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电工实训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2021-09-09贾绪
贾绪
[摘 要]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也是一种职业态度、职业品质,对于面向社会发展的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十分必要。在企业竞争日益加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不断提出新要求的新形势下,满足现代制造业对“工匠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中职学校顺应社会和企业需求在电工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培养能够更好地促进课程的开展,探索有效的培养途径,增强整个课程实施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在阐述中职电工实训教学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如何在中职电工实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进行策略分析。
[关 键 词] 电工实训;“工匠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26-02
一、中职电工实训教学中“工匠精神”培養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认识上的偏差,中职生不需要“工匠精神”
中国自古就有“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思想,人有三六九等之分,“工匠”被列入“三教九流”之列。随着现代制造业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劣势日趋明显,人们片面地认为人的作用已被机器取代,时代已不需要费时费力的“工匠精神”,只需学习研究智能编程操作机器就可以了。源于这一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工匠精神”没有真正融入教学中。
(二)学校实训教学中只传技,不育人
学校教学目标不能与企业人才需求相匹配,企业与学校没有实现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实训授课教师无企业生产经历,在实训教学中只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忽视学生长远发展能力的培养,只传技,不育人。认为学校教育只负责传授技能,至于职业精神、职业态度不是学校的教学任务。生产者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需要在实际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锻炼和塑造,职业教育是当前社会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一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形式。但从当前中职电工实训教学过程中存在过度重视技能培养、忽视职业精神的问题,中职电工实训课程的开展没有充分贯彻落实“工匠精神”。
(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差,不求上进
中职学生普遍学习基础差、怕吃苦、自律性差,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主动性差,厌学情绪严重。在中职电工实训课开展的过程中有一部分学生性情浮躁,在工作中急于求成,实践操作技能较差,甚至在平时的电工实训过程中还会出现违规操作,以及安全隐患。中职毕业生“有技能,没文化”或“没技能,没文化”的现象屡见不鲜。
(四)学生缺乏企业实践的机会
车间生产一线就是训练技能、培养工作态度最好的课堂,在中职院校教学实践过程中,到企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最好方式。但是由于地方经济条件限制和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校企合作的渠道不畅通,中职学校的学生没有到企业实习的机会。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并没有真实地到生产车间,也没有到企业中真正感受到工作的氛围。学生无法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在实际生产中的意义和作用。
(五)学校文化育人功能发挥不好
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仅限于培养学生学习掌握1~2项本专业技能,不注重引导培养学生在工作中“耐心、细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思想和理念。学校宣传、活动大多以法治、安全、爱国、卫生为主题,很少涉及“工匠精神”“大国工匠”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
二、中职电工实训教学中“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
(一)在思政课程中渗入“工匠”思想,学思结合
中职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企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这些劳动者既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又要有高尚的人格品质和敬业的职业精神。中职学校可以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和《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实施的契机,修订学校的教学方案,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进行爱岗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中职学生在科学的价值观引导下“树匠情”。
(二)注重实训教学的过程性评价,推行多元评价
对劳动者的工作习惯和职业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不是口号喊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不断地锤炼。在中职电工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可采取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如在电工实训教学“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学中,教师在项目的设计、评价方案中设计对学生工作态度、合作意识、安全文明生产等的评价内容。教师布置任务和要求后,学生可分组从实训材料的选型、线路的设计、安装布线、自检反馈有步骤地开展活动,教师参与提供指导性意见。实训结束,教师根据专业的评价标准从操作的规范性、工艺流程的合理性、产品标准化、小组成员的参与合作积极性、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及工作环境的整理逐项评分。通过综合全面的评价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养成注重细节、耐心专注、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在实训活动中以工匠的标准要求自己“践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