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及其故障处理

2021-09-10彭进

新视线·建筑与电力 2021年1期
关键词:接地故障配电线路应对措施

彭进

摘要:阐述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运行常见故障类型,故障的解决措施,包括接地故障、短路故障、雷击故障、超负荷故障,根据具体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案。

关键词:配电线路;应对措施;接地故障;短路故障;雷击故障

电能的供应与经济的发展的存在密切的联系,电力能够为各类高新技术设备提供能源,使其生产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目前,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电网的全覆盖建设,相关的电力资源调度的优化改建也在逐步开展。配电线路作为直接联系用户、传输电力的最直接环节,起到连接着用户和电网的作用。配电线路分布范围广,几乎长期裸露在露天环境中,受环境影响较大,时常造成配电线路故障,导致配电线路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障。

1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运行常见故障类型

1.1 接地故障

接地故障作为配电线路运行常见故障,严重影响着配电线路的安全运行,根据当前具体实际情况,造成电路接地故障原因包括三个。具体主要体现在:(1)外力破坏:例如冰雪覆盖、线路遭到雷击、大风导致树木压塌配电线路。(2)在配电线路的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接地故障。例如,配电线路质量未能够达到国家的标准规定,绝缘子、变压器长时期运行,容易出现断裂及老化等问题,从而造成接地故障。(3)人为因素:相关工作人员在对配电线路进行检修时,由于操作不规范,给线路造成损伤。鉴于此,为了降低故障所带来的影响,需要对接地故障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配电线路的绝缘故障所造成的影响,确保人们的生命安全。

1.2 短路故障

在电力系统当中,短路故障是常见的故障类型。在配电线路当中,这一故障的危害源于瞬时过电流对设备产生冲击,甚至还会产生连锁反应,使原本线路的薄弱点进一步受到冲击,扩大了故障范围,它是对配电线路造成伤害最大的故障。

根据短路故障研究发现,电位导体产生短接现象成为故障发生的主要原因。同一线路中绝缘层破损也是其故障发生的原因之一。此外,在配电线路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工艺不良、验收不严格,同样会增加短路故障发生的概率。

例如,在线路敷设的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导线对接,接头施工工艺不良将导致长期运行中接头发热,久而久之将烧断接头引起相间短路。

1.3 雷击故障

雷电故障是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之一,它的出现具有季节性、地域性的特点。雷击故障主要发生于夏季雷雨季节、空旷地区或山区,云层中电荷聚集过多产生的放电现象,云层中携带的电荷属性与地面是异性,因此互相吸引,这也是造成雷击的主要原因。在配电线路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长期传输电流,这就会使线路表面出现辐射场,个别导线、设备尖锐处在空旷地带往往会更加容易吸引雷电。当发生雷击现象的情况下,将会造成线路、设备损毁,甚至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周围设备着火燃烧,严重影响区域内配电线路的安全稳定。

1.4 超负荷故障

超负荷又称过负荷,是电流远大于设备可承受电流的一种现象。针对超负荷故障而言,通常又被称之为过载现象。在线路传输电流超过自身可承受的范围时,线路局部连接不良处、薄弱环节处会出现过热等现象,导致绝缘层出现损坏,从而形成短路、断路故障,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引发火灾。当线路出现着火的情况,不但造成周围设备出现损坏,而且烧断的线路与地面接触,还会造成单相接地故障,有人身触电隐患。由此可见,超负荷故障与短路、接地故障存在较大的联系。

