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阅读寻捷径,梁山泊里觅英雄
2021-09-09徐媛
徐媛
【教学目标阐述】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方法指导,引领学生在解读水浒英雄人物中完成整本书阅读。(重点)
2.引导学生学会思辨阅读,在由浅及深的阅读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难点)
确定依据:
课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拓宽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作品:《水浒传》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形象,抓住本书富有特色的核心内容,更利于有效地开展阅读。
学情:九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名著阅读经验,具备一定的思考和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思辨阅读,能促进阅读的深入,提升学生的素养。
【教学活动规划】
一、阅读准备
【屏显】小说目录
【设计意图】充分的阅读准备是提高阅读效率的保证。在课前,我将引导学生通过浏览目录,提取小说的关键信息:例如回目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主要情节以及人物行踪的变化;又如,第3到第8回,主要人物是鲁智深;第7到第12回,主要人物是林冲。人物的经历会相对集中在几个回目中,借助小说目录,以人物为引领,引导学生每周跳读一位英雄人物的相关情节,并为人物制作卡片。
【屏显】人物卡片
学生活动:人物引领,跳读情节,制作人物卡片。
【设计意图】这是我给学生的人物卡片示例。卡片内容包括整理称呼、填写外貌、概括主要情节、梳理人生轨迹等。制作人物卡片的意义在于将长篇的内容,化为单个的人物,这样化整为零的跳读,既有利于打破学生与名著之间的隔阂,学生也能借助人物的人生轨迹,初步感知人物命运。
二、方法指导
简单介绍阅读方法一,重点指导阅读方法二、三。
【屏显】方法一:整理称呼,检索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学生活动:借助人物卡片,整理人物称呼,检索相关情节,全面认识人物。
【设计意图】水浒英雄的称呼有特殊意义,它不仅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特征,更凝聚着作者的匠心。因此,引导学生借助人物卡片,整理称呼,在有疑之处通过检索相关内容,在阅读中解惑。例如武松,后来为什么被称为“行者”,通过内容检索,学生就会发现这是武松身份发生转变、人生发生转折的标志。这一阅读方法,既能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又使学生更加全面地认识人物,为分析作品主题做铺垫。
【屏显】方法二:精读选段,圈画细节,对比人物性格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筛选精彩文段的方法。
【设计意图】小说情节,大多可以用一个动词来概括,例如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因此,引导学生关注回目中的动词,关注人物命运发生转折的情节,进而筛选精彩文段,圈画批注细节,既能对比人物的共性与个性,也有利于阅读的深入。
学生活动:
1.精读第7回林冲妻子被调戏的选段和第10回林冲在山神庙复仇的选段。
2.圈画批注,品析细节描写,对比不同人物的性格及同一人物不同阶段的性格变化,初探作品主题。
【设计意图】这两个选段是林冲人生的两个转折点,学生在圈画批注中,既能清晰地对比林冲的隐忍和鲁智深的疾恶如仇,又能深入体会林冲性格由苟且隐忍到奋起反抗的转变,从而找到“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聚焦于局部研读,学生方能得法于局部,用法于整本。
【屏显】方法三:勾连情节,思辨阅读,探究作者匠心
学生活动:
小组合作,勾连第7到第12回与林冲的相关情节,借助精读批注,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句中“风雪”的词性,探究作者用词的匠心。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将思辨阅读引入整本书阅读,能实现单篇阅读与整本书内容的勾连与延伸。
【重点问题讲解】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思辨阅读的方法,探究作者用词的匠心,是本节课学习的难点。下面,我将重点展示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的过程。
首先,我会设置一个疑点,激发学生思考。小说第10回的回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其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句连用了三个名词,这在章回体小说的回目中是比较少见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用呢?
接著,布置学生小组合作,联系林冲的相关情节,借助精读的批注,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句中“风雪”的词性这一角度,探究作者用词的匠心。
学生经过探究,很快就能说出,“风雪”在这一句中作为名词,点明故事发生的自然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那么,这里的“风雪”推动了哪些情节的发展?林冲取路来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再加上“觉得身上寒冷”,于是才有了冒着风雪,买酒御寒的情节。后来,因风雪太大,草厅被雪压倒,林冲不得已才投宿山神庙,这才有了怒杀陆虞候、雪夜上梁山的情节。
因此,三个名词连用,正是作者匠心所在,小说情节的合理发展,离不开风雪这一环境描写的铺垫。
然后,我会从另一个角度引导学生继续探究。小说的回目基本能概括某人做某事,如“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但这一回目中的“风雪”却是名词,在词性上不能和“火烧”形成对仗。这会不会是作者的疏漏?我们能否联系情节,帮助作者把“风雪”修改一下,让它能与“火烧”对仗。我提示学生:林冲为何去山神庙?林冲因风雪太大,草厅被压塌,不得已才投宿山神庙。那作者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林教头投宿山神庙”呢?“雪”的词义中,还有“洗刷”之意,联系情节可知,林冲怒杀陷害自己的陆谦,正是洗刷仇恨的表现。所以,这里的“雪”不仅和情节相照应,还能和回目中的“烧”形成对仗。那如何理解“风”字呢?“风”有像风那样迅速的意思,书中描写林冲报仇雪恨、割下陆谦头颅的动作,正如风一般迅速,干脆利落。这样一来,“风”可以作为“雪”的修饰,整个回目可以理解为:“林教头在山神庙愤怒地报仇雪恨。”林冲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呢?这是因为他隐忍在心中的愤怒已经很久了。是啊,忍无可忍,那就奋起反抗。所以,“风雪”一词还展现了林冲性格的转变,成功塑造了他一雪前耻、奋起反抗的人物形象呢。因此,作者选择“风雪”,不是他的疏漏,恰是他匠心独运的体现。
最后,我会跟学生小结思辨阅读的方法,既不能断章取义地挖掘文本,也不能拘泥于局部,一定要学会联系相关情节,在情节中对比,在环境中辨析,这样才能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感知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体会作者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