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
2021-09-10夏亚娥
夏亚娥
泰戈尔曾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肩负起历史的重要使命,向青少年“传送生命的气息”,关注他们的人生理想,尊重他们的个性,充分发挥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作用,让学生们感悟生命,热爱生命。接下来,笔者就简要谈谈如何在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
一、播放视频,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
教师在语文课上进行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含义,而且要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高中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情感丰富、内容充实的作品。我们要适时播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入地阅读文本,让他们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在讲解《“探界者”钟扬》这篇课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其在科研岗位上不懈追求的精神,教师可以播放《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盛典》的视频,让他们了解钟扬的感人事迹。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虽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看完视频,学生们为之感动。之后,教师再引导他们认真地阅读课文,让他们明白:在生命的高度和广度上,钟扬一直在探索自己的邊界,并努力展现自己的价值。
二、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活力
思考生命是认识生命的前提。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对生命的理解也会由抽象变得具体。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命,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回顾和思考自己身边富有生命力的人物或事物,并分享自己的感悟。这样的活动可以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之情,使他们在表达的过程中不断成长。
例如,在讲解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引申出一个新的主题,即“故乡的四季”,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印象中故乡的四季。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回忆过去的经历,学会从日常生活中感受生命的美好。有的学生提到:“故乡的春天非常美丽。有青翠欲滴的小草、婀娜多姿的杨柳、含苞待放的桃花。那些高大挺拔的松树,像身着绿色军装的士兵,默默地守护着故乡的安宁;又像坚固厚实的屏风,为故乡遮风挡雨。林间有调皮的小松鼠,它们在树枝上追逐嬉戏;有勤劳的蜜蜂忙着采花酿蜜;有叽叽喳喳的鸟儿在枝头唱着迎春曲。小动物们纷纷倾吐着对春天的热爱和感激……”有的学生提到:“我最喜欢故乡的夏天,喜欢金黄的稻田,枝叶浓密的大树,开满池塘的荷花……这些事物都展现出生命的活力。”之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动笔将这些充满生命力的事物描写出来,并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有一名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描写了自己印象中的故乡的秋景,并提到“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努力学习,像秋天的果实一样,展现生命的价值。”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生命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了。
综上所述,在语文课上,教师进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让他们领悟生命的真谛,从而在学习和生活中珍爱生命、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湖北省天门市张港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