,对图文、音像、视频信息进行针对性的链接,实现印刷内容的复合化、多媒体呈现(见图2),集声音、文字、图像于一体,使得读者听和看同步进行。早在2011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就颁布了关于MPR出版物的国家标准。

MPR出版物具有技术成熟稳定、制作成本少、增加防盗印和数字版权保护功能等。一是MPR出版物相比书配盘、书配带的出版物,减少了磁带、光盘的制作费用,综合核算更为经济。二是在纸质教材上印刷的MPR码,不能简单通过复印、照相等纸质载体复制技术被非法复制,解决了内容版权保护的难题,同时又不影响读者阅读[5]。

2.MPR出版物教学适应性分析

MPR出版物的优势在于:一是MPR教材有助于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强化学生的感知记忆,是职业教育教材可选的内容呈现形式之一。MPR出版物能够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地在教学中展示出来,使学生身临其境,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符合职业教育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MPR教材能增大课堂的教学容量,充分利用图、文、声、像等多种信道,压缩了教师黑板板书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限度地传播知识,提高教学效率。MPR出版物的缺点在于过分注重音视频效果,如果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虽然课堂热闹但效果不好的现象,且过分的使用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会阻碍师生交流,影响学生理解知识和做课堂笔记,导致教师完全放弃传统板书式教学方式。

因此,可以说MPR教材解决了纸介质教材的内容呈现缺陷,实现了多种媒体呈现,改善了信息传递效果,同时又采用相应的硬件设施和技术手段,有效地控制了数字媒体资源容易被篡改的缺陷,控制了教材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风险,能够实现对教材内容的全面监管。

(二)二维码模式

1.二维码教材的基本原理

二维码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它可以存储有关链接网址或一定数量的文字信息,将二维码和教材结合起来,使得学习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随时与书中的知识“互动”。用语言难以描述清楚的知识点,如汉字书法的书写步骤,原来在书中只能以图片+文字的方式呈现,现在,可以在旁边通过二维码“嵌入”一段视频,学生拿出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扫描此二维码,就可以看到汉字书法的完整视频,真实生动,且随时随地可以观看、学习某项专业技能。再如,汽车维修技术也可以通过在书中“嵌入”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汽车内部的机械结构。这给学生理解较为难懂的内部结构原理带来了便利,以往只在课堂上播放的视频、动画内容,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收听)。在课堂上没有很好掌握的知识难点,还可在课下通过观看书中的微课来反复学习。

如图3所示,结合二维码技术应用时序图和识别原理,一方面提供教材的在线浏览和部分章节的在线阅读,另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支持的在線观看,学习者使用带有二维码扫描功能的手机就可体验。基本原理[6]为:

(1)学生用智能终端(如手机)对二维码进行识别、读取和解码。二维码中存储的不是实际内容,而是一个索引号。

(2)智能终端向二维码教材的运行平台发出访问请求,将二维码对应的网址索引信息发给该运行平台。

(3)数字教材的运行平台将索引信息解析为对应的网址,并将上述请求重新定向到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所在的网页。

(4)相关的知识点(技能点)网页向学生的手持智能终端返回请求结果,学生和该网站便可开展人机交互,执行后续应用(如浏览学习知识点的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观看有关技能操作、重难点知识的答疑及相关资料下载)等,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2.二维码教材的技术特点

教育心理学研究和实验已经证明,在学习资料附近设置二维码,学习者使用装有摄像头的手机进行扫描,通过链接访问网址并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和教学材料相关的媒体内容,如图片、音频、动画等,与仅提供印刷形式的静态图片、表格等相比,在学习信息传递、知识保持和建议上具有显著差别。在這方面主要可以遵循的规律是:多种媒体原则(“文字+图片”比“单纯文字”效果好)、邻近呈现原则(相应的文字和图片同时呈现效果会更好;文字和图片距离越近、效果越好,即使用移动设备,呈现学习材料的相关信息来完成学习任务能加强学习效果)、双通道原则(动画+解说、动画+字幕的效果好于纯文字)。

例如,教师事先在实训室精心设计制作的针对某台设备、某道工序、 某个操作所对应的某段资源,可为参加实训的学生提供点播、重播等个性化服务方式,方便学生了解安全生产规程及操作中容易疏漏之处等。通过与资源库联动还可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使教师掌握实训进程、操作难点,并能准确评估实训效果。

