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岁继续奋战的眼科泰斗张效房教授

2021-09-09时仲省

家庭医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眼科学眼外伤眼科

时仲省

2021年张效房教授已经101岁了,他仍坚持每周一、三、五、六到《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编辑部上班,周二坐诊,周四查房,还定时为研究生讲课,每年给医学院学生讲大班课,给外国留学生用英文讲课,有时还应邀做学术报告,继续为培养医学人才、医治眼科疾病做贡献。

2020年10月,在他百岁之际,郑州大学举办了“张效房100周岁暨从医从教75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称赞他为全国医务工作者树立了榜样,他的学术思想和敬业精神值得每一位医务工作者传承和发扬。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授予张效房终身成就奖,并为他颁发了终身教授聘书。

张效房教授曾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河南省眼科学会主任委员、世界眼科基金会中国分会会长等。他是我国眼内异物研究的奠基人和眼外伤专业的学术带头人。他在眼内异物定位和摘出方面有36项发明和改进,被认为是我国眼科学对国际眼科学事业的两大贡献之一。他曾获全国科学大会优秀科研成果奖、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等13项奖励,中美眼科学会"金苹果奖",等;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最美医生”,国务院授予他“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河南省政府授予“科技功臣”等荣誉称号。

在他80多岁时,我曾请教他的健身之道。他笑笑说:“我对这个问题还没有考虑过,也没有刻意去养生,只不过是思想开朗一些,生活简单一些罢了。”我再三纠缠,他风趣地提出了“六不”,即:心不烦,脑不闲,嘴不馋,腿不懒,酒不贪,烟不沾。这18个字看似简单,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幸福和快乐寓于工作之中

“愿做春蚕,吐丝不已,至死方休;甘当蜡烛,奉献光明,耗尽自身。”这是张效房教授的座右铭。他认为最幸福的事就是工作。

他认为为病人解除痛苦是医生的神圣职责,因此他全身心投入医教研之中,不辞辛劳,刻苦钻研,攻克多项眼科难题。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使盲人重见光明,是他最大的愉快。他重视培养新一代眼科人才,为研究生讲课,批改英文病例,修改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论文,使科研成果得以交流和推广。他不仅是“脑不闲”,而是让创造思维绽放异彩。

近两年,张教授应人民卫生出版社著名老教授抢救性出版的要求,专心编写《张效房眼外伤学》一书,其中每段文稿他都认真推敲、修改,生怕有什么差错,每天晚上都要熬到凌晨两点以后。有同事劝他:您这样等于慢性自杀啊,最少要少活两年。他笑说:“只要把这本书编起来,交出一个合格的稿子,我少活多少年都没关系。”在他百岁到来之际,这本学术专著已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总结了张效房教授在眼外伤领域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眼外伤学、眼科学发展史上都将具有里程碑意义。

胸襟开阔淡泊名利

张教授讲的“心不烦”,实际上是心境开阔,乐观豁达。他说:“我对什么事都能想得开,不抱怨。要说条件艰苦,我就想到抗日战争期间到处颠沛流离,在破庙上课,没有电灯就用煤油灯,用菜油灯照明,把染衣服的染料化开后当墨水。现在条件好多了,我们要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报效国家和人民。”

他对同事和学生热情关怀,尽力帮助,对烦恼的事从不挂在心上。他说:“有的人做一些事对不起我,我就设身处地为别人想想,很快就过去了;对有些事不要纠缠,要尽快忘却。”

张效房教授经常被国外邀请讲学。国外有的大学开出各种优厚条件希望能聘请他,他都婉言谢绝了。他说:“我哪儿也不去,我的经验都是从一个一个中国病人身上获得的,我要报答生我养我的地方。”

他总是说:“我担心自己做得不够,要抓紧一切时间,继续努力工作,培养好下一代。”“一个人活着,就要服务,就要奉献,荣誉是一种鞭策。”他把各种奖金和毕生积攒的120万元拿出来,建立了“张效房医学学术基金”,用于资助年轻医生深造、购买眼科仪器设备。他还与十多名专家联名发出廉洁行医、拒收红包的倡议书。

