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学报出版中视频应用策略探讨
2021-09-09穆刚
穆刚
[摘要]本文对地方高校学报的视频应用现状与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发现地方高校学报在出版中视频应用不普遍,视频制作细节不够完善。笔者从出版单位软硬件建设与人才队伍的培养情况出发,分析了出版单位视频应用的过程,提出出版单位可以从软硬件建设、人才队伍培养、内部制度完善等方面为视频在地方高校学报出版中更好的应用奠定基础,建议出版单位通过丰富视频来源、提升制作质量来提高视频的下载率与完播率,并通过跟踪调查、收集读者对视频的评价并做相应的改进,以期为地方高校学报持续提高视频质量、发挥学报特色、优化传播渠道、提升学术品位提供借鉴。
[关键词]学报;视频;出版;时效性
地方高校学报是高校科研成果的展示平台和老师与同学进行学术交流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科研与学科建设水平,也在科技与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地方高校学报出版社多处于非中心城市,所在城市高校、科研机构密度不如中心城市高。本文对《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数据进行统计,发现选出的1990种核心期刊中,共有991种期刊的出版机构坐落于我国的四个直辖市,所占比例为49.7%。除了地域因素使地方高校学报在期刊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部分地方高校学报的发展还受所在高校层次的影响,若这部分高校层次不高,那么与其相对的高校学报出版社在人力、物力以及信息资源等方面也会较为弱势。地方高校学报出版單位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自身实际,采用有效方法打造出版特色,提高学报竞争力。本文将对视频在地方高校学报(下文简称为学报)出版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学报扩大传播范围、提高学术影响力提供有益参考。
一、地方高校学报视频应用的现状
基于手机的视频传播因其直观、生动的特点成为大众化的传播方式。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访问多个学报的网络平台与翻阅多个学报的纸质出版物三种方式进行调查,发现目前已有部分学报出版单位引入视频传播,但应用视频的学报数量仍然不多。有的学报出版单位在纸质出版物设置链接,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打开链接,访问相关的视频。这些学报使用的视频多为学报总体介绍或对重要作者的访谈,但一些视频响应时间较长或难以打开,还有的视频缺乏相应的说明文字,制作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制作细节也有待完善。从视频制作者的角度来说,视频制作者主要是学报出版单位,由作者制作的视频很少。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北京交通大学学报》借助抖音制作短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其发布者为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官方抖音号;《矿业科学技术学报》短视频的发布者为中国矿业大学官方抖音号。发布者借助应用程序制作的手机视频具有相对独立性,虽然这类手机视频与学报出版内容相关性不强,但可以对学术期刊起到推介与宣传作用。
视频可以使学术期刊内容呈现方式更加多元,对学术期刊内容传播与品牌建设产生推动作用。笔者通过在中国知网检索,发现学界对学术期刊出版中视频应用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视频应用作为研究对象。如陈汐敏认为,我国的医学期刊视频出版还处于起步阶段,视频存在观看体验不佳等问题[1];赵鑫认为,科技期刊视频发展需要相关主管部门、期刊社和一线编辑通力合作,通过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合作提高视频应用效果[2]。另一类是短视频在出版中的应用探讨。如高燕认为,出版机构要巧妙利用短视频平台,注重创意性内容的制作和流量的引入并建立营销矩阵[3];张琦与谢思慧认为,短视频在构建新的用户触达方式、积聚流量与粉丝商业价值方面具有重要意义[4]。本文对视频在学报出版中的应用进行探讨,认为地方高校学报应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视频时效性与链接的承载形式,以突出学报个性、形成出版特色为目标着力进行软硬件设施与编辑队伍建设,使视频应用成为铸炼学报特色、提高学报影响力的有力工具。
二、地方高校学报视频应用策略
地方高校学报在出版中应用视频,可以极大提高用户阅读刊物的便利性,也打破多种媒介之间的界限,将出版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本文将从六个方面对视频在学报出版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一)明确视频用途,注意链接的承载方式
