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分阴阳 治法有不同
2021-09-09朱本浩
朱本浩
中医认为,中暑为暑邪所致。暑是六气之一。当天候气象的剧烈变化,超越人体的调控界限,大大超越了机体的调控能力,或人体自身正气虚弱,失去抵御淫邪的能力时,暑邪从皮毛、孔窍、经络而入,壅滞于里而诱发中暑。中医把中暑分为“阳暑”和“阴暑”。著名医家张景岳曾说:“暑月受寒,故名阴暑;暑月受热,故名阳暑。”
阳暑
我们平时所说的中暑大多指阳暑,多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主要表现为头晕胸闷、高热汗出、体若燔炭、面红目赤、烦躁不安、大渴大汗、喘促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洪数,等。这种中暑往往病情较危重。
治疗 可用张仲景的白虎汤。药物组成为生石膏50克(先煎),鲜芦根、生地黄各30克,竹叶心、知母各10克,荷叶1张,西瓜皮1块,生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如热极生风、四肢抽搐者,可加钩藤(后下)、地龙、菊花各10克,以熄风止痉,必要时加羚羊角粉冲服;如热盛伤津,出现舌红、口干、多汗,可加沙参、麦冬、五味子、太子参各10克,以益气养阴。神志昏迷者,用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安宫牛黄丸等,以醒脑开窍;如出现面唇青紫、肢冷脉微者,可用参附汤救逆固脫。
阴暑
阴暑是指“暑热在内、寒湿在外”,通常是人以错误的方式解暑而引起。如从高温的户外突然进入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是在大汗时行冷水浴或喝冰冷饮品,引致皮肤毛孔收缩、身体难以散热而中暑。《红楼梦》中有一段写林黛玉中暑的内容,说是林黛玉到了清虚观之后,因天气炎热,便寻那阴凉所在的地方多待了一会,结果就中暑了。林黛玉中的就是阴暑。
人们一般对阳暑的防治较为重视,但对阴暑证往往认识不足。正如《时病论》所说:“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者犯之者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病暑者,阴暑居其八九。”夏日过度避热贪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饮,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治疗 治疗阴暑主要以解表清暑为主。首选藿香正气类药,由藿香、苍术、陈皮、厚朴、白芷、茯苓、甘草、紫苏等中药组成,具有散寒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适用于因过度避热贪凉引起的“阴暑”,表现为头痛身重、四肢酸痛、怕冷发热、无汗等,或伴有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症状。
此外,阳暑和阴暑都可采取拔罐疗法。取穴可选大椎、委中、外关,配合中冲、十宣、脊椎两侧、关冲,采用单纯拔罐或刺络拔罐,留罐5分钟。脊柱两侧用梅花针重叩刺3~5次后走罐。中冲、关冲、十宣用三棱针点刺放血,不拔罐。均有很好的治疗与急救效果。
预防中暑小贴士
加强身体锻炼 平时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耐热及调节能力。注意休息,保持良好心态,预防各种疾病,等。
合理安排工作 在高温时段避免户外强劳力活动;外出时应采取防晒措施,如涂防晒霜、戴太阳镜、打遮阳伞。戴帽子可减缓头颈吸热的速度,穿浅色、透气的纯棉衣服,勿打赤膊。
注意饮食营养 夏季饮食应注意营养、卫生、清淡、清凉、新鲜,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类,适当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等。不宜饮酒、喝咖啡、抽烟,不宜进食辛辣,不宜重油腻、暴饮暴食等。
注意补充水分 盛夏时节,人体出汗多,要注意补充水分和钠盐。宜于西瓜汁、姜盐汤、凉茶、绿豆汤等。适宜的蔬菜果品如莲藕、莲子、百合、黄瓜、西瓜、苦瓜、西红柿、木耳、扁豆、绿豆、芹菜及豆腐。
注意中暑征兆 在室外工作的人群要及早发现中暑先兆,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治疗,防止病情恶化,将中暑遏制在萌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