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综合治理

2021-09-10郭亲琳中铁四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00

安徽建筑 2021年9期
关键词:抗滑桩滑坡体洞口

郭亲琳 (中铁四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受环境条件、地质条件、控制投资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隧道洞口选在偏压地形地段极为常见。在不良地质、特殊岩土、地下水作用下,浅埋偏压洞口出现滑坡是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地质灾害现象。

本文以韶新高速寒山口隧道出口滑坡为例,通过对该滑坡的特点及原因分析,制订安全、经济、高效的处治方案,供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基本情况

寒山口隧道为双向六车道分离式隧道,右线长3753m,左线长3791m。最大埋深约307.74m,单洞宽约17m,高约9m。隧道所处区域属剥蚀低山丘陵区,地形起伏较大,相对高差约230m,冲沟、植被发育。左线出口ZK78+000~ZK78+266(洞门)段左侧为陡坡,山体切割深度110~130m左右,具偏压性。地表为砂质粘性土,厚2-4m;下伏岩层为花岗岩,全强风化层厚10~30m,出口横断面见图1所示。

图1 出口横断面图

1.2 施工情况

寒山口隧道出口左洞洞门桩号为ZK78+266,明暗分界桩号为ZK78+256,隧道出口左洞边仰坡开挖施工时间段为2018年5月27日~2018年6月5日,进洞时间为2018年7月23日。截至2018年11月4日,隧道出口左洞掌子面里程为ZK78+185,仰拱施作里程为ZK78+266~+232,二衬施工里程为ZK78+246~+234(第一板)。

1.3 滑坡情况

11月5日左洞爆破后监控量测数据显示洞内收敛、沉降突然发生明显增大,最大沉降达3cm/d,初支开裂明显,左洞内施工完仅4天的唯一一组二衬右拱脚(面向掌子面,下同)出现裂纹(见图2所示)。11月6日,洞内日沉降量在1-2cm,初支出现挤压变形、掉块,二衬右拱脚裂纹变大,左拱腰出现裂缝。11月7日,洞内日沉降量最大1cm,初支变形、掉块严重,二衬裂纹继续发展、增多。地表距洞顶约70m高、距洞口水平距离90m处发现长度约40m、宽度15~30cm裂缝(见图3所示),左右洞间边仰坡出现约10cm宽水平裂缝。11月8日,左洞施工第二板二村,里程为ZK78+246~ZK78+256。

图2 二衬拱脚开裂

图3 地表开裂

2 主要检测结果

2.1 裂缝检测结果

寒山口隧道左洞ZK78+256~ZK78+233.5段2个二衬施工节段,在左侧拱脚及右拱腰处,存在多条纵向裂缝(沿隧道走向),且裂缝在各施工节段存在连通的情况:左侧拱脚共出现4条纵向裂缝,裂缝长约1.45m~5.74m,裂缝宽为0.22mm~5.64mm。右侧拱腰共出现6条纵向裂缝,裂缝长约12m~22.5m,裂 缝 宽 为 0.51mm~0.53mm,裂缝分布平面示意面见图4。

图4 裂缝分布平面示意面

2019年1月25日,右侧边墙ZK78+245.5~ZK78+233.5段二衬开裂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水现象。

2.2 二次衬砌厚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密实度等检测结果

对左洞ZK78+256~ZK78+233.5段二次衬砌混凝土的厚度、钢筋保护层及密实性进行雷达检测,共布置7条测线,检测长度共计22.5m。检测结果:该段二次衬砌混凝土整体较密实,局部存在脱空现象,范围较小;二次衬砌厚度满足设计要求;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4-7cm之间,部分超过了设计值4.49cm,保护层厚度偏厚。二衬钢筋满足设计要求。

2.3 二次衬砌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通过回弹法测定左洞ZK78+256~ZK78+233.5段2个二衬施工节段的二衬混凝土强度分别为37.8MPa、37.7MPa;仰拱矮边墙混凝土强度分别为34.6MPa、35.4MPa,均符合设计C30要求。

2.4 二次衬砌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结果

通过钻芯法测定左洞ZK78+256~ZK78+233.5范围内的二次衬砌裂缝深度,抽取代表性裂缝处5个芯样,5个芯样均呈贯通式裂缝现象。

2.5 衬砌断面测量结果

对寒山口隧道左洞ZK78+256~ZK78+233.5范围内的二次衬砌净空进行测量,衬砌最大侵限10cm,主要部位位于右侧拱腰位置。

3 原因分析

3.1 自然条件原因

①隧道出口滑坡区地面高程介于254~360m,自然坡度27°~42°,地形较陡,且隧道出口穿一面坡,地形偏压严重;

②该段基岩主要为花岗岩,局部有石英砂岩捕掳体,受侵入蚀变作用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极为破碎,自稳能力差。

③该区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雨量充沛,地表水下渗降低了岩体强度,加大了坡体下滑能力。

3.2 施工原因

隧道洞口仰坡开挖、洞内掌子面开挖形成较大临空面;爆破施工产生震动,使岩体更趋破碎,岩体结构面粘聚力降低;洞内开挖初支距二村施作放置时间过长,边仰坡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未及时施作明洞。