学报出版内容主要是学术论文,其中包括一些图片、表格等。学报内容具有学术性与专业性的特点,其内容一经出版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自身的可借鉴性。学报出版中应用的视频可以分为模拟视频与数字视频两种。模拟视频在长时间保存后会变得模糊,而数字视频的播放质量不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但数字视频占用的存储空间比较大,对存储硬件有较高的要求。部分学报出版一段时间后,其学术论文页面中设置的部分链接会失效,导致用户难以访问,这样会让用户对整篇论文的学术质量产生质疑,从而给论文的学术质量造成负面影响。有的学报出版单位在硬件建设与技术人才培养方面还有待改进,这些学报出版单位应该关注刊物出版较长时间后相关视频的可用性问题。出版单位可以将视频定位为时效性较强的辅助性内容,在视频内容方面以作者简介、文章背景等作为视频的主要内容。在视频链接的承载方式上,学报可以不再将链接置于学术论文的正文中,而是在纸质出版物的插页或附赠品上设置相关视频的链接,附赠品可以是日历、书签或明信片等。将视频链接设置在插页或附赠品上,可以避免用户因难以访问视频而对学报内容质量产生质疑。一方面,由于视频链接设置于插页或附赠品上,部分用户在较长时间后往往难以保存这些物品,因此不再拥有相关链接,也就不能再访问相关视频。另一方面,若视频的内容或视频存储的地址发生变动,此举也方便出版单位在新出版的学报插页或附赠品上设置新的访问链接。
(二)丰富视频来源,提升制作质量
学报出版单位要保证自身有丰富的视频来源,这是其有效应用视频的前提。视频可以由作者提供,也可以由编辑制作。对作者提供的视频,编辑应在视频加工过程中与作者充分沟通,让作者明确视频制作的注意事项,如视频的时长、大小、分辨率等。学报出版单位可以制定视频制作细则并将其置于学报网站或微信公众号中,在作者制作之初就明确视频制作的具体要求。若是由编辑制作视频,编辑要先对论文中较能体现学报特色或提升学报影响力的内容进行遴选,然后由其主导完成视频制作。编辑制作视频同样需要作者的全方位配合,编辑应通过网络与作者建立沟通,对视频内容进行策划与组织,提高作者参与视频制作的积极性。编辑要加强视频制作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加对视频内容的判断力,保证视频的质量。编辑还可以通过视频软件制作短视频在互联网上传播,宣传学报本身及其学报出版单位,扩大影响力。对即将出版的视频,编辑要加强内容与形式上的审核,确保视频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体验。
(三)突出学报个性,形成出版特色
个性即事物的特性,个性有其相对性,其存在依赖外在与内在条件。学报出版单位在确定视频内容时,应根据学报的特点,先筛选出可以突出学报个性的论文以及相关作者,再进行视频制作。学报出版单位可以根据国家的宏观需求,对地方区域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以及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的发挥提出相关建议,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深度的理论阐释与有操作性的实践指导,以此形成地方出版特色。学报出版单位还可以与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形成良性互补,依托高校的优势学科形成学科出版特色。学报出版中应用的视频可以以地方性与学科性特色论文为出发点,学报编辑可以以专题或特色栏目论文的作者为依托进行视频制作的策划。视频制作完成后,学报编辑再将制作的视频通过网站或微信公众号发布,以此扩大宣传范围、突出学报个性、形成学报特色、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
(四)提升硬件配置,完善视频审核流程
学报出版单位若想进行视频的编辑与制作,则需要专业的设备。学报出版单位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自行购买相关视频制作设备,但由于学报出版单位在硬件购置方面要符合所在高校相应规章制度的要求,故其购买的设备在视频制作所需的种类、数量或质量方面难以完全达到学报出版单位的要求。除了从实际条件出发购置部分设备,学报出版单位还可以加强自身与高校其他部门的联系,力争实现短缺设备的共享。比如学报出版单位可以与高校网络中心共用校园网服务器,或与校内有独立服务器的部门共用服务器。学报出版单位还可以与校内新闻传播学院专业教师加强联系,力争实现硬件资源的共享使用,如共用数码相机等器材。除了硬件设施外,学报出版单位还要配置相应的视频剪辑、加工、压缩等软件,与硬件设施一起作为视频制作的基础与保证。在视频制作完成后,编辑有必要对其进行后续加工、审核与修改。如前文所述,学报视频的使用定位为时效性强的出版附属品,但因其依附于学报,故编辑对这些视频同样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学报出版单位可以建立专业的视频审核专家库,由相关专家加强对视频内容的审核。由于学报受其所在高校相应管理制度的约束,故出版单位还要与高校宣传部门沟通,完成视频发布前的审批程序。对其中含有敏感信息的视频,学报出版单位应在视频审核专家库挑选相关专家对视频进行审核,确保其内容符合出版法律法规的要求。
(五)锻炼编辑队伍,培养编辑视频制作能力