2 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故障的应对措施

(1)接地故障应对措施。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造成接地故障的原因很多,总体来讲是因接地保护体系的平衡遭到破坏所致。在当前问题的影响下,导致解决结构的绝缘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发挥,从而造成线路的短接。在接地故障的处理过程中,需要预先测量需要检测线路的电阻值。在实际的故障排查过程中,在未发现明显断线的前提下,可采用分段试送逐段隔离的方法,缩小故障范围,最终找到故障点并及时消缺。当前10k V配网中,站内开关及配电线路分段开关、非界开关已逐步装设单相接地保护告警装置。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相关设备通过识别零序电流值大小,判别线路负荷侧是否有接地故障,起到警报、跳闸的作用。即当出现单相接地的情况下,该线路段上的警报器会向控制中心发出警报信息或直接跳闸。在单相接地保护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必须保证警报设备具备较高的灵敏度,提高故障的快速反应率。在对故障进行判断的过程中,通常可使用GPRS设备对故障点做出准确的判断。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需要及时对绝缘子、避雷器等进行更换。

(2)短路故障的应对措施。根据短路故障的特点,在发生短路故障的情况下,为了减少故障停电范围,配电线路中的保护开关会自动断开故障段线路,缩小停电范围。在排查短路的故障点过程中,应根据短路类型、线路地域特点、季节性特点、是否有施工路段等等因素综合考虑,结合二遥、三遥故障指示器动作情况,缩小故障点,最终找到故障点并修复。常见短路类型有柱上断路器击穿、外破断杆断线、小动物短路等,对不同的故障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不能一概而论。无论何种修复方式,都应以“先复电后抢修”“能带不停”原则,确保最短时间、最小停电范围修复故障。

(3)雷击故障的应对措施。为减少雷击故障发生的概率,通常可采用的措施包括加装脱落式避雷器(或固定间隙避雷器)、接地线路的电阻测量及更换绝缘子等。各个地区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配电线路防雷设备能正常运作。现如今,10k V配电线路常采用固定间隙避雷器,传统的直接式氧化锌避雷器逐步被淘汰,一旦发生雷击故障容易导致避雷器击穿造成单相接地故障发生,而固定间隙避雷器能有效地阻止该情况发生。山区线路中,雷雨季节时常出现雷击故障,而线路避雷器装设密集程度又高,运维人员往往束手无策。避雷器起作用地关键在于接地电阻,山区线路接地电阻往往较高,制约了避雷器发挥作用,为此可采用减阻剂,减少线路接地电阻。现阶段,传统陶瓷绝缘子在国内广泛使用,在污染严重、污闪频发、雷击高发区,该绝缘子无法应对配电线路保护需求,需要及时更换掉陶瓷绝缘子,采用硅胶材质绝缘子。

(4)超负荷故障应对措施。超负荷故障是由配电线路中电流过大所致。其中超负荷故障预防措施目前较为单一,即电流值穿透、热成像法等,通过系统电流峰值、发生时间确定、线路测温确定等方法,能够对线路超负荷位置做到全面了解,为后续维修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基础。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对卡脖子的线路采取增加线径、对载流量不足的开关、刀闸采取设备更换的方式开展维修工作。必须意识到线路本身的温度对绝缘层的影响十分重大,要采取措施避免绝缘层电阻值下降后所造成的隐患,与此同时应当注重检修过程中的施工工艺,避免线路接头施工工艺不良引起发热,对后续设备发热情况分析会造成误判。

3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行业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电力稳定性、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配电线路方面的故障,不但影响着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而且还对电力行业的声誉造成较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电力企业需要对常见的故障类型进行详细分析,并且根据具体出现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处理方案,这样才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最大程度发挥电力系统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创涛.浅谈常见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运行故障及其解决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4(06):290.

[2]吴才伟.浅谈常见电力系统配电自动化运行故障及其解決方法[J].通讯世界,2015(04):98-99.

[3]刘凤芹,刘志刚.10kV配电线路故障分析[J].华北电力技术,2009(S1):152-154.

[4]李轶.城市输配电线路运行故障及异常分析与改善措施探讨[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接地故障配电线路应对措施
基于差流检测法的直流接地故障定位装置
应用红外检测技术查找35kV系统接地故障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配电线路运行资料管理自动化的探讨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自适应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