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展示

2021-09-09刘文銮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2021年24期
关键词:特写牧羊人种树

刘文銮

一、 教学目标设计

1.运用圈点勾画法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探究牧羊人的形象,感知牧羊人的精神内涵。

3.理解牧羊人行为的意义,体会其人生价值追求。

确定目标的依据:

1.文本价值。《植树的牧羊人》一文,以时间为线,安排了“我”与牧羊人的三次会面,线索明晰,牧羊人形象鲜明,其人格力量令读者感动,内涵非常深厚。

2.教材定位。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生之舟”。《植树的牧羊人》是本单元第二篇课文,语言质朴,故事却震撼人心,赞美了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本课要进一步指导学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默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探究文章主旨。

3.学情分析。通过自主阅读,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大意。但是,要让学生去探究牧羊人的形象,感知牧羊人的精神内涵,必然受人生阅历和文化积累上的限制。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

二、 教学活动规划

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规划了把书读“薄”、把人读“厚”、把情读“透”三个教学活动。

(一)把书读“薄”——进入文本,梳理情节(课前活动)

课前分发“学习任务单”,并作详细要求。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理清文章思路,梳理情节,把握文章整体内容,为在课堂上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二)把人读“厚”——细读文本,分析人物

1.品味对比——读“厚”人物的伟大形象

假如你是一名导演,以课文的相关文段作为剧本,以时间为切入点,把三见牧羊人的情景拍摄成电影。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跟同学们分享你们组的拍摄构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中的写作顺序,对比描写,总体感受牧羊人普通而伟大的人物形象。

2.细究文本——读“厚”人物的生活态度

根据你们小组的拍摄构思,你们最想将哪个场景进行特写拍摄,来体现牧羊人的生活态度?

【设计意图】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第二题,用“特写拍摄”活动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深挖人物更细致的形象特征。

3.适度拓展——读“厚”人物的高尚灵魂

假设你拍摄的影片引起轰动,媒体来采访你塑造牧羊人这个形象的意义,你会怎样告诉记者,以“这是一个      的生命,他      。”的格式写一写你要回答记者的话。(50字左右,限时5分钟)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品味牧羊人的精神内涵。

(三)把情读“透”——探究主题,认识牧羊人植树的意义

1.作者在文中说“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你觉得老人是靠什么创造奇迹的?在创造奇迹的过程中,他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认识牧羊人植树的意义。我适时引导学生认识现阶段该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心怀勇气,把生活中的每件平凡的事做好。

2.现在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请试着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这个活动我布置为课后作业。

【设计意图】拓展延伸,让学生由课本走向生活,拓宽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情感体验能力。

三、重点问题讲解

预设问题:把人读“厚”。

同学们,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几十年如一日,靠一个人的体力和毅力,坚持种树,“我”三次与他见面,他和高原的情况都发生着变化,可以说“我”见证着他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正如文中所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假如你是一名导演,以课文相关文段作为剧本,以时间为切入点,把三见牧羊人的情景拍摄成电影。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并跟同学们分享你们组的拍摄构思。

这个组以第2和第20自然段为剧本,拍摄“我”第一次走进阿尔卑斯山地,一眼望去,都是荒地,泉眼干涸,到处是干旱的土地和杂草。到“我”第三次到高原时,昔日的荒地已经生机勃勃,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人们幸福舒适地生活着。他们围绕“泉水”拍摄,水是什么?是生命!扣住了主题。

我走了一圈,发现有一个场景,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请看第15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大家思考,这个可以怎么来构思拍摄?毁灭是指什么?创造又是指什么呢?对!毁灭指的是第13自然段中出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火纷飞,死伤无数,是毁灭;创造是第14自然段中说的“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让昔日的荒原树木成林,生机勃发。我们可以这样拍摄:战争在毁灭生命,而牧羊人在种植生命。在战争的底色上,人性的光辉显得尤为珍贵。

一部影片不仅需要有宏大场面的渲染,更需要导演对细节进行展现,用一种特殊的拍摄手法——特写,将这个伟大的人物形象更细致更生动地展现给观众。根据刚才小组的拍摄构思,你们最想将哪个场景进行特写拍摄,来体现牧羊人的生活态度的呢?

假如我是导演,我会选择第7自然段他挑选橡子的这个情景,圈点勾画出“一堆”“一小堆”“十个一堆”等关键词进行特写拍摄,体现他极为认真的工作态度。

这个小组选择第5自然段,“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进行特写拍摄,来体现他在生活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

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堆砌,牧羊人这个伟大的形象就深深地烙在观众的心坎上了。

假设你拍摄的影片引起轰动啦!媒体要来采访你塑造牧羊人这个形象的意义,你会怎样告诉记者?请以“这是一个       的生命,他       。”的格式寫一写你要回答记者的话。(50字左右,限时5分钟)

大家对这个伟大的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你看,写得多好!

这是一个昂扬的生命。在多舛的命运面前,他没有缴械投降,而用余生温暖荒原,驱赶干旱,让无垠荒山化身莽莽林海,让干涸废墟流淌淙淙清泉。

这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生命。他仅凭一个人的力量,让干旱无比的地方拥有了高大挺拔的白桦、一眼望不到边的山毛榉树林、茂盛的橡树林。

这是一个平凡而又非凡的生命。他安静、忠厚、不张扬,默默种树,悄悄改变,将荒漠变成绿洲,将废墟变成幸福舒适的安居之所。

【板书】荒漠→绿洲 小人物——大情怀

一个多么厚重的生命啊!同学们,平凡人,普通事,一旦以纯洁的信仰和高尚的追求为精神底色,就有了非凡的意义。让我们以此共勉,做一个有精神底色的人,做一个对这个时代、对这个社会有用的人。

猜你喜欢

特写牧羊人种树
牧羊人和狼
种树
大红斑的特写
一起来种树
牧羊人
种树
印度军人特写
别样智慧
牧羊人的栅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