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雁领航致富路

2021-09-09蓝帆

共产党员·上 2021年8期
关键词:乡亲们共产党员村民

蓝帆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为政府分忧,有责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我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乘势而上、继续奋斗,让社会主义新农村花果满园,让乡亲们笑得越来越灿烂。”

——蒋乙嘉

从告别家乡走进军营,到多次立功受奖后复员回家;从下海经商风雨十年完成原始积累,到甘于奉献拿出上千万元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蒋乙嘉在人生的几次转向中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坚守。

乡愁与“愁乡”

蒋乙嘉是从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常乐镇拱市村的一个贫寒农家走进军营的。多次立功,入党提干,时时涌上他心头的却不是个人成功的喜悦,而是对贫穷家乡的挂念。

每次回家探亲,眼前的场景总是让蒋乙嘉心情沉重:农田撂荒,房屋破旧,泥巴路崎岖不平,赶上下雨,不穿水鞋无法出村。每次返回部队都要走2公里多的泥巴路到镇上坐车,蒋乙嘉只好穿着旧胶鞋上路,上车后再换上别的鞋子,把胶鞋交给爸爸提回家……

就在思乡与“愁乡”的内心纠结中,1997年,蒋乙嘉带着部队发的安置费,也带着军营20年拼搏累出的心脏病复员了。他放弃了转业安置的工作,投身商海打拼。从沈阳到北京,从长春到内蒙古,蒋乙嘉用10年时间在商海中打拼出了一片天地,成为一个拥有千万身家的企业家。

2006年6月,蒋乙嘉决定回到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去看一看。正是这一趟回乡之旅,改变了拱市村的命运,也改变了蒋乙嘉的人生轨迹。

这年的遂宁地区正赶上50年不遇的大旱,拱市村的地旱得“张着一张张嘴”;年轻人离家外出打工挣钱,老人们在家守着清苦忧愁;乡亲们抢水争执打仗,孩子们哭闹不止,乡亲们贫穷的生活就像一团乱麻,堵住了蒋乙嘉的心。

“党培养了我20多年,现在我成功了,应该回家乡为乡亲们做一些事、尽一点力。”蒋乙嘉决定回到家乡,利用手中的资金和资源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

蒋乙嘉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妻子质问他:“你把钱都给乡亲们了,孩子读书、我们老了靠什么生活?”

面对妻子的委屈和抱怨,蒋乙嘉苦口婆心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又是复员军人,受党培养教育20年,我不能忘记共产党员的责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很大变化,可是,距离真正让农村全都过上小康生活,路还很长。如果都靠政府救济,那还要我们这些共产党员干啥?共产党员有责任为政府分忧,有责任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就这样,蒋乙嘉说服了家人,从一名叱咤商海的老板变身为一个贫困村的带头人。

“连心路”与致富路

拱市村四面环山,人多地少,公路不通,除了在外上学和打工的年轻人,其他人很少出村。1277亩的耕地,归所辖的11个村民组、1719人所有。蒋乙嘉认识到,没有公路,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不出去,贫困落后的面貌就无法改变。

2007年,蒋乙嘉先后拿出200余万元,带领乡亲们修建了一条长2600米、宽4.5米的水泥公路。他雇了一些劳动力,自己带头干,靠着人拉肩扛,两吨钢材、两公里的路,到凌晨才全部运到工地。夜以继日地忙碌,蒋乙嘉心脏病发作了,躺在床上爬不起来。乡亲们纷纷前来看望,异口同声地说:“蒋书记,你快点好起来吧,大伙儿都盼着你带领我们过上好日子!”

蒋乙嘉的奉献感动了全村人。曾是电力工人的村民荣远发主动提出不要工钱,义务参加修路。他吃住在工地上,为村民安全施工提供技术保障。村民荣远弟家的地因为修路被占了一点儿,他找到村里表示放弃赔偿,还主动请缨管理工地材料、监督建设质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村民们看到蒋乙嘉投钱出力,争先恐后地来到工地义务修路。蒋乙嘉考虑到村民的生活现状,坚决给参与公路建设的村民发放工资。那天,他站在山坡上一脸严肃地说:“现在大家日子都不富裕,既然为村里出了力,还是应该得到报酬。”

一条水泥路,融洽了干群关系,也打通了脱贫致富的难关。村里的老人们坐在一起,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感激蒋书记”。蒋乙嘉却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大家摆脱贫穷落后的穷苦日子,让全村老少都过上好日子。如果要感谢,就感谢党,要记住伟大祖国好,共产党好!”

蓬溪县政府高度评价蒋乙嘉的善举,发给他每公里14万元的修路补助。拿着这笔钱,蒋乙嘉又和村干部说:“乡亲们到山上种地,挑地瓜、背苞米,走起路来很吃力,就用這笔钱修一条水泥石梯吧!”