对待癌症既要藐视又要重视

进入老年后,张教授曾患过多种疾病。2004年又被确诊为肾癌,医院领导准备让他尽快到北京请著名专家治疗。而他却笑了,说:“我相信咱们医院和自己培养的学生,就在这里动手术。”

对待令人谈之色变的癌症,张教授的态度是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藐视就是认为现在已有治疗手段,只要有信心,有与癌症抗争的决心和勇气,就能制服它;重视就是及時发现和正确治疗,多方提高抗癌能力。术后他心情开朗,注意巩固疗效,防范复发。17年的时间证明,肾癌被他征服了。

调节饮食合理营养

张教授是回族,年轻时爱吃羊肉。年老后,他不再以口感美味来决定饮食,而是按健康要求调节饮食, 注意营养合理。这就是他所说的“嘴不馋”吧。

他坚持少食多餐,每天吃4顿,除了正常一日三餐外,每晚睡前吃几片饼干或几颗桃仁酥,有时还喜欢买点杂粮煎饼吃,但每天主食控制在半斤以内。每天中午和晚上,一盘青菜是必不可少的。吃法也很简单,用开水一煮,捞出来放盘内即食,不放盐。患肾癌后更严格控制盐的摄入。肉类也很少吃,每天只吃几片酱牛肉,或者几块烧鸡,不超过100克。

奇特的睡眠习惯

张教授多年来养成了深夜的工作习惯,认为夜深人静,无嘈杂,无干扰,有利思考和写作,很多论文和技术创新都是在深夜完成的。他说:“我不调闹钟,早晨6点半至7点会准时醒来,每晚5小时的睡眠很安稳,睡眠质量比睡眠时间更重要。”

此外,他早饭后不急着出门,要躺在床上睡10分钟的“回笼觉”,他认为这10分钟虽然时间不长,但有利于养精蓄锐;午饭后一般先看半个小时的报纸或刊物,然后午睡20分钟,有利于下午和晚上精力充沛。

人体的生物钟有异。张教授的三段睡眠法是适合于他的,其他人不必生硬模仿。

多活动常走路有利健身

张教授学生时代是运动健将,篮球队、排球队都是主力;学生剧团也演过主角,还爱唱歌。聚会时请他唱歌,他也不推辞,一首嘹亮激昂的抗日歌曲,博得一片叫好和热烈的掌声。当医生后,他把全副精力都投入了医教研之中,再没有专门时间搞运动锻炼。但他说的“腿不懒”并没有改变。除了下乡为农民义诊,做眼病专项调研、带医疗队到各地巡回医疗外,还曾受残联委托,先后举办8次全国眼科新技术培训班,到国外讲学,参加世界眼科学术会议,等。此外,他还应邀外出会诊、手术演示等,只要时间允许,他从不拒绝。但事先声明,不接受任何馈赠,不收取任何报酬。他说:“只要对发展医学有益,对治疗病人有益,我愿意做这些事,心中感到充实、愉快。”

他每天上下班要走约一里多的路,上下办公楼也很少乘坐电梯。他说:“那个电梯很忙,要送手术病人和急诊患者,我尽量自己走一点,不多添麻烦。”

张效房教授讲课或学术讲座,都是西装领带,神采奕奕,声音洪亮,语言生动,表现了他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年纪大了,有人怕他站着讲太累,请他坐着讲,他总是婉拒,认为站着讲能提神,能与听众更好地沟通。在他的百岁学术思想研讨会上,主持人请他在座位上致辞,他执意走上讲台表示:“受此殊荣,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惭愧和感谢。”并怀着对党对祖国对母校对医学的深情挚爱说,“活着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工作一天,服务一天,奉献一天,永远站在为病人服务的第一线,永远站在为眼科事业服务的第一线。”

猜你喜欢

眼科学眼外伤眼科
眼科诊所、眼科门诊、视光中心的区别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第二十二届亚非眼科大会(AACO 2022)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亚非眼科学会第二十届眼科大会
——AACO 2020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不同手术时机对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眼外伤患者的预后影响
升降散加味治疗眼科疾病验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