二维码教材模式在技术实现成本上较低,但由于数字内容易于被修改,同时存在着数字内容的制作者无法长时间提供技术支持服务的风险,出版方必须加强监管,最好的方法是仅限在出版社网站上传播,同时规定“凡修改必审定、凡无关不链接、凡链接不收费”,才能有效避免出现疏于监管的问题。高中及以下学生由于民事行为能力受到限制,因此中等职业教育教材最好不使用二维码模式。

(三)AR、VR模式

当前的职业教育中,已经开始融入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 Technique,简称AR)和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简称VR)辅助教学。

AR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中很难遇到或感知到的实体信息(视觉、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到现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使人们得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VR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使得多媒体教学从二维平面升级到三维立体,构建了一个虚拟而逼真的数字化教学环境。

VR可以与AR相结合,达到亦真亦幻的效果。将AR/VR应用到实训教学中,充当虚拟助手,模拟3D虚拟教学场景,并提供一些即时即地即景的帮助、提示、说明、展示,学生借助头盔、3D眼镜等设备与教学目标进行互动,可完全沉浸到教学所需要的环境中,能极大提升其学习体验。

AR/VR和纸媒的结合方式一般是以图书中的黑白或彩色图片作为热点,读者运行智能终端上特定的小程序(APP),借助智能终端扫描识别书页,与预设热点进行匹配,把对应的数字化内容(如图片、声音、视频、三维模型等)贴附在平面图片的位置。通过智能终端的屏幕,读者会感到虚拟的数字化内容与纸面呈现的内容结合在一起,能使读者产生新奇的阅读体验。

(四)特点总结

各类纸数结合教材的本质不外乎以下几点:纸质和数字结合、线上和线下结合、实体发行和数字服务结合、传承和传播结合,后两条是从前两条派生出来的,因此其本质特征可归纳为“双复合教材”。

“双复合教材”是智能化数字教材的一种基本模式,该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手段,通过资源库学习平台将线下(Offline)内容资源(如纸质教材、课堂板书、实训设备等)与线上(Online)数字资源(如资源库数字内容、视频、动画、虚拟化学习系统等)有机结合起来[7],复合利用多种数字终端构建“10+2+1+0”(亦见注释1)的线上线下复合教学应用模式,将需要的数字资源即时调用并灵活呈现给课堂教学、实训场景中的授课者、学习者,促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的实现。

“双复合教材”模式下,结合信息化课堂教学环境,授课者与学习者充分交流互动:完成授课者一对多的知识传递、学习者一对一的学习反馈、授课者一对一的定点知识传递,从而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增强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率。“双复合教材”的动态呈现突破了纸质教材静态页面空间,联动数字资源,叠加呈现抽象复杂的实操工序。“我读书时书读我”的概念,即学习行为追踪是当前的热点研究方向,供出版者实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精度、掌握度。

以“双复合教材”为例。该类教材立足于学习者(学生)、行业企业、社会访客的实际需求,通过“O2O(线上线下)复合”教材的应用模式(如图4所示),将数字教材相应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与教学资源库进行链接,能弥补纸质教材图文资源呈现方式的不足,可提供动态资源呈现和个性化学习支持,从而提高学习兴趣[8],并通过与资源库联动追踪学习行为,了解教材使用效果,以便修订。

学习用户(职业院校学习者、企业员工、社会访客)可以用手机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或者是精读聚焦于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的专门图文资源,以此来学习重点难点的演示或说明,从而达到帮助掌握重点难点的目的。

“双复合教材”的主要特点:一是激活纸质教材,让教材“动”起来,随时随地下载课本资源查看,实现资源库对教材学习的辅助和拓展。通过事件及任务即时提醒推送功能,为用户自主学习提供便利,将碎片时间利用起来自由学习。二是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三是提升了学习效率,能随时随地“充电”。

总之,纸数结合的“双复合教材”采取“纸数结合、实体发行、多方共赢”的方式,具有“资源整合、持续更新、自我完善”“线上线下、行为追踪、个性定制”的特征,既突出了出版的主要功能——传承,也把出版辅助功能——传播发挥得淋漓尽致,还兼顾了“教学资源库”的某些功能,可以建立“学生、教师、管理者、出版者、作者”的互动社群,提供良好的“编者、作者、读者”反馈和更新机制和学习行为追踪功能,可以自带版权保护机制。

