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学生英语教学与思考
2021-09-10彭婷
彭婷
【摘要】媒介技术的进步带来了媒体形态的升级与更新,而新媒体在世界范围内的强势潮流不仅让传统媒体忧心忡忡,同时也推动学界关注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比如现代教学如何与各种新媒体平台融合,这又是否会促进学生的学习呢?而高职学生的普遍特点表现为注意力专注度弱、高度依赖手机、自控力弱,但思维较活跃,他们主动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变得开放和碎片化,他们也期待在课堂中得到更多样化的媒介使用体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只有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引导与维持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参与度,才可更好地发挥学生长处,促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新媒体;互联网;手机;英语课程;教学
一、高职学生特点及上课现状
(一)注意力专注度较弱,需要积极的课堂引导
现在的大学生是伴随电脑成长起来的一代,由于从小就接触电脑和网络,长期使用电脑造就了其在不同页面之间进行随意切换,习惯“一心多用”,他们可以一边聊天一边浏览网页,一边看手机一边吃饭,这种习惯带来的一个与之相关的问题就是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专注于某一具体问题上,也就常说的注意力专注度不足。所以教师期待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跟着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不现实的,而很多老师也反应学生上课翻手机,甚至发呆,也不容易专注于具体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二)课堂上看手机、发呆、说话,学习较被动
除了学生学习较被动,无法进入深度学习,学生在课堂上也因为自控力弱,容易受到其他事物诱惑,特别是手机。在一份大学生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的调查中显示,超90%的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过手机上网。在有过手机上网经验的202名同学中,平均一堂课使用手机上网的时常有所差异,55.8%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长在6-15分钟,还有个别同学几乎整堂课都在玩手机。这种情况如果老师不加以监管或者课堂教学策略的引导,情况会更严重。我在学期末给学生做的一项“关于新一年想要改变的三件事”调查数据表明,202份问卷中,95%的学生写到:“希望自己不要每天玩手机”“希望自己在英语学习上有突破”。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职学生信息获取习惯变迁
(一)高职学生倾向于接受“碎片化”与“浅表化”的信息
新媒介环境下,大众所接收的信息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碎片化。过去报纸书籍的深度报道已少有人问津,取而代之的是被超链接和网页导航分割而成的信息碎片,而大家更愿意去点击仅有几分钟、可随时随地点击的网络视频;微博被限制在140字内,微信语音长度限制在60秒之类,新闻媒体乐于用网络体式报道新闻……这个时代的信息变得瞬时性和碎片化,这进一步导致了受众信息获取习惯的浅表化,大家减少了阅读时间、阅读内容和阅读深度。高职学生也是利用网络了解当日头条、热搜新闻等,对于反映人际、情感、娱乐等新闻较敏感。如上海某男杀妻碎尸藏冰箱案件在女生较多的应英专业学生中也引发舆论讨论。
(二)小红书、抖音、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成为高职学生获取线上资源的主要途径
针对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的目的的调查显示,获取资讯、娱乐和学习是三个主要目的。其中娱乐占比最高,高职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不在少数。而获取资讯主要是通过点击各种网页链接,APP、关注公众号和网络主动搜索资料。而利用网络主动学习的学生比例虽不高但形成自己的网络学习风格风格,如应英学生以女生居多,她们倾向于有趣实用的,有学习反馈和互动性质的学习平台,如利用小红书搜集实用的英语教学技巧,利用抖音观看发音视频,利用百词斩记单词,利用公众号学习相关教育理念。适合于深度学习的慕课学习软件却占比不高。
三、手机上网融进英语课程教学将提升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一)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将手机网络平台融进课程教学
在一项课堂禁手机与学习效果相关性的实验中,未手机上网控制组1(禁手機)的平均成绩高于不加任何干预任由学生课堂手机上网的对照组和课中提醒学生不要玩手机的控制组2,但与全部使用手机上网的控制组3相比,课堂禁手机的平均成绩却低于全部手机上网的平均成绩。由此可见,教师将手机上网融进课程教学的策略最佳,大学生课堂手机上网未必一定会降低学习效果,如果合理引导大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还可能利于提高学习效果。所以在教学环节设计中,教师如果增加与课程相关的手机上网体验,能够更好地抓住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这也启发教师应该将“禁止手机”这种“堵”的手段转变为对大学生进行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提高大学生对手机上网认识的“疏”的策略,来获得教与学的促进。
(二)利用新媒体优化教学设计与课堂节奏
一般来说,一节课两个45分钟,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呈现一个波形形状,最初1-5分钟注意力不稳定,在这个5分钟暖场时间,教师若是利用新媒体,如手机联网互动,配合具有启发效果的提问,可以很好的打开课堂氛围。如有的老师在讲节日这一个主题,首先展示西方的节日图片,请同学品拼出空的单词,同时利用百词斩在课程开始时做英文单词拼写比赛,到学期末分数最高的学生可以获得老师准备的小礼品,这种方式比让学生单纯被动记忆单词效果更好,也引出了相关主题。在课堂中间的5-35分钟,学生逐渐进入注意力稳定,但容易认为老师讲的枯燥而玩手机打发时间,这时有老师利用手机拿出专门时间让学生操作登录微课学习,比如在语音课上利用课中时间让学生用手机扫码听课文录音,专门学习发音,既让学生主动操作,也能使学生提升课堂练习效率,老师也能针对性辅导。下课前5-15分钟,学生的注意力又趋于衰退,在课程快结束时,有老师讲每堂课的英文知识点编成在线题目,利用答题软件让学生拿出手机扫码在线答题,这种形式也让学生更积极参加,起到一堂课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课堂作业巩固了当堂课的知识点。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也可以把章节内容划分为若干5-10分钟的知识点,配以新媒体手段实践操作巩固,这样整个课堂节奏会紧凑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总结
新媒体时代,高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应该积极了解新媒体的特性,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教学的变革,让传统的课堂变得更富于丰富性、体验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金梦玉《融媒体时代下的传媒教育》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2014年10月第1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11月第1版.
[3]金忠明《方圆之道—金忠明教育演讲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第1版.
课题号:WYJZW-2020-1085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