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油菜生产形势分析
2021-09-10王佐单艳
王佐 单艳
摘要:油菜是我市冬季农业开发第一大作物,在小春生产中独占鳌头。但随着生产形式及要素的变化,我市油菜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促进我市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油菜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特分析我市油菜生产现状、有利因素、存在问题,针对性提出我市油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对巩固我市油菜产业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油菜生产;现状;问题;对策
1.油菜生产现状
油菜是云南省最主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达到 450 万亩,种植面积处于全国前10位,是主产省份之一,也是国家规划的优势产区。平均亩产 120 公斤,总产 50 余万吨,原料产值超过30 亿元①。腾冲是滇西油菜生产第一大县(市),常年种植面积32万亩。腾冲油菜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提升,面积不断扩大,单产不断提高。上世纪80年代,我市界头、中和两镇率先实行“白代芥”后,面积飞跃发展。到2000年全市油菜生产面积突破10万亩。21世纪初,我市推广“甘代白”杂交种,种植方式上改直播为移栽,到2006年品种基本实现“双低”化,2008年品种实现杂交化,2012年全市种植面积突破35万亩,总产跃上4万吨。但随着全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凸显出多元化、区域化的生产格局,2019年油菜生产面积回落到32万亩左右,通过采用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单产得到进一步提高,实现优质油菜籽总产4.97万吨,产值2.78亿元,2020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2万亩。
2.油菜生产优势
2.1土地资源丰富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土地面积宽阔,全市有耕地123.3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8.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5.8%,均适宜发展油菜生产,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2.2适宜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为油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市冬春光照充足,年均温在14~15℃,无霜期达300天,极端最低温~4℃,最高温≤3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效降水充沛,年降雨量在1450㎜左右。龙川江、依洛瓦底江、槟榔江三大水系贯穿全市主要坝区,有效灌溉面积达65%以上,灌溉条件好。耕地质量高,有独特的火山熔岩台地和养分含量丰富自然肥力较高的火山灰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具有以发展优质油菜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适宜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为油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2.3完备的技术推广服务队伍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服务支撑
全市有300余名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者,技术层面涵盖油菜新品种新技术的田间试验、示范及推广,油菜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油菜生产机械化等“全环节”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产前、产中技术服务支撑。
2.4庞大的消费群体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产后保障
受传统饮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加之菜籽油物美价廉,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市最主要的消费植物油,备受青睐。我市消费的植物油90%以上是菜籽油,销售面大,为油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产后保障。
2.5油菜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服务平台
近年来,我市通过承担部级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县,国家油菜品种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云南省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及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等项目,积极和华中农大、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在各级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不断探索,成功总结出一套适宜我市油菜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栽培技术,有效巩固了我市32万亩的油菜生产面积,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服务平台。
2.6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为油菜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我市是传统农业大市,市委、政府把加快我市油菜产业发展作为“农业稳市”的战略方针之一,“菜蓝子”、“油瓶子”工作亲自由市长挂帅,同时把油菜花节作为腾冲市全域旅游的支撐点之一,把龙川江流域片区油菜花节与马拉松赛事紧密结合,有效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脱贫攻坚。为此,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每年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油菜产业发展。
