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 超越 落寞 不屈
2021-09-09丁世民
丁世民
一、教学目标设计
赏析父亲形象,把握其追求“优越目标”的心路历程,探究文章意蕴。
设定的教学目标有如下4个依据。
1.課程标准。初中生要“把握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来欣赏文学作品,领悟内涵,锻炼赏析与探究能力。
2.学情特点。七年级的学生能区分写实文学和虚构文学中人物形象,但对小说人物的艺术构成还需进一步提升认识。
3.教材特征。在前面两篇教读课文中,学生已经掌握了熟读精思和赏析人物的基本方法。这节课要继续运用拓展这些方法,体会虚构人物与散文中写实人物的异同。另外,文后的“阅读提示”,也明确了“评价人物、理解主题”的自读任务。
4.性灵解读。性灵指人的内心世界,泛指性情、情感、精神等。性灵使人物成为情节的动因。自卑、超越、落寞、不屈构成了父亲修建台阶的心路历程,是典型形象的性灵内容。
自卑的父亲,渴望修建九级台阶,以实现提升人生地位的优越目标。奥地利个体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认为“自卑促发人们追求优越目标”“是人生动力之源”。
台阶建成,生命流逝,父亲落寞。但是这段执着不屈的心路历程值得感慨;有志气、有耐力的中国式农民父亲值得尊重和赞美。
二、教学活动规划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文后的“阅读提示”,了解文章基本内容。教师再次出示自读目标,强化学习任务。
(二)自读活动
设计思想:自读课,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李海林教授在《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活动既是过程,也是目的。全课以情境活动贯穿始终,以任务为驱动,以话题为契机,激发阅读兴趣,促进课堂多维对话。
自读活动一:整体把握,改成微电影
教师出示情境任务:我们打算将《台阶》改编成一部微电影,该如何策划电影的内容呢?
默读课文,和小组成员商量,填写策划表。小组汇报分享。
该活动引导学生运用教读课中学到的“筛选信息”来整体把握小说的构成要素,以满足“微电影”的整体情境要求,也为赏析人物形象做准备,体现了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过程。
自读活动二:细部品析,拍摄几个片段
教师出示情境任务:电影开拍了,我是摄影师,最喜欢拍摄的情景是什么?
1. 话题分享:“《台阶》中,我最喜欢的情景。”
提示:把握父亲修建台阶的过程,关注营造画面的语段;利用好课文的批注,品析文字和形象。
有几个重点情景需要品析:
①修建台阶之前,父亲洗脚的情景。(对应第2处批注)
②准备建材时,父亲在桃树下张望的情景。(对应第4处批注)
③建台阶时,父亲踏黄泥的情景。(对应第6处批注)
④建台阶时,父亲撬青石板的情景。(对应第7处批注)
⑤台阶建成后,父亲挑水的情景。
2.梳理汇总,修建台阶的过程,反映了父亲怎样的心路历程?
自读活动二意在引导学生运用本学期第一、二单元所学的“精读”方法,来品析具有强烈画面感的语段。所有的细部赏析,最终汇到父亲形象的整体鉴赏上来。另外,此活动也体现了自读课灵活应用教材助读体系的思想。
自读活动三:主题探悟,设计两处独白
教师出示情境任务:
请看微电影结尾的剧本内容。分别为父亲、儿子设计几句内心独白,并且为其配音,体会情感意蕴。(勾连课文第10处批注:似问非问,心情复杂)
教师点拨:
(1)紧扣故事情境,符合人物心理特征来设计独白。
(2)抓住一个“老”字,深入体悟父亲的人物形象,同时把握叙事视角的情感态度。
(3)总结小说的思想意蕴。
最后一个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发挥想象”“模拟体验”等策略(这几个策略刚好在《老王》的阅读教学中练习过),深入人物心灵。 读懂人物,触及文章意蕴。“父亲老了”是《台阶》的主题升华点,其中“老”的内涵,需要教师进行讲解。
(三)布置作业
总结本课所学,完善《台阶》微电影剧本,和小组伙伴排演喜欢的情景。
三、重点问题讲解
预设问题:如何理解父亲的“老”?
同学们,“父亲老了”是《台阶》的主题升华点,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老”的内涵。
我们的阅读策略是“理清层次,体会过程;沉入字句,熟读精思”。
先看第一层次:未老之前
文中说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父亲渴望改变自己卑微的人生处境。修九级台阶,提高地位,是他的人生梦想。伴随这个优越目标的,还要建一座新房子。在农民人生的词典中,土地、房屋、劳作、婚姻、子嗣,永远是生活的主题。
再看第二个层次:老是过程
在造屋时、在放鞭炮时、在撬青石板时,是儿子发现父亲老了。
儿子帮父亲挑水,却遭到了粗暴的拒绝,为什么?父亲觉得:儿子的帮忙是在怀疑自己的能力,能力意味着权威和生命力。他的尊严不容挑战。“粗暴”的表面是拒绝儿子,实则是对自己体力不支的反向默认。文中这句话“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也再次证明了这一点。倔强的父亲只是不愿意承认衰老罢了。叙述视角见证父亲生命衰退的过程,饱含疼惜之情。
最后看第三个层次:老是事实
文末父亲若有所失,落寞茫然。为何?
建好台阶之后,父亲失去了方向,人生已无动力再出发。台阶并没有实现父亲人生的超越。父亲的优越目标脱离了真正的价值范畴。“地位”取决于出身、经济、文化、道德等多个背景因素。父亲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文中也有暗示,相邻“戏称”台阶高地位高。“戏称”指开玩笑、打趣,这就意味着非事实呀。正是因为地位条件的欠缺和不自信,才导致父亲通过外在寄托来平衡内心追求,这是一种让人怜悯的代偿心理。
另外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修建台阶的岁月消磨了父亲的生命。人老了,建立在鲜活生命体上的自我价值体系、自我效能感将逐渐垮塌。当觉得自己对他人、家庭和社会没有价值的时候,人会陷入孤独、沮丧、悲凉的境地。
《台阶》告诉我们——
(1)突破自卑,追求优越目标的过程有时是微小的、漫长的、个人的,甚至是无用的,但是背后的精神力量是强大的。
(2)中国式农民父亲有耐力、有志气,坚定不屈的宝贵品质值得尊重和赞美。
(3)我们要用温善的态度关心父母的生命、生活状态。前白宫医疗顾问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一书中,告诉我们当生命衰微、不能独立、不能自助的时候,我们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尊重和陪伴。
附: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