由于种种原因,学报编辑人才的学科背景大多为人文社会科学,具有自然科学背景的编辑数量较少。从实际情况看,具有自然科学背景的编辑在硬件与软件技能学习与运用方面有优势。对不同知识背景的编辑,学报出版单位要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能力,包括视频制作能力、数字化编辑能力以及网络技能运用能力等。编辑不仅要熟悉视频制作相关硬件与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还要熟练掌握相关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可以大致分为编程语言与工具软件。对学报而言,其视频应用数量不大,故培养编辑的软件使用技能至关重要。软件一般包括图形图像软件、流程式多媒体编著系统以及单元编辑控制式编著系统等。在学报出版单位视频应用过程中,编辑的素质居于基础性和决定性的地位,影响出版产品的思想、知识面与文化深度。学报出版单位领导层要善于用人,善于发现与培养编辑骨干,并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对出版物的引领作用。学报出版单位要对编辑队伍进行科学划分,可以将参与视频制作的编辑人员分为技术编辑、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等类型,使其各展所长、分工合作。
(六)做好跟踪调查与评价改进,优化视频保存方式
学报出版单位要对视频出版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收集读者的意见与建议,为后续刊物内容或视频制作改进明确方向。在视频质量方面,相关人员可以从可用性、时效性与信息价值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评估人员可以根据用户对相关视频的下载与播放情况确定其可用性,其中视频的下载率与完播率是可用性的关键指标。时效性是学报出版单位应关注的重点,评估人员可以结合视频与相关论文的下载与引用数据对视频的时效性进行评价。信息价值则應由用户、审核专家与学报出版单位三方共同决定。学报出版单位可以通过电话、调查问卷等方式与作者或读者联系,得到作者或读者对视频的意见,并根据作者与读者反馈的信息,不断完善内部制度,提升学报视频的质量。学报出版单位可以将视频上传至学报网站上,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如知网、万方数据等进行传播。由于学报出版是一个连续过程,学报出版单位可以将制作的视频做好分类保存与备份,将视频按年度汇编,通过刻录光盘等方式进行保存,或将相关数据包以赠品的形式推送给作者与读者,以改善用户体验、提高用户黏性。
三、结语
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完美结合使视频传播日益大众化,基于智能手机的视频传播业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5G的高频段传输、微基站、大规模MIMO和波束成形等关键技术使设备间的互联正在成为现实,且能保证通信质量高、传输快、延时低。在出版行业,5G将使出版内容的生产、加工与传播模式发生巨变。在5G技术普及的背景下,出版产业链各环节的商业模式面临巨大变革[5]。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视频传播直观性、互动性强,信息承载密度高且传播速度快。
学报出版单位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视频传播的手段扩大学报的传播范围,改善传播效果。由于学报出版单位硬件建设方面存在某些不足,使视频在长时间保存与有效访问方面难以完全满足用户需求。经过较长时间后,视频的播放质量难以保障。因此,学报出版单位应从实际出发,在出版过程中采取恰当方式。具体而言,学报出版单位可以将视频链接设置于纸质出版附属品上,而不设置于学术论文中,避免出版物出版时间过长导致视频难以访问,而对学术论文的可信度造成不利影响。学报出版单位应丰富视频来源、提升视频制作质量,在出版中尽量做到使视频内容突出学报个性、形成出版特色。学报出版单位应采取多种方式提升硬件配置,完善视频审核流程,同时着力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学报出版单位还应对视频出版后的下载与播放情况做好跟踪调查,明确评价标准与改进方向,优化视频保存方式,使视频成为体现学报特色、改善传播效果与提高学报学术影响力的有力工具。
[参考文献]
[1]陈汐敏,丁贵鹏.我国医学期刊视频出版存在问题及JOVE的经验[J].编辑学报,2017(03):278-281.
[2]赵鑫,刘娜英.价值接受模型视野下科技期刊视频出版创新路径及实施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9(12):1274-1280.
[3]高燕.新媒体时代短视频营销模式的反思和重构—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J].出版广角,2019(08):62-64.
[4]张琦,谢思慧.融合发展背景下直播、短视频在传统出版行业中的应用研究[J].出版科学,2020(06):72-78.
[5]王亚楠.5G环境下出版产业商业模式变革研究[J].中国出版,2020(19):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