五、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质量评价和监管

传统纸质教材出版质量管理是围绕《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等规章的要求建立起来的一套管理机制,其最为核心的质量监控机制是三审三校一读制度[9]。数字出版物的质量监管要求主要按照原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电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规定》的有关规定实施。

可见,标准和规范的建立是确立数字教材质量的关键环节,对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研发、管理、应用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也十分显著。但迄今为止,我国对数字教材质量管理的政府规章和行业标准规范尚待健全,在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开发领域亦是如此。因此,对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标准化需求显得尤为强烈。在当前情况下,完善传统职业教育教材的评价体系、构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质量保障体系、管控数字教材质量监管的风险点显得十分必要。

(一)完善传统职业教育教材的评价体系

职业教育教材作为一种特殊的出版物,目前对其质量评价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但根据历次国家规划教材的评审经验来看,可以将此类教材的评价分为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两个指标体系,并按照一定权重构成整体评价指标体系。

1.内容质量评价

(1)思想性。坚持政治思想导向正确,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政治导向鲜明,旗帜鲜明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职业性。即教学内容的职业属性,体现专业设置与岗位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的“三个对接”),渗透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教育,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紧密联系职业活动和企业需求的实际,取材合理。能够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反映时代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科学性。内容科学,概念阐述正确,科学事实和现象描述准确,资料翔实准确;无科学性、技术性错误。

(4)达标性。符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颁布的职业技能标准和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教学大纲(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中的定位和作用,有效关注和解决课程间的衔接。完成教材设计目标或选题论证材料中承诺的有关内容。

(5)适应性。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符合职业院校相应层次学生的身心和学习特点。教材体系设计采取适当的职业逻辑,不片面追求知识的学科性、系统性。内容选取深浅适度,阐述循序渐进,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学习,适应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体现教学要求的层次化、教材结构的模块化、教学内容的弹性化、教学组织的职业化,有利于因材施教。

(6)规范性。教材质量符合国家新闻出版法律法规规定的合格以上要求。文字准确、流畅、规范;图形、符号、计量单位符合国家标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配合适当。

2.出版質量评价

(1)编校质量。编校质量达到《图书质量保障体系》要求,加工、设计、绘画、校对等工序均合格。

(2)印装质量。印刷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装订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二)构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质量保障体系

与纸质教材的质量管理和监控相比,数字教材的质量管理和监控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重新构建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评价体系

从教材、出版、数字化三个维度进行整合设计,提出统一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用于教材投用前的个性评价。教材出版的内容质量指标可包括传统职业教育教材的思想性、职业性、科学性、达标性、适应性、规范性六个指标。教材的出版质量指标可包括编校质量、印刷质量、装订质量。教材的数字化质量包括学习功能支持质量、应用成本效益质量、数字化技术质量、资源呈现质量、用户体验质量、资源配套质量等指标。不同类型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可以采用相同评价指标体系、不同的评价权重。

2.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和规范

职业教育数字教材可参照纸质出版物的质量管理一般规律,结合数字出版的特殊性,明晰流程管理,从建章立制开始做起。当务之急是建设以下规章制度:一是建立负责制度。对数字出版项目实行项目负责制,并采取内容责任编辑和技术责任人的双责任制度,实现对数字出版各环节的全面覆盖。二是内容审读和校对制度。应参考纸质出版物的三审三校一读机制,对采用数字技术呈现的文字进行审校等质量把控,执行标准同纸质出版物。三是技术规范和应用测试制度。包括对数字教材的组成要求、技术要求和功能要求的技术规范和产品正式出版前的内测和公测程序等。四是项目合作的流程规范和技术规范。加强项目合作的流程规范和技术规范,确立技术标准、样本制作质量审核等。五是事后纠错机制。对已经出版的数字教材进行质量跟踪和对功能差错、内容文字差错等进行即时修正。

(三)数字教材质量监管的风险点分析

网络内容因其内容多变、审查定稿后存在被非授权修改的情况,成为数字出版监管的一大难题,通过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第一,教材出版单位在出版教材时,如含有附属或配套的教学资源,可附赠于书后,或通过互联网提供。教材送审时,附属或配套的各类数字教学资源应当同时全部完整地送审。

