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2021-09-09卜琴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25期
关键词:思政课程思政案例

卜琴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开展针对性的训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效果和学生的思政水平,是提升信息技术教师教育方式与教学成果的必经途径。结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践案例,切实分析了“课程思政”的展开路径,以拓展思政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教师;“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號]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52-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将立德树人融入文化知识教育各环节。”“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提出了“课程思政”的要求。

“课程思政”既是一种隐形的思政教育,又是一种实施自然的思维方法,将思政教育的内容和理念融会于学科教学中,将育人目标贯穿于课程教育的全程,通过教育教学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机融合,最终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目的。因此,中职院校在课程和课堂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势在必行。

一、引言

信息技术课程是面向全体中职生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涉及面广,影响大,因此,用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能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实现计算机知识和思想教育相融会、技能学习与价值引领有机结合。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研究者、建设者、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促进者、评价者,是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关键。列宁曾说过:“在任何学校里, 最重要的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方向。这个方向由什么来决定呢?只能由教学人员来决定。”因此,实施“课程思政”,要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作用,要结合课程特点全面融入思政教育,共同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新局面。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一)使用教材的内容

目前信息技术教材比较多,但内容基本上围绕计算机技能“考证”(等级考试等)为中心,选用教材内容基本上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Excel电子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网络基础知识等。虽然趋势是生动活泼、图文并茂,但都没有明确的理念指导,内容不与时俱进,大多采用直接传授、记录、介绍,辅以“任务驱动”或“案例”的方式讲解知识,均没有体现丰富的文化信息与道德责任,缺乏人文精神,缺乏思政教育。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理念上,受早期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影响,教师认为“信息技术课=计算机课”,认为课程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其实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由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变为信息素养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对于基础知识内容采用传统讲授法,对于技能操作内容采用演示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上,以“知识本位”为主,重点围绕考试知识点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本位”培养,有的教师会有意无意地传播不当或错误言论,没有做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教学评价上,评价内容是量化的,教师作为单一的评价主体,重在评价学生的知识记忆和计算机简单操作,没有实质性评,忽视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没有育人意识。

(三)学生的学习现状

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但对信息技术课程不感兴趣,课程参与度低。由于在小学、初中阶段学生所在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情况不一样,有些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节奏,有些学生比较吃力。学习内容紧紧围绕教师授课内容进行学习,学习知识孤立,以应试为目的,不能灵活地将生活知识与信息技术课程密切联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师如何实施“课程思政”

(一)加强“课程思政”意识

“课程思政”的基本原则是:政治认同、文化自信。教师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二)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分析与二次加工,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掌握技术技能,提升信息素养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知识技能和思想双目标教学实施。现精选两个案例进行说明。

1.案例一:计算机基础知识

知识目标:了解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史。

思政目标: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案例内容:了解中国计算机的发展史,介绍我国研究领域的泰斗——世界数学大师华罗庚教授和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奠基人钱三强教授,他们放弃在国外的优裕生活回到祖国,把自己的知识和本领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们聚集国内外领域人才到我国计算机事业行列,积极推动我国计算机列入国家重点发展规则。他们有着伟大的爱国情怀,积极推动着我国计算机的发展。

猜你喜欢

思政课程思政案例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