综上所述,隧道出口滑坡是由于右侧岩体破碎,施工扰动、爆破震动,左隧道洞口及洞内开挖临空未及时衬砌,在降雨影响及地形偏压情况下围岩持续变形,最终导致右侧山体产生变形蠕滑,地表变形开裂、初支侵限及变形、二衬开裂。

4 应急处理措施

①滑坡体处于蠕动变形阶段,为避免进一步发展,在采取加固措施前,对山体裂缝采用水泥土进行回填、夯实封堵,并采用塑料布覆盖,防止雨水流入,完善截排水设施。

②加大对山体位移监测频率,以研判滑坡的发展趋势。洞口滑坡段增加勘探孔并设置测斜管进行深层位移监测。

③左洞右侧边坡及左右洞间边坡具备条件的地方施作抗滑桩,以防止滑坡产生过大的位移。

④停止左右洞洞内爆破作业,左洞洞内采用洞渣或干土进行回填。

应急抢险措施施工完后滑坡体下部趋于稳定,上部仍然处于蠕变阶段。

5 地质勘察及滑坡治理方案

通过对隧道出口滑坡体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发现:

滑体厚度前薄后厚,总体积约11万方,属中型滑坡;滑坡是由于右侧岩体破碎,施工扰动,左隧道洞口及洞内开挖临空未及时衬砌,在降雨影响及地形偏压情况下围岩持续变形,最终导致右侧山体产生变形蠕滑,二衬及地表变形开裂。自然工况下,滑坡体整体基本处于欠稳定状态。

结合地表开裂情况及地勘孔(测斜孔)观测结果,滑坡体平面位置示意图见图6所示,横断面示意图见图7所示。

图6 滑坡平面位置示意图

图7 滑坡横断面示意图

综合分析,制定滑坡治理方案如下。

5.1 洞外采用锚索桩加固处理

结合滑坡工点附近岩土的试验指标,计算时C、φ采用反算结果。综合确定滑动面抗剪强度指标为C=18、φ=24,对滑动面以上的滑体重度根据试验测定值取23.5kN/m。以滑坡主轴为计算断面,在左洞右侧边缘拟定桩位,经计算得桩位处滑坡推力为3130kN/m。设计方案是由锚索抗滑桩和锚索框架梁共同承担坡体的推力,其中抗滑桩承担2150kN/m的推力,其余推力由锚索框架梁承担,支挡方案图如图8所示。

图8 支挡方案图

桩中-中间距为5m,桩全长32m,其中基岩以上20m。滑坡推力按三角形分布作用在抗滑桩上,滑动面以下的地基系数按照“K”法计算。采用2m×3m矩形截面,桩身采用C30混凝土。在桩顶设置两排锚索,锚索在桩上的锚固位置分别距桩顶0.75m和1.75m处,对应的锚索与水平面夹角α分别为12.5°和15°。锚索采用1860MPa、10φ15.2高强度、低松弛无粘结钢绞线。锚索全长为55m,锚固段长度为12m。

在滑坡体中上部设置三排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对坡面进行加固,锚索采用8φ 15.2钢绞线,下倾角为15°。锚索长50m、锚固段长10m。

经计算抗滑桩最大弯矩为40042kN·m距离桩顶21.2m,最大剪力为7730kN距离桩顶20m。根据以上计算结果及受力特点,对抗滑桩进行配筋设计并实施。

5.2 洞内初支变形处理

在洞外山体边坡加固完成,对洞内初期支护侵入二次衬砌和初支拱架严重破坏段进行换拱、重新施作初支处理。

5.3 对二次衬砌开裂段的处理

经综合考虑二衬开裂情况、渗漏水情况、承载力计算,对该段二衬进行拆除重建处理。

5.4 对隧道洞口的处理

结合抢险时两洞之间设置的抗滑桩方案,将隧道洞门及明洞延长,明洞靠河侧设置一般挡墙,以便对山体及明洞进行回填处理。

5.5 增设洞内施工辅助通道

因地表加固及洞内处理施工周期较长,左洞掌子面不能继续掘进,故在右洞距离洞口约200m处增设一辅助通道至左洞辅助左洞施工。

6 建议与结论

①对于隧道出口段选址在滑坡不良地质体上的工程现象,应严格按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应急处理,以确保安全。滑坡体处治期间应加强地面和隧道洞内位移变形观测。

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是一种有效柔性支护结构,具有抗滑能力大、工程扰动小、能充分利用边坡岩土体自身强度等特点,已发展成为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一种有效手段。

③隧道所穿山区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是常见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隧道选址很重要。通过隧道洞口段滑坡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处治方案的探讨,为今后类似的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抗滑桩滑坡体洞口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浅埋段的施工工艺
新疆BEJ山口水库近坝库岸HP2滑坡体稳定性分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浅谈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抗滑桩设计关键要点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强震下紫坪铺坝前大型古滑坡体变形破坏效应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卧虎山水库溢洪道左岸滑坡体稳定分析及加固
水布垭古树堡滑坡体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