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语文读写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策略探析

2021-09-09杨玉清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6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多元化培养策略

杨玉清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在小学教育领域不断深化,语文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高质量的小学语文课程不仅能拓展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语文读写能力,从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重视,在课程中采用“课程理论灌输”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兴趣不足。在此,深入探究小学语文读写能力培养的多元化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为推动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能力;多元化;培养策略

小学是学生养成各项基础能力的重要时期,教师在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不仅能深化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写作习惯,从而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程开展过程中,很多教师忽略了读写能力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在课程教学中仍然坚持以学生的卷面成绩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这样的教学目标下很多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进行知识传授,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个人读写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由此可见,创新语文课程教学形式,推动学生读写能力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一、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师的教学目标涵盖不全

根据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拓展学生的文化知识,还要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对阅读的基本方式、阅读要素形成明确的了解,从而形成良好的知识学习与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感悟作者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是很有必要的。但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时,往往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上,忽略了阅读技巧与阅读方法的培养,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目标涵盖不全,学生的读写能力得不到发展。

(二)教师教学手段单一、陈旧

在当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课程开展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课程中只带领学生阅读文章并要求学生边读边将重点的字、词、句标记出来,通过反复阅读和默读的形式对重点内容进行机械记忆,同时教师对文本的主旨和思想内涵进行阐释。这种单一、陈旧的教学手段导致“读”“写”分离,学生对阅读的内容兴趣不足,也难以从阅读内容中获得写作经验,导致学生的学习质量不高。

(三)教师的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不仅要放在教学内容、目标上,教学评价模式的设计也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但在当前,有很多教师的阅读教学评价存在缺陷,只重视学生的考试结果而不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很多教师都会直接为学生讲解阅读题目的答题套路和答题模板,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固化了学生的阅读思维,学生自身的阅读基础和写作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二、读写能力在语文课程中的重要性

(一)培养读写能力符合学生阅读心理

从阅读心理的角度来说,学生在开展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其阅读心理和阅读思维呈阶段性发展:首先是从语言到思维、从形式到内容、从外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阅读过程,其次是从思维到语言、从内部到外部、从整体到部分的写作过程。在这两种学习心理交替发展的过程中,阅读过程是基础,写作过程是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符合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特点,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是提高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质量的重要方式。

(二)培养读写能力能完善教学环节

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主要靠学生的个人积累和知识内化。因此,根据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过程中“仿写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能充分发挥当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范句”“范文”的主要作用,同时通过课程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通过各种片段式写作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边读边写,从而满足学生的写作心理。此外,在新课改的相关要求下,语文阅读是一个信息输入、存储、处理、输出的信息加工过程。但在当前,很多教师将“读”“写”分离,导致阅读写作教学活动难以形成闭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本质上是指导学生对阅读技巧进行信息输出,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活动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使阅读所得能迅速转化为写的成果,实用性较强。

三、小学语文课程读写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结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具有明确的兴趣导向性。教师的语文课程教学设计应建立在这一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设计趣味性的课程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但是语文课程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別是阅读、写作知识。因此,如果要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首先就要推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实际的语文课程中,我们可以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引入一些图片、视频和动漫等,从而使课程教学内容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写作训练活动,从而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推动学生读写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比如,在教学《秋天的雨》这一课时,教师应用多媒体教学平台为学生展示了细雨绵绵的美丽景色,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兴趣。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的基础上,为学生分享了与“雨”有关的动画视频,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要求学生根据自己所观察的景色,对想象中的雨天和所向往的雨天进行描绘。通过这种直观的课程教学方式,实现了阅读、写作教学活动的有效结合。在这样的课程教学方式下学生对景物描写的学习兴趣更高,从而使语文课程真正脱离了“理论灌输”指导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欣赏“雨天景色”的过程中获得了不一样的认知体验。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多元化培养策略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