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老人骨折预防这些并发症
2021-09-09郭仲华
郭仲华
据测算,我国每年有4 000多万老年人至少发生1次摔倒;在我国65岁以上老人中,平均每10人就有3~4人发生过摔倒。尤其是高齡老人,由于身体机能全面衰退,加之大多数人患有多种内科疾患,如果不慎摔倒或发生骨折,卧床不起,就会产生比骨折更大的危险。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要重视预防以下并发症。
一防坠积性肺炎 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可引起经脉不通、血脉凝滞、气血不足。由于老年人肺功能普遍减低,多患有老慢支、肺气肿、间质性肺炎等慢性肺病,往往咳嗽无力,痰液不易排出。痰瘀阻肺,气机不畅,积聚支气管和肺泡,容易导致肺部感染,引发坠积性肺炎,表现为发热、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有些人会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具有致命威胁。因此,患者要注意多咳嗽,必要时雾化吸入稀释痰液,家人要多帮助拍背咳痰。
二防褥疮 有些胯部或腰椎骨折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局部皮肤长期受压,易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如果不定时翻身,不常做局部按摩,加之床面不平或床垫太硬,骶尾部骨突处长时间被压迫,就会导致皮肤压疮坏死感染,形成褥疮,不易愈合,给护理带来更大的麻烦。除了勤翻身按摩、每日温水擦洗、保持局部干燥外,如果在骶尾部放一个有弹性的垫圈,就可避免这种现象。
三防尿路感染 长期卧床,不少人怕床上小便不方便,所以节制饮水,使尿量减少,排尿次数减少,尿液浓缩,加之尿道口局部清洁不够,就很容易滋生细菌,发生尿路感染,可出现尿痛、尿急、尿频、发热等症状。预防的简单方法就是多饮温开水,每天至少2 000~3 000毫升。
四防下肢静脉血栓 老年人血管弹性较差,不少人还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如果骨折后怕疼痛不敢活动,加之饮水量不足,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很容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有下肢骨折的老人,如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等,一旦静脉血管血栓堵塞,可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出现下肢明显肿胀、青紫、疼痛、肢端坏死;如果栓子脱落,还会造成肺栓塞,呼吸困难甚至死亡。因此,要指导老人进行下肢功能活动,家人也要主动帮助其活动。
五防肌肉萎缩 如果卧床老人不能早期下床,加之伤肢疼痛活动少,缺乏肌肉关节运动,会逐渐造成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尤其是大腿股四头肌;肌肉萎缩反过来又导致下肢无力、行走困难。建议卧床休息时要主动进行大腿肌肉等长收缩锻炼,还要多做足踝关节屈伸活动;家人要每天帮助按摩肌肉,被动活动肢体。此外,肌肉健康离不开补充关键营养素,特别是补充蛋白质,它是与肌肉质量最直接相关的营养素,其食物来源有牛奶、瘦肉、豆制品等。研究表明,蛋白质分散在三餐吃比集中在一餐吃,合成肌肉的效果要好。其次是钙,具有减缓骨质流失、防止肌肉萎缩作用。钙主要存在于骨头中,少数存在于软组织和体液中的钙质还与神经传导、肌肉兴奋与收缩、血液凝固等作用息息相关。还有维生素D,能防止骨骼和肌肉疼痛,想要增强肌肉力量,维生素D不可或缺,食物来源有动物肝脏、蛋黄、沙丁鱼等。
六防骨质疏松 由于卧床后不能下地负重,不能照射阳光,除了肌肉萎缩,骨骼也会随之出现萎缩疏松或缺钙。有些老人饮食单一,不注重营养搭配,吃东西害怕“发物”,盲目忌口,不能及时补充有营养的肉类及豆制品、绿叶菜、奶制品等,食物中钙的来源不足,会进一步造成肢体骨骼失用性萎缩,表现为骨密度降低、骨钙流失、皮肤肿胀、骨关节疼痛等。
七防便秘 长期卧床病人肠蠕动缓慢,排便不习惯,可造成便秘。粪便不能及时排出,腹压增高,会影响心肺和消化功能。要保持乐观情绪,适度活动四肢,定时排便,多吃粗纤维蔬菜水果,多饮开水,少吃辛辣刺激调味品,适当给予消食如山楂、陈皮、蜂蜜等。亦可进行腹部按摩或热敷,每日3~4次,以缓解腹胀和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