3.主要技术
3.1培育适龄壮苗
因地制宜选用春后早发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选择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自然肥力高的高亢田(地)块作苗床地。每亩苗床地施优质腐熟有机肥1000公斤+油菜专用复合肥40公斤做底肥,施生石灰粉60~80公斤进行土壤消毒,预防油菜根肿病。苗床地按1.5米开墒,墒宽1米,墒高0.15~0.2米以上,碎土平整即可播种。按大田前茬决定播种时间,前茬烟田于9月20~30日播种,前茬稻田10月初播种。扣种稀播,每亩大田准备苗床地30平方米,每平方米苗床均匀播1.5~2克种籽。出苗期及时防治跳甲虫,出苗后5~8天及毛叶期各进行一次间苗,预防高脚苗,培育矮壮苗。
3.2规范栽培技术
一是抓住节令,适时早栽。10月底移栽的田块,苗龄控制在25天左右,稻田苗龄控制在30天左右,最迟移栽节令不超过11月10日,确保次年5月上旬收获结束;二是选择无病壮苗移栽。移栽时要特别注意油菜苗是否带有根肿病,如有应及时剔除;三是合理密植,规范条栽。根据前茬确定栽培密度,烟茬田栽于烟株两侧,株距25~30厘米,亩栽3500~4000株。稻茬田油菜行距65~70厘米,株距20~25厘米,亩栽4000~4500株;三合理搭配,施足底肥。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油菜专用复合肥30~35公斤+利乐硼200克做底肥。
3.3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适时追肥。移栽后10天亩用尿素6~8公斤兑水浇施。移栽后25~30天亩追施尿素10公斤兑水浇施。栽后50天结合中耕除草、培土亩施油菜专用肥20公斤+硫酸钾3~5公斤作蕾苔肥;二是合理施用微肥。在抽苔期、现蕾期、初花期各喷施硼肥一次;三是适时打顶。对春前的“早苔、早花”及时打除;四是科学管水。抽苔期和初花期视土壤墒情灌水1~2次。春后,间隔25~30天灌水一次;五是加强病虫害防治。蚜虫以杀虫灯、黄板、蚜茧蜂等物理、生物绿色防控为主,辅以化学防控。同时加强对油菜菌核病、白锈病的监测与防控。
4.存在问题
4.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
我市地处山区半山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低,保水保肥“高稳”产农田少,中产田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同时适应农业机械化操作的规则农田及配套机耕道路少,难以适应机播、机收等农业机械化操作,阻碍了油菜产业发展的现代农业进程。
4.2成本增加,效益降低
由于油菜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油菜的播种、施肥、移栽、割倒等95%以上是人工作业,随着物价上涨,特别是人工成本攀升及农资价格在高位上运行。增加了油菜生产成本,降低了油菜种植效益。
4.3受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影响
由于受比较效益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在调结构促增收的新形势下,不同程度挤占着油菜种植面积,仅我市南部乡镇发展的早植烟、错季豆等特色经济作物就挤占了2万亩油菜生产面积,因此对稳定油菜生产面积带来了一定压力。
4.4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少且小,经济效益不明显
在现阶段我市油菜生产中,大户少、小户多、分散经营依旧是“特色”,局面仍然难以摆脱,并且在油菜生产大户中,多者不过100亩,就大户而言,全市不超过10户。而绝大多数是5亩左右,更有甚者是单家独户在“一亩三分田”上进行油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明显。
4.5传统栽培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21世纪初我市推广“甘代白”杂交种,种植方式上改直播为移栽,为我市油菜籽总产的增加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科技的发展,早熟、耐密植优良品种的不断育成,为油菜机械化直播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可以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但因受制田、受制于人等因素影响,油菜机播面积难以有量的较大变化,比如我市目前油菜生产者大多是中老年妇女,对转变传统栽培观念有进一步认识的过程。
4.6油菜专业合作化程度低
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与生产不匹配,油菜生产中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比率低,全市不足2%。全程机械化作业率在油菜生产“全链条”中占比小,特别是机播率不足5%,也是造成我市油菜产业向现代化转变的阻碍因素之一。
4.7受病虫害因素影响
由于常年连作,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慢等原因,导致以油菜根肿病为主的病害有进一步发生蔓延趋势,且难以防控,部分品种油菜白锈病发生严重。比如在2017年,全市共计发生油菜根肿病5.8万亩(宏观二级及以上 ),病株率76.8%,病情指数45.2。2020年绵油14号油菜白锈病在界头镇发生率达9.2%。给油菜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
5.对策及建议
5.1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争取多方财政支持与投入,力争“十四”五期间,使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提高到70%以上,保水保肥高稳产农田占60%以上,不断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同时建设适宜农业机械化操作农田及配套机耕道路,以适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需要,促进油菜产业转型升级。
5.2争取油菜生产专项经费扶持
