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09孙云霞
孙云霞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和方式已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在分工合作学习过程中互相促进、集思广益,帮助学生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结合实践,就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究,从多角度提出了课堂组织思路,以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小组合作;教学研究
小组合作教学是指教师组织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学生,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相互配合学习的过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语文学科的本质是一门应用型语言类学科,需要学生在交流和使用中提升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成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与能力提升为出发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堂设计,而不是为了小组合作这一形式而刻意要求学生们去分组讨论。想要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必须保证所有学生都在积极参与,没有滥竽充数的现象,除此之外,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保持较高的展示欲望。
一、组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知识的育人价值,既要保证学生对语言、文字、写作等理论知识的掌握水平,也要致力于学生语用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更好地创造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改编成《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型话剧,随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小组以及小组成员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和人物进行表演。在这一合作实践活动中,发挥出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课文的行文脉络,最重要的是能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和创造能力。除了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小组合作活动,教师还可以定期开展课外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例如,在高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参考央视节目的规则,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汉字听写大会”“校园诗词大赛”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应用知识的平台。
二、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学生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的提升,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一些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常常有独立阅读、写日记等习惯,在做练习题时遇到不会的题目,能够第一时间利用工具书或者与他人讨论来尝试解决问题;而语文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缺乏这种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知识获取途径依赖教师的课堂授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发挥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举例而言,为了提升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必须利用课下时间来完成一定的任务。小组成员可以通过微课、公众号、课外读物等途径来获取知识,在每周结束的时候,教师要对每个小组积累的词汇、优秀句子、典型范文進行检查。在这种集体学习的方式下,学生往往会为了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而更加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发挥了“环境育人”的功效,能够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学习。
三、开展趣味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学科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初次系统地接触语文知识,加上教师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限制,导致学生在面对大量的记忆任务时会“知难而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丧失了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时,那么语文对于学生来说便成了单调地写生字、背课文、编作文,学生的语文成绩自然也很难获得提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丰富课堂形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例而言,在传统语文阅读教学课上,往往是教师对着文本精讲,将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和中心思想告诉学生,学生在下边记笔记。对于一些自控能力较强、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尚能跟上教师的授课步伐,但是还有一些学生在走神、发呆,教师辛苦讲授了一节课,学生一无所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挑选一些有趣的阅读文本,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完成阅读任务。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将文本中的重点词句以及段落大意总结出来,然后教师进行汇总补充。在这种小组合作的课堂组织形式中,学生由被动听课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学习效率会得到提升。
综上所述,在课改理念的推动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设备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优化课堂教学的可能;另一方面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挑战,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在小组合作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语文实践活动、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开展趣味合作学习等方式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小组合作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互动软件,2021(1):91-92.
[2]陈春丽.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贯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J].语文课内外,2021(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