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学者学,为师者师

2021-09-09李敏

新课程·上旬 2021年26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

李敏

摘 要:曹延标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已通过新华书店公开发行(以合同为准)童话集9本,作品曾入选《2000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等年度选。他的作品寓教育于故事中,寓知识于趣味中,寓感动于真实中,体裁多样,角度独特,反映了广大农村少年儿童的生活、心理、精神。他的作品写实与幻想并茂,思考寓于笑语之中,轻灵中蕴含着凝重,给孩子以心灵的滋养,为儿童文学注入了新的時代精神和新的社会信息。

关键词:曹延标;儿童文学;创作艺术

一、咬定青山不放松——做一位扎根乡村的教师

曹延标1986年从江苏省海州师范学校毕业,就一直在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任教。这些年来,为了农村的教育、农村的孩子,多次放弃到市区工作和改行的机会,扎根于乡村教育。

1993年,曹延标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去市里开表彰会的时候,遇到了连云港市墟沟实验小学的何林左校长。当时,何林左校长看他年轻有为,就热情地向他抛来了橄榄枝,邀请他到墟沟实验小学工作,曹延标思虑再三,推心置腹地对何校长说:“正因为农村条件艰苦,所以许多优秀教师不愿到农村去,师资短缺,那些农村孩子离不开我。”曹延标第一次拒绝了外面的邀请。

1996年,灌云县委宣传部刘飚部长看曹延标具有写作才华,亲自点名他到宣传部办公室工作。到城里工作,别人托关系都进不去,这么好的机会不能失去,亲朋好友纷纷来劝他,面对这一次十分诱人的工作邀请,曹延标还是没有动摇。妻子跟他赌气,当个孩子王能有什么出息?此时,一种坚如磐石的信念在他心里扎根,不能放弃乡村教育。他耐心地做起了妻子的思想工作:“李霞,我们在农村是苦了点,但我不是为了农村人的下一代不苦吗,请你支持我。”说罢拉起了她的手,妻子被他诚恳的话语打动了,决定留在农村和丈夫携手过物质清贫但精神丰富的生活。

二、独向无人涉足处——做一位敢为人先的垦者

说到语文教学,绕不开作文教学。

同样,谈起曹延标的教学艺术,就不能不谈他的作文教学艺术。

1989年,曹延标带四年级语文,他看到一篇学生作文《中秋之夜》,像记流水账一样把中秋白天发生的事都写了出来,文章用了“13”个一会儿,详略不当,词语重复,曹延标当时很着急。如何摆脱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城里的老师都望而却步,而曹延标作为一个乡村小学教师,又怎敢踏进这个禁区呢?面对学生基础差、教学条件简陋等不利因素,曹延标苦苦思索了一段时间,勇敢地向作文教学改革迈出了第一步。

记得有一次,他正愁不知写什么作文题,邮递员给他送来了《百家作文指导》4本书,并向他道歉,不慎弄丢了2本。4本书发给6个学生怎么发呢?此时,他脑中忽然产生一种想法,为何不以发书为内容上一节作文课呢?主意已定,认真备课。

上课了,曹老师手拿4本书走进教室,先表扬了班上最近出现的好人好事,重点表扬了先人后己的同学。接着向学生解释《百家作文指导》2本书丢失的原因,而后让订书的6位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班长滕士兵主动提出把书让给别人,曹老师再问其他5个同学,大家都喜欢书,都不想让。征求大家意见,大家说抽签,曹延标不赞同这个意见,叫他们重新考虑一下,并鼓励他们向滕士兵学习。组长尹环同学犹豫了一会儿,提出将书让给别人。曹老师把4本书发到另外4个同学的手中,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文题《让书》,接着曹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回忆刚才让书的经过,哪些地方详写,哪些地方略写,接着让学生练习。其中,好几个同学写的《让书》发表在小学生刊物上,曹延标写的《作文教学一例》发表在《小学教学》1993年第6期上。

经过尝试,学生的习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涌现了一大批小作家。最终,曹延标的第一个课题《观察、阅读与写作三结合教学研究》,被评为连云港市“八五”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此后,又有《小学生童话习作教学研究》等几个省市课题相继结题。

三、百花齐放春满园——做一位细心呵护的园丁

学校有一个木工房,曹延标叫几个学生把金师傅修好的桌子抬来。桌子刚抬到教室不久,金师傅来了,他说他的卷尺被抬桌子的学生偷走了。当时他就要过去搜身,曹延标及时制止了他。曹延标想,学生刚到教室,即使拿了卷尺,卷尺也一定会在学生身上,那么这个学生今后还能做人吗?于是,曹延标对金师傅说,这个问题让我来解决。他走后,曹延标便给全班同学讲一些真实的知错就改的故事,讲了一节课。第二天,曹延标刚到学校,那个拿卷尺的孩子主动找到曹延标,向曹延标承认了错误,曹延标把卷尺还给了金师傅。有学生问他,卷尺是谁拿的,曹延标对学生说,是金师傅记错了地方,卷尺没有丢,就在木工房。

根据这个真实的故事,曹延标写了一篇小说《卷尺》,参加“2006年教师节征文”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

曹延标在做班主任期间,颜苏明、王勇两位同学被评为“全国好少年”,穆庭被评为“全国好儿童”。

有人说,乡村是寂寞的,乡村教育是单调的。然而,有了像曹延标这样的坚守者,乡村教育也变得五彩斑斓起来。

参考文献:

[1]吴宏聪,范伯群.中国现代文学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2]谭旭东.2008中国最佳儿童小说[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8.

[3]高洪波.2007全国优秀儿童文学精选集[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7.

注:此论文为连云港市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曹延标教学艺术和成长历程的个案研究”(课题编号:LJHKTLX20190894)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
约翰·纽伯瑞:儿童文学之父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刊首语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儿童文学 榆树懂得低调
把云南儿童文学打造成“中国地域儿童文学第一品牌”的思考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