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质量管理理论提升图书质量的基本策略探析
2021-09-09陈占宏
陈占宏
[摘要]本文基于图书质量对新时代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现阶段存在的图书质量问题,结合质量管理理论的要点,从国家、出版行业、出版单位、编辑人员和读者等多个方面提出加强图书质量管理,提升图书出版质量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质量管理理论;出版;图书质量
图书质量是图书产品的生命和出版业发展的命脉,关系国家的文化繁荣和民族的文化传承。提升图书出版质量,是我国出版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重要基础,也是出版单位保持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笔者拟从微观角度探究图书质量问题,本文所述的图书质量是指单体的图书产品符合图书消费者需要的特性,其以图书的选题内容和编校质量为中心。
一、质量管理代表理论
质量管理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1]。关于质量管理,最具影响力的人物及理论主要包括约瑟夫·朱兰的质量三元论、戴明的PDCA循环理论和费根鲍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2]。20世纪50年代中期,质量管理专家约瑟夫·朱兰提出质量三元论。他认为“质量是一种合用性”,即产品在使用期间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质量三元论又被称为“朱兰三部曲”,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其中,质量计划就是在产品开发环节确定顾客和明确顾客需求,开发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建立质量标准化的工作程序。质量控制就是在企业内部的生产管理中,选择控制点和测量单位,建立性能标准,并通过质量检验来消除质量环节上所有阶段引起不合格或不满意效果的因素,以达到质量要求。质量改进就是为下一次产品质量的提升,突破现有标准,制订新的质量提升标准[3]。
PDCA循环理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提出,由戴明普及,所以又称“戴明环”。这一理论是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基础和方法依据。PDCA循环理论的含义是将质量管理分为四个阶段、八个步骤,四个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其中,计划包括分析检查管理现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原因并拟定解决措施。执行即组织实施已经制订的计划。检查为对比执行结果与预期目标,检查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处理就是把解决问题的经验运用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见图1)。PDCA循环理论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按照顺序依次进行,通过总结经验,把经验转化为制度,再进行下一个循环,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出版企业应用PDCA循环理论时应注意对工作目标需进行层层分解,层层有计划,每个循环环节都要有责任人,严格考核;这一循环只是一种管理方法,人是关键因素,要做好培训,提高人员应用循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4]。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由费根鲍姆提出。他从顾客的角度出发,认为质量是指“最适合于一定顾客的要求”,而全面质量管理就是要“始于识别顾客的需要,终于满足顾客的需要。”全面质量管理是一项预先控制和全面控制制度,主要特点在于“全”,其包含三层含义:就横向而言,管理的对象是全面的;就纵向而言,管理的范围是全面的;参加管理的人员是全面的[5]。
二、质量管理理论在图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根据现有研究,图书出版质量管理研究中提到较多的是PDCA循环理论。不少学者从行业实践出发,对该理论在出版中的价值与作用做了总结分析,采用的研究方法以个案分析为主。
侯富英以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的出版实践为例,指出PDCA循环理论在出版流程中发挥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认为PDCA循环理论的关键是总结阶段,因为该阶段是解决存在问题、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阶段,其重点又在于修订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此外,他也指出PDCA关注如何让人完成现有工作,而忽略了人的创造性,容易导致惯性思维、工作流程化[6]。
孙浩从图书内容的编校质量出发,研究如何用PDCA循环理论实现对图书质量的控制。他按照“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四个阶段分析目前图书编校质量的现状和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控制质量的计划,各个出版管理主体如何落实这一项计划,检查阶段要从图书的思想内容价值、文学质量价值和市场认可度三个方面评价图书质量,以及最后出版单位要总结经验等,并认为总结处理阶段是最关键的环节[7]。李娜考虑盲文图书出版的公益性和盲人工作者在编校过程中的特殊性,提出部门间采取师徒制来增进有效沟通,可以为控制图书质量、增强质量意识提供保障[8]。施东毅认为图书质量主要包括内容质量、编校质量、设计质量和印制质量四大要素,因而提出图书出版的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全局性、全员性和全程性的特点。他提出图书出版企业要从转变管理理念、提升质量意识、加强业务培训以及质量管理预防四个方面对图书质量进行全面管理。他认为“真正优秀的质量不是检查出来的,而是设计制造出来的”,对出版单位而言,每一个环节都不可懈怠[9]。宋秀全认为全面质量管理中还包括销售质量,因此,出版单位在提升图书内容质量的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图书宣传和图书售后质量[10]。
总而言之,各个出版单位要重视质量管理理论在出版中的应用,不同类型的出版物对质量的考核标准不一致,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成果而言,质量管理理论的应用多体现在个别出版社或者部分出版流程层面,对整个出版行业来说,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应用质量管理理论提升图书质量的基本策略
综合各个质量管理理论的要点,我们可以由上至下、从点到面地来探讨应用质量管理理论以提升图书质量,让质量管理理论贯穿出版发行工作的各环节和全过程,更好地服务于出版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一)国家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