从2010年开始,蒋乙嘉带领全村老少,用3年时间修通了21公里的生产便道和水渠;2012年,他又出资300多万元,加上政府补助,带领村民开山破土,修建了一条12公里长的环山公路,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拱市村每一个角落。

新农村与新生活

修路只是第一步,蒋乙嘉心中早已规划好了改变家乡面貌的蓝图。他出资购置农用机械、兴修水利,带领村民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拱市村一年一个台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昔日的拱市村,干啥都要租借机械,如今,蒋乙嘉投资购买的农用机械比比皆是:拖拉机、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沿着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农耕机械可以进出全村的每一块田地、每一片果园。

曾经杂草疯长、撂荒多年的山上,核桃、仙桃、金桂、银桂等名花贵树生机勃勃,清香缕缕;22口堰塘像明亮的镜子照出未来的光明和希望;花果山以500米的落差向拱市村流金汇银,为村民们堆积财富。站在山上,百鸟和鸣,惠风和畅,政通人和的兴旺图景让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站在村口,一眼就能看到一栋4000平方米的欧式建筑。这座建筑如同拱市村的CBD,集合了村党委、村委会、超市、医务室、图书室、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诸多单元,默默守护着拱市村的幸福与安宁。

村民唐相章是养鱼专业户,他一有空就往文化活动中心的农家书屋里跑。“书中自有黄金屋”,去年一年,他采用科技书籍上讲的新技术,新增收入2万多元。看到唐相章生财有道,致富不求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打麻将的人越来越少;强身健体的多了,大吃大喝的少了;过去走到哪儿垃圾捡到哪儿的蒋乙嘉,如今已无垃圾可捡。

村民们看到了蒋乙嘉的无私奉献,也看到了更加美好的未来。想外嫁的姑娘不走了;孤老村民老有所养;很多人家盖起了二层小楼,小轿车、大货车数不胜数;开拖拉机的唐洪娶回了城里的大学生……

政通人和,衣食无忧。每到除夕夜,拱市村都是一片欢腾,家家户户鞭炮声、欢笑声此起彼伏,老百姓把幸福写在脸上,把富裕摆在冰箱、彩电、洗衣机上。昔日的穷山村一举成为“全国文明村”“四川百强村”“四川省综合治理先进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拱市村脱贫致富的幸福生活让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无比羡慕。附近双合村、灯会村、先林村等多个村的干部和村民代表几次来找蒋乙嘉,请他帮助规划农业生产,让那里的乡亲们也能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生活。蒋乙嘉有求必应,帮着出谋划策,播下的幸福种子像春风一样飞进万千人家。如今,在附近村庄的真诚请求下,外来多个村已陆续入编,形成了新的拱市联村。

一串数据见证着拱市村的巨变,印证着蒋乙嘉的付出和收获:昔日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2300元,到2012年就猛增为近7000元,而今,多个村联为一体,14300人的新村,年人均纯收入高达2.1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蒋书记让干啥我们就干啥”成了乡亲们挂在嘴边的话,他们说:“蒋书记就像老黄牛一样,带领全村人踏踏实实干出了富裕的生活,干出了令城里人羡慕的城镇化新农村,干出了让游客流连忘返的花果山。”

拱市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没有人知道,因为资金不足,蒋乙嘉卖掉了自家房子。他要让村民过上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他要做焦裕禄那样被人民爱戴的好书记。

蒋乙嘉为乡亲们致富一掷千金,可自己的日常生活却一直是粗茶淡饭。蒋乙嘉平时在家,吃剩的饭菜一定要留着下顿再吃;外出时,宁可舍近求远,也要住普通旅店。蒋乙嘉常说:“一晚上就能省下几百元住宿费,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坐飞机出远门,他一定要坐“红眼航班”往返,以免耽误白天的工作。

复员退伍后,蒋乙嘉最贵的衣服是趁着商店打折买的一件几百块钱的夹克衫,手表是到老部队买的军表,其他东西都是从地摊上买的廉价货。在村里的宿舍里只有一张床,连电视机都没有。

嘱托与行动

多年来,蒋乙嘉先后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扶贫好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数十项荣誉称号,还光荣地当选为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总书记日理万机,能在人民大会堂聆听他的指示和嘱托,这是我做梦都没想到的事情。”蒋乙嘉激动地说。

更讓蒋乙嘉没想到的是,2021年2月,他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6月,被授予“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不仅聆听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还受到总书记的亲切接见。用蒋乙嘉的话说,受到总书记接见,除了光荣兴奋,唯有重任在肩!

“党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我要带领老百姓创造更美好的新生活。”蒋乙嘉描述着下一步的打算:要建设好绿水青山,将拱市村打造成森林村庄,让社会主义新农村金山银山花果满园;要让房前屋后美得像山水画卷,吸引城里人旅游参观,让城里人来了就不想走;要让农民兄弟收入更多、日子更富裕。

今年6月,在拱市村别开生面的“龙虾节”上,整个村庄像年集一样热闹,村里养殖的龙虾摆在圆桌上,旁边堆满了饮料和新鲜的蔬菜水果,乡亲们和他们发自内心拥戴的蒋书记举杯同贺。就在乡亲们的欢声笑语中,蒋乙嘉讲了自己的心里话:“一定要把总书记的教导记在心上,把一生的精力、感情、智慧、金钱都奉献给这块土地,这里的父老乡亲!”

猜你喜欢

乡亲们共产党员村民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我心中的党
《猎人海力布》五问
非暴力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理发
理发
老张回家记
订阅共产党员微信、共产党员易信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