继续争取部省级油菜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省级油菜产业技术体系项目经费扶持。同时加大市配套推广经费,为科技推广工作提供保障,为油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活力。
5.3积极开展油菜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及推广
我市通过近年油菜机械化直播试验,得出如下经验启示:一是选择新良种是适应机械化的重要基础,搞好农机农艺结合。在品种选择上,选择春后早发的新良种,选择矮秆抗倒伏、抗裂角,成熟度一致,适合机播机收的油菜新品种②;二是配方施肥是适应机械化收获的有效措施。选择全营养长效缓控释肥,达到营养均恒供应,减少追肥次数,有利于种植植株茎杆直立挺拔的目的,为油菜机械化两段式收获创造条件;三是合理栽培密度是适应机械化收获的关键。我市油菜育苗移栽油菜密度3500~4000株左右,打苔后分枝高度5~10㎝,容易倒伏,难以进行机械化收割。开展的机械化直播范,每亩密度控制在12000~14000株,油菜分枝高度40~60㎝,直立性好,适宜机械化两段式收获。据初步测算,通过采取机械化直播及机械化两段式收获,每亩节约人工成本260元,节本增效明显,将成为我市油菜产业持续发展的主推技术之一。必须打破传统栽培观念,种植方式上反过来改移栽为植播,以适应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需要,达到节约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优势的目的。
力争到2025年油菜机播率达40%,机收率达90%,无人机防治病虫害率达20%,使油菜生产融入更多的现代化元素,也有利于油菜种植大户的培育,提高优质油菜种植比较效益。
5.4积极引导和鼓励油菜专业合作社发展
全力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积极培育油菜种植大户,开拓“龙头企业+创建区”、“合作社+创建区”等经营模式,积极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努力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油菜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推进品种及栽培技术统一,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逐步解决小而散的局面。
5.5坚持病虫害绿色防控促进油菜产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市的成功实践证明,在油菜蚜虫防控上,积极开展预测预报,利用杀虫灯、黄板、蚜茧蜂等物理、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为主,有效降低虫口基数,辅以生物制剂化学农药开展统防统治,效果显著,受到了各级专家的肯定。在油菜病害防控,特别是对油菜根肿病的防控,采取适当推迟播种期的农业防治是在我市最有效办法,这恰与机械化稻田直播期相一致,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探索其它病害绿色防控方法。
5.6“油~游”、“油~蜂”结合,多渠道拓宽农民增收致富路
2018年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在江西婺源召开现场会③,首次提出了我国油菜产业“全产业链挖掘、全价值链开发”的发展策略,其核心内容就是油菜的多功能开发利用。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最重要的方向,是今后我国油菜产业研发的主战场。腾冲市近年来开展“油~游”结合的成功实践证明,把油菜花节纳入我市全域旅游的支撑点之一,把龙川江流域片区油菜花节与马拉松赛事紧密结合,有效地帶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菜花节为契机,发展文化旅游经济④。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市直接与油菜产业有关的旅客达1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00余万元。油菜花蜜含有多种糖类、维生素、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营养元素⑤。油菜花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等功能性物质,具有抗辐射、抗氧化、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对男性的前列腺疾病有很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是治疗前列腺疾病有效药物—前列康的主要原料[⑥~⑦]。动物试验表明,油菜花粉还具有调节血脂的功能⑧。油菜蜂王浆具有辅助降低血糖、降低血脂和血压、抗菌消炎、抗衰老和强化性功能等多种保健功能⑨。腾冲市通过开展油菜蚜虫绿色防控,有效降低了农药残留及危害,发展“油~蜂”产业逐渐成为发展农民经济的途径。在油菜花旅游景点设置油菜多功能利用的科普宣传栏,利用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宣传油菜多种功能,提高民众对油菜多种功能的认识⑩,多渠道、多领域拓宽农民增收致富道路。
参考文献:
[1]吴进明,雷元宽.“十三五”云南油菜产业发展对策[J].当代经济,2016,16(6):88~90.
[2]方光常.推行机械化 发展油菜产业着力打造百公里油菜观光经济带[J].湖北农机化,2015(6):15~16.
[3]李丽颖.技术集成引领油菜产业“一菜多用”[N].农民日报,2018~03~29(5).
[4]高利强.罗平县绿色油菜产业链发展分析[J].时代金融,2016(5):362~364
[5]张坚,刘凤云,许子俊,等.青海省油菜花蜂蜜营养成分的研究[J].营养学报,1995( 2) : 234 - 237.
[6]汪磊,朱波,王国泽,等.油菜花粉保健功能研究进展[J].粮食与油脂,2012,25(10):5~8.
[7]李坤,杨义芳,李永辉. 油菜花粉抗前列腺增生与炎症的活性部位研究[J].中草药,2010,41(5):798~802.
[8]陈小夏,陈冰.油菜花粉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3):18~19.
[9]孙海东,邵亚群.蜂王浆的营养保健功能[J].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3(2) : 191~194.
[10]徐亮,唐国永等.我市双低油菜多功能利用及青海省发展潜力分析[J].2019,37(3):41~48.
1.云南省腾冲市农业技术推广所 云南 腾冲 679100
2.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农业技术推广所 云南 隆阳 67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