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制度和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办法等,对图书质量持续提升和强化出版单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出版规模的扩大,“互联网+出版”的技术迭代,融合出版的发展和出版单位编审校人员情況的变化,这些制度和办法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以适应“互联网+出版”的发展。同时,技术环境制度的执行还需要创新形式,要加大对出版单位的图书质量的考核力度,系统的图书质量衡量标准和评价体系也需细化到出版管理的各环节和全过程,尤其要通过针对出版单位的书号配置、基金扶持、重点项目支持、年检、退出机制以及针对编辑出版人员的资格准入、职称职务晋升等绩效考核办法细化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
(二)出版行业要从全局入手,把控宏观质量
为了从全局进一步把控好图书质量,出版行业应该加强基础性工作。一是执行“三审三校”制,落实行业规范,该规范只是对出版的各个环节做了一些基本的要求。各出版单位应该以此为基础,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来完善自己的“三审三校”制,并严格贯彻执行。二是细化学术著作出版的规范要求,包括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各个方面,如引文应真实、详细并完整地注明出处;注释应力求客观、准确、详实;参考文献应力求系统、完整、准确、真实等。这样才能逐步形成具有中国学术著作特点的出版规范体系。三是提供出版单位发展的良好平台,促进单位之间、同行之间、业界与学界的沟通交流和相互监督。
(三)出版单位强化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出版单位作为图书出版中最重要的生产者,其直接决定图书质量的高低。约瑟夫·朱兰的80/20原则指出:质量问题有80%出于领导责任,只有20%是工人的原因。由此可见,管理不善是造成图书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所以出版单位在改进图书质量时不仅要针对产品质量问题,而且要针对管理人员的知识、能力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而改进管理方式。
一是出版单位要从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入手,让企业内部树立质量意识。二是出版单位要重视制度、规则的执行,从图书选题、编校、设计、印制到销售、服务等每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循PDCA循环理论的四个流程。三是出版单位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在保证员工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让其充分发挥创造力,促进选题、营销、服务、融合发展的创新。四是出版单位要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强化自身的约束力。
(四)加强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水平
一是强化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编辑人员应在本职工作中增强“把关人”的责任心,认真落实编辑责任制,在观念上从“事后检查”向“事前预防”转变。二是增强质量意识和规程意识。出版单位应定期举办出版规程教育培训,使编辑人员能够以严谨的态度对待书稿内容和流程规范,从而保证图书质量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三是加强学习,提高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编辑人员应该有意识地、自觉地加强编辑业务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学习。一方面,编辑人员通过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使自身能够及时了解国内外最新的出版动态;另一方面,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来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拓宽读者对图书质量的监管渠道,提高读者参与度
出版单位要提高读者在图书质量管理中的参与度。一是出版单位在选题环节可以组织召开读者座谈会,从消费者的需求中挖掘具有创新性的选题。二是在图书策划过程中,编辑人员要多关注社交网络上读者对相关选题的讨论,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动向。三是在图书正式付印前,出版单位可以通过免费赠送的方式让一批读者试读本书的全部或部分,以发现图书是否有差错,或最后听取读者对内文版式、整体装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在图书的尾页或当当、京东等电商平台,或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设立回访调查机制,建立读者反馈和纠错渠道,让读者成为出版单位的“镜子”,尽最大可能发现图书质量问题。
四、结语
图书质量管理是需要动员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出版单位、从业人员、渠道、读者等多方面参与的系统工程。在数字化技术影响下,相关部门要深化传统出版业改革和转型升级,推动中国出版走向世界,要实现新时代出版强国的实质性飞跃,就必须强化出版质量管理,从根源上把控图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国认证人员国家注册委员会编.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国家通用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7.
[2]苏文杰.国外质量管理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研究[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6(06):25-29.
[3]韩冰.朱兰的质量管理三部曲[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09):65-66.
[4]雷壮吉.浅谈戴明环循环的管理模式[J].石油库与加油站,2004(02):14-15,5.
[5]沈云交.质量理论体系的一个模式—费根堡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7(09):38-40.
[6]侯富英.基于PDCA循环的图书质量管理[J].现代出版,2013(04):33-35.
[7]孙浩,罗时嘉.基于PDCA循环的图书质量控制研究[J].编辑之友,2009(01):63-65.
[8]李娜.PDCA循环模式下的盲文出版编校质量[J].出版参考,2015(09):33-34.
[9]施東毅.PDCA循环在图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2):61-62.
[10]宋秀全,李金莉.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图书出版行业中的应用[J].科技与出版,2009(0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