第二,需要在互联网上存储、传播附属或配套数字教学资源时,应紧密围绕教学需要,本着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采取恰当的形式,在必要的范围内进行。数字教学资源必须确保内容质量和出版质量,其内容形式和技术方法必须遵循国家、行业教育信息化有关技术标准。国家教材行政管理部门应鼓励行业部门研制与教材附属或配套的数字教学资源的技术标准。

第三,上网传播的内容,只能通过出版单位本身直接控制运营的网站或授权的具有互联网出版资质的第三方正式出版单位网站进行。出版单位必须保障相关网站运行的安全,并为教师提供及时、必要的免费访问服务。附属或配套的教学资源应至少在网站上提供10年的服务。如教材修订,服务期限自修订版正式出版之日重新计算。

第四,附属或配套的教学资源可与教材合并定价,但不得另行收费。

第五,附属或配套的教学资源经审查或备案定稿后,不得做任何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动或更新,如确需改动或更新,应当重新立项、送审、备案、出版。

值得一提的是,数字教学资源库等教育信息化产品虽然从表面上看,和“电子图书”等全数字出版物很像,但因其涉及的内容未经同行评价、编辑加工和系统整理,不能被检索。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这类产品没有获得有关的出版许可证(如书号、电子出版号),版权保护等存在漏洞,使得其开发者共享意愿降低,传承和传播都受到限制,可以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出版品。但在未来,如果有关部门改变管理模式,允许经过软件著作权登记的数字教学资源库作为数字教材的一种形式,则可能提升开发者意愿,涌现出一大批“双元”的产教融合形数字教材。

六、结论与展望

从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发展趋势来看,要引入互联网思维,研发适合职业教育教学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关注新技术变化对职业教育数字教材产品的研制和传播的影响,要从过去单纯提供数字内容资源,向不仅提供内容,还提供知识服务、学习支持转型。在职业教育数字教材的生产组织上,需要根据用户需求和互联网思维特点推动标准、规范、制度、流程的再造。在内容开发和产品研发过程中,应提倡用户全程参与,要融合考虑课前预习、理论学习、实训训练、课后学习等典型应用场景。

出版业对数字教材的要素组成要求、技术要求和功能要求及数字教材的质量评价体系的认识还在逐步深入,而基于这些认识基础之上的质量管理机制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当然,还必须看到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各有各的优势,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将长期共同存在,融合发展是必由之路。

注释:

① “10英尺界面”是指從观众双眼到投影屏幕或大电视屏幕之间超过10英尺距离,如电视机、电子白板、投影机投射幕布等,“10英尺界面”的数字资源展现方式属于单向的播放(如播放电影、电视),也常常配合一对多场景下的单向交流展示(如课堂授课)。“2英尺界面”涵盖个人PC终端,如台式电脑、笔记本,数字资源展现方式属于个性化一对一人机互动,更适合内容的创作。“1英尺界面”泛指平板、手机等,数字资源展现方式灵活多样(如一对一、多对一〔群组〕,P2P,O2O)交互方式多种多样灵活便捷,适合时时、处处、人人的数字资源体验(内容浏览),多被用于短小内容的即时创作与高频次交互(如手机微信、手机QQ、贴吧APP等)。“0英尺界面”泛指利用AR眼镜、VR头盔等终端突破物理空间局限,立体化呈现学习内容,创设一个置身其中、个性导学、用户体察的教与学全场景。

参考文献:

[1]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小学数字教材加工规范(CY/T 125-2015)[S].2015.

[2]朱珂,刘清堂.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学习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9):127-132.

[3]张瑞静,王卉.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的发展趋势与设计模式[J].中国编辑,2017(6):68-73.

[4]郑炜斌.MPR技术创新教育出版新模式[J].出版发行研究,2014(6):65-67.

[5]徐晨岷.以技术赋能促进融合教育出版[J].科技与出版,2019(1):74-79.

[6]许顺利,米志强.基于二维码技术的学校语文教材与教学创新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9):188-189.

[7-8]刘登飞,陈文涛,王建华.“互联网+资源库“背景下光电专业教学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2021(3):55-59.

[9]张宏.数字出版物的质量要素及质量管理监控机制[J].中国编辑,2016(2):4-9.

(责任编辑:张宇平)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评价体系职业教育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安装过程中的质量保障措施探析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评价体系小改革职业技能大提升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