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策略
2021-09-09冯丽芳
冯丽芳
[摘 要] 在中职文言文教学中,字词句是最基础的教学内容。很多学生不喜欢文言文,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字词句的基本识读理解存在障碍。这是古今文化差异的结果,也是学生文化水平不高的结果。故此,教师进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需要有更创新的举措,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字词句的寓意用法,激发学生对字词句的探究热情,消除字词句认知理解的障碍阻力。通过多彩的字词句教学,相信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文言学习能力。
[关 键 词] 中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10-02
学好文言文,是提高中职学生文化修养水平的重要途径。但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很多学生的文化水平较低,不喜欢文言文,也读不懂文言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更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寻找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路径,从字词句的基本构成解读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通读文言文,标注字词句认知难点
从中职学生的反馈来看,很多人学习文言文都会因为晦涩难懂、不好理解而产生排斥情绪,不愿意学习文言文。但我认为,学习不能知难而退,而是要迎难而上。越是在文言文的诵读中遇到障碍——有的字不认识,有的意思不理解,有的句子感觉不知所云,越是要把它们明确出来,像行军打仗一样各个击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逐步克服难点的过程中找到自信,积累经验,获得启迪,在以后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能够有战胜困难的勇气。
通常在学习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我会请学生单独针对文本内容进行一次完全的诵读。读一遍也好、两遍也好,不要去看课文注释,不要去查询字典词典,单凭自己的文化储备去阅读,在阅读中把自己不认识、摸不准意思的字词句标注出来。比如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时候,有的学生对“天姥”这个词看不懂,对“澹澹”这个词不明白,对“訇”这个词不知道怎么读,这些其实在课文注释里都能找到答案。但是我不要求学生看注释,而是先把这些自己读不懂、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做个标记。待全文阅读完之后,看看自己究竟有多少处地方做了标记。这其实也是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对文言文的学习能力。基于这样的标注,我让学生尝试自己猜想这些字词句的意思,通过对上下文的关联来寻找答案。这其实比让学生直接看注释更有效,因为它能锻炼学生对文本的合理联想、设想能力,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当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考试的时候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字词的时候,也能通过上下文的关联找出合理的解答,这是非常重要的文言学习素养。通过标注一篇文本中的难点,凭借学生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克服难点,或者至少要有这样一个攻克难点的过程,这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二、对照课文注释,矫正巩固自己的认知理解
通过上下文的解读分析理解晦涩难懂的字句,这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感能力的一种考验。但是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呢?是否贴近晦涩字词本身的意思呢?这还需要学生继续去研究印证。所以,我认为学生在自行对晦涩字句内容进行大胆的假设猜想之后,更要充分利用好文本的注释。课文中给出的注释,一定是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而设定,一定是最符合文本内容内涵的解读。学生对照这些注释,可以印证自己的猜想假设是否准确,也可以借此来矫正自己对文本字句的理解,并加以巩固。比如上面提到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迷花倚石忽已暝”这一句,有的学生对其中的“暝”字不认识,猜想这个字是“困倦、乏累”的意思,结合上下文来看作者是在山路回转中迷路了,是因为来回走山路、倚傍山崖巨石山下走动而困倦乏累的意思。但是当对照课文注释的时候,文本中给出“暝”的注释是昏暗。这意味着,学生原本结合上下文进行的联想是错误的,是对文言文字词意思的误读。那么,学生就要及时通过注释来纠正自己的认知,以免因为错误的理解导致对文本的认知有误,甚至在考试中失分。
在文言文教学中,常常看到一些学生不注意对注释的阅读,而是死记硬背课文内容,这其实是错误的。文言文和今天学生所熟悉的白话文有很大的差别,这种差别需要通过注释来矫正。学生应当多看注释,多对照注释,只有这样才能在阅读学习中避免误读。
三、针对文言文字词句的白话解说,补足认知落差
文言文的创作时间是非常久远的。文言文中出现的一些字,现在或许已经很少有人用;文言文中出现的事物,现在也或许早就没有了。中职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能很难做到像阅读白话文那么简单顺畅。实际上,即便有注释做对照,学生要比较准确地理解一些字词句的意思也会比较困难,效率低下。为了加深理解,我更鼓励学生以白话文的方式对字词句进行解读。这就像是在做翻译,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这对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顺整篇文章的意思都有积极作用。
比如学习白居易的《琵琶行》,这是一篇体量比较大、内容故事性比较强、文采也非常华丽的文言文,其中学生感觉生涩的字词句也有不少。在教学中,我采取了游戏化的教学方式,让大家进行击鼓传花式的文言翻译对话。比如花传到了A学生的手中,那么他要对教师指定的字句做出白话翻译,并且要力求把指定句段的内容翻译完整、顺畅。对于A学生的翻译内容,其他同学如果有异议、不认可,还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如果A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则他可以把花抛给其他学生,继续进行游戏。在这样的游戏性文言翻译活动中,谁来做翻译、翻译哪一句都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正是考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条件。比如“曲罢悯然”,是该翻译成“曲子弹奏完了,我却感觉很不开心”,还是该翻译成“曲子演奏得很好。可听完了之后,我的心情却有些沉重”更合适一些?看似简单的一句文言,看似相差无几的两种白话翻译,在表情达意的效果上似乎是有所差异的。这种差异之处,虽然不会有标准答案,但大家围绕这些差异进行的分析、讨论、对话、体会,正是加深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探索。“僧敲月下门”,贵在斟酌品味。当大家不断尝试用最好的方式来翻译文言文、表达文言文的时候,其对文言文中作者的感情波动、心思想法的把握才会更加准确。
四、制作文言文学习笔记,巩固文言基础
事实上,除了在语文课堂上需要学习一些文言文之外,学生其他时候几乎都不关注文言文。在教材里学到的文言文知识,在课程过后很可能就忘记了。这种情况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文言文学习进度慢、难度大的重要原因。我认为,文言文的学习应该注意常学、常看、常读、常练。特别是文言文的基础知识,某些常用的句型,或者某些常见的字词,学生对其应该有比较牢固的掌握。就像记背英语单词一样,对文言文常见的字词、常见的文言语法形式,也不應该毫无了解。制作文言文学习笔记,把在每一篇文言文中学到的知识写下来,记录成册,并且加以总结提炼,这是巩固字词句基本认知的有效途径。例如在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其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文言文中描写大江大河的字词句还有很多。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做这样的积累,把描写江河类的文言词句进行汇总。杜甫的“不尽长江滚滚来”,李白的“绿水荡漾清猿啼”,王安石的“千里澄江似练”,通过对这些描写江河的词句的汇总对照,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水平有积极作用。以此类推,描写山峰高远的词句,描写友情的词句,文言文常见的感叹词的类型、用法及代表句段,文言文中多音字的汇总、文言文中表达情感的字词等,都可以通过笔记进行汇总。在这样的汇总中,学生对字词句的认知理解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为了继续提升学生的字词句基本功,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开展文言基础知识竞答活动,或者组织有感情的文言文诵读活动,让学生把真情实感融入一字一句的诵读中。通过这样的方式,以文言文笔记为主体,延伸发展出多彩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教学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功底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志娟,程艳梅.文言文词汇教学漫谈[J].课程·教材·教法,2014(2).
[2]尹成飞.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方法创新初探[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4(5).
[3]马春凤.中学语文文言文词汇教学摭谈[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1(7).
编辑 司 楠
①本文系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中职文言文字词句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TS〔2019〕LX225)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