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圆梦班”学生德育“五方联动、全程帮扶”模式研究
2021-09-09黄开东
黄开东
[摘 要]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已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于中职教育中落实德育至关重要。运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法等对中职“圆梦班”学生的德育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中职如何有效构建与实施“圆梦班”学生德育“五方联动、全程帮扶”模式展开探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带来些许帮助。
[关 键 词] 中职德育;五方联动;全程帮扶;德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25-0004-02
德是人之根本,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优秀的思想品质,才能对社会与国家做出贡献,才能让自身价值得到发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将德育放在重要位置,要树立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做好对学生的德育,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中职“圆梦班”学生德育“五方联动、全程帮扶”模式构建意义
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品质与价值观正在形成,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与诱导而出现错误的思想价值观,易形成不良道德品质与学习生活习惯。尤其是在劣质网络文化入侵、负面网络信息充斥的现代化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更易受到影響。且相较于其他学生,“圆梦班”的学生更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多为区内精准扶贫的贫困生,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成长环境也相对较差,这些问题给学生思想、人格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经过简单调查研究后发现,“圆梦班”有好几名学生性格异常内向,且常有自卑感,不愿意与他人相处等。一些学生受成长环境与家庭经济状况影响而自暴自弃,既不注重知识与技能学习,也不重视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在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表现出自律性差等问题。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企业、政府以及社会等多方力量,构建起“五方联动、全程帮扶”德育模式,对学生展开全方面德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于中职教育中落实对学生的德育构建起“五方联动、全程帮扶”德育模式不仅是学生发展的要求,更是学校、社会与国家发展的要求[1]。
二、中职“圆梦班”学生德育的不足
(一)德育机制不够完善
在中职院校德育工作中,学校是主要也是唯一的力量,学校未能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组织家庭、企业、社会等构成多元力量的德育体系,导致中职德育质量与效率不高。除此之外,中职的德育工作没有落实全程帮扶的理念,德育工作缺乏长效性。学校将对学生的德育重点放在学生在校期间,但是对学生实习期间以及在职上岗期间的思想道德与人格品质养成情况并不关注。未构建起德育追踪机制,使德育效果得不到巩固。
(二)德育方式单一
当前,中职院校在对学生开展德育以传统灌输式为主,主要是借助每周的一到两节思想政治课引导学生学习相关德育知识等。这样的德育方式不够灵活,也不够有趣,难以调动学生参与德育学习以及德育实践的兴趣,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导致德育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现阶段的中职德育还未做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很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为学生组织一些有利于学生思想品质与道德修养发展的实践活动。单纯的理论教育方式使学生对德育的理解不够全面、认识不够深入[2]。
(三)德育内容落后
在中职德育工作中还存在教育内容单一落后的问题。学校的德育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学校要能结合社会与时代发展的形势,根据国家相关规范与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不断丰富德育内容,不断保持德育内容的先进性与有效性。但目前中职院校主要是借助相关书籍、历史文献资料等对学生展开教育,但是对时事政事结合得不足、运用得不多。在教育过程中,大部分教育者没有意识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渠道为学生获取具有教育意义的时事热点,让德育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导致德育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除此之外,在教育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时代孕育人才,处于21世纪的中职生在思想观念、认知方式、思维模式等方面均有属于他们自身的鲜明特色。中职院校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必须要贴合学生实际进行。但目前学校的党员党性教育与教育主体结合得不紧密,没有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更好的培养与发挥。
三、中职“圆梦班”学生德育“五方联动、全程帮扶”模式构建与实施
在立德树人背景下,中职院校可结合“圆梦班”学生的特点与家庭、企业、政府、社会等共建德育体系,对学生实施帮扶教育与管理,以此推动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新时期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家长的高度参与。经简单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圆梦班”学生的家长参与德育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一方面是由于家长为了生计需要外出务工,平常与学生、学校的联系不够紧密,对学校的德育计划了解得不全面,同时也没有时间与精力配合学校开展德育。另一方面是由于大部分家长受教育程度低,自身的教育能力也有限,因而难以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德育工作中。针对此,中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自身在经验、资源、知识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中,共同推进学生道德修养与思想品质的提升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
如为了家校合作能更好地开展,中职院校可科学分配德育工作中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义务,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德育中来,以此提高家校合作的时效性,提高德育质量与水平。如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邀请家长根据孩子实际情况共同制订德育工作目标、工作方案并相互监督执行等,以这样的方式让家长与教师的功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除此之外,学校引导组建家长委员会,委员会中的成员享有监督权、评分权,在平时该委员会中的成员相互监督家长、教师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并对其教育做出打分与评价, 然后根据家长得分情况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等[4]。以这种方式调动家长积极性,提高家长参与度,提升家校合作的实效性。在当前背景下,可灵活运用各类资源不断创新丰富家校合作形式,除了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电话家访外,也可以组织教师家访,通过实地访问了解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情况,更好地把握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点以及性格特征与心理特点形成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为学生制订个性化德育方案,有效引导学生转变错误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可在校内组织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亲子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家校合作深度,同时让家长更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道德素质养成情况。进而在平时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与指导,与班主任一起更好更快地推动孩子核心素养的形成。中职院校可创建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通过网络途径向家长推送与德育有关的文章、教育经验等,从而不断提升家长的德育能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