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什么朋友圈里晒阿那亚的越来越多了

2021-09-10陈方勇

中国房地产·学术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买单网红社交

陈方勇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网红打卡地”的说法,反正现在人们已养成习惯,看一个地方开业够不够火总是习惯用“网红”来评价,朋友圈里被刷屏的次数越多似乎就说明越成功。

一个地方要想成为“网红”,大致需要有三个步骤:(1)有创意的设计(现在已经有专门的网红设计师)加完美落地呈现;(2)在社交网络上的发声形成一波强传播(术语是“种草”);(3)有更多的普通人来现场打卡拍照发朋友圈(或微博等其他社交渠道),完成人格化的标签(术语是“拔草”)。可见,所谓“网红”都应该是有策划的流量组织,最成功的效果就是所谓“出圈”,就是已经超出预料之中的范围,变成全民关注的现象级。

阿那亚无疑就是这样的现象级“网红打卡地”,开始谁也想不到一个“孤独的图书馆”会带来这么大的流量和这么深远的影响。相比其他“网红”,阿那亚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时间已经这么久远了,阿那亚的热点似乎依然没有消退,尽管全国已经有很多效仿者,它依然是那个引领者,依然每年都在输出新的话题(比如去年的B站毕业晚会、今年的戏剧节),俨然已经变成一种精神符号,人人都愿意贴上它来证明自己。最典型的就是,虽然人们对阿那亚的风景已经非常熟悉,但还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去晒他(她)在阿那亚出现的身影,似乎只有完成這个仪式才能证明自己已经完成阶层的跃迁,从此不再只是一个只会赚钱的俗人。

似乎是用来证明我的这个观察,这些年我身边的朋友有个很有意思的变化:以前越是离财富近的,现在就越是喜欢艺术和文旅;以前越是习惯算的斤斤计较的,现在越喜欢不计一切后果的投入,越喜欢去支持那些有梦想的年轻人。原来我还以为只是少数人的特例,后来我认真观察了一下某头部信托出来创业的朋友,几乎全部符合这个判断,这就有意思了。

这里面其实是有一个人生下半场的逻辑,就是下半辈子为什么活,要怎么活?无论阿那亚的缔造者还是它的受众,还包括它所吸引来的合作者,都有一个强烈的执念,要活出不一样的人生。在阿那亚可以大胆的试验,可以大胆的表达,可以去透一口气,可以去完成一次救赎。所以阿那亚很聪明地把那些“网红”建筑称之为“精神建筑”,它们用于精神寄托的地方要远远大于实用性。当精神聚集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成为了某种“圣地”,打卡已经变成朝圣,连消费都变得神圣起来。

阿那亚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地方还在于它的销售业绩(现在应该还包括运营业绩),就是一切基于精神的表达最终都通过物质来实现极大丰收。很多人能学会如何吸引人来打卡,却始终学不会如何让人真金白银地买单,这也是阿那亚“神奇”的地方,让人因为阿那亚而买单,忘记了比选。这点值得所有做产城的同仁去印证,究竟人们是因为你的特殊存在而来,还是仅仅是因为便宜?当存量时代到来,能激发人们在基本刚需之外为了额外的需求而买单,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那能实现他们的富足感。

可以放任地出走一次让人羡慕,可以跟随偶像一起奔跑一起呼喊,可以有那么片刻的时光和自己独处……我想这就是大家愿意去阿那亚晒朋友圈的种种原因,其实只要有一条就足够了。毕竟,去趟北戴河,哪有那么难。

猜你喜欢

买单网红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我要当网红
我要试一试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UNIQLO叫你来买单了
“网红”数学课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
必买单品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