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欣赏课对学生审美观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2021-09-09丛艳琴
丛艳琴
摘 要:美术是培养学生审美观的主要课程,通过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高尚的情操。作为审美教育的重要课程和方式,美术在中学阶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的关键时期,因此,美术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观;教学策略
美术课是初中阶段的重要素质课程,具备独特的教学作用,其教学地位是其他科目无法取代的。学生通过在美术课堂中的学习,能够提高自身的美术专业能力和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课程作为实现美术教学目标的重要方式,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对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审美意识的黄金阶段,在该阶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应该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展开。
一、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
由于我国的教育教学长期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因此,艺术类的素质课程常常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再加上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生、教师和家长三方都不自觉地将时间和精力花费在应试考试科目上,有些家长甚至认为,画画是不学无术的表现。但事实上,广义的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考试科目的学习。画画作为一种能力的表现,画得好说明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比较高,有较好的鉴赏能力,学校和家长不应该限制学生在这方面的发展,扼杀学生的创造力。虽然美术并没有列入考试大纲之内,但是美术课程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甚大,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美术,在各方面都对人们的审美能力提出了要求。美术欣赏课程也不仅仅是对教材中的图片进行欣赏,更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会对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形成良好的审美观。
二、培养学生审美观的教学策略
1.了解初中生的审美心理特点
想要保证对学生审美观培养的有效性,就需要在美术欣赏课程当中依照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判断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再一味地进行思想灌输。过分地将美概念化,反而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中学生进入到青春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教师如果简单地对其进行灌输教育,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要分析初中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初中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抽象形象背后情感的理解能力,如中国绘画当中的留白、西方绘画中的黄金分割等,中学生也开始具备了自己的兴趣爱好,有的喜欢中国的作品,有的喜欢西方的作品,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2.上好美术欣赏课
欣赏课程首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表达比较强烈的作品,如梵高的《向日葵》,在这一作品中,用色大胆,色彩鲜明,对视觉冲击感强,能够很好地表现梵高的绘画热情。向日葵作为一种向阳性的植物,会一直跟随太阳旋转,就好像寓意着作者梵高对绘画的热情一样,没有了绘画,梵高就好像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作品当中鲜艳的颜色也体现着梵高对生活的热爱,但是由于时代的问题,梵高没有得到世人的认可,最终在抑郁中走向生命的终结。经典的作品总会引发人们对其进行深入的思考,时间不会磨灭真正艺术的魅力,反而会增加它的厚重感。教师在欣赏这幅作品的过程中,可以对梵高所处的社会背景和家庭背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上所流行的绘画风格以及梵高本人的性格特点,从而更加全面地分析《向日葵》这部作品。在欣赏课程中,要防止出现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鉴赏时,重点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一开始学生可能没有属于自己的见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鉴他人的想法,以此来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念。
3.提高学生的兴趣
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因此学习的节奏比较紧张,美术作为素质课程,能够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业当中得以喘息,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快乐教育,发挥美术课程独特的魅力。教师可以在每节课结束之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挖掘学生作业当中的闪光点,对于好的作品,可以在班级中进行展示和表扬,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让学生多绘画、少临摹,进行分层次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的方法,丰富教学方式,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觀念。
三、结语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审美观念,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通过有效的欣赏教学让学生能够深刻地认知社会、了解人生,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白雪.浅述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