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RCT检查在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9-09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465200胡明杰左中九夏云龙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1年17期
关键词:小叶征象胸膜

河南省固始县人民医院(465200)胡明杰 左中九 夏云龙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属于广泛纤维性肺泡炎,病因尚未明确,发病较为隐匿,病情呈不可逆性发展,随病情发展可影响心脏、呼吸功能等循环系统,终末期可出现蜂窝肺,发生呼吸衰竭,治疗难度大,预后较差[1]。由于其发病隐匿,变异性较大,对其诊断及预后评估难度较大,而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时,表明病情已较为严重,因此早期对IPF进行诊断,对控制IPF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效果十分重要。肺组织病理检查为IPF诊断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检查,灵活性差,多数患者难以接受,临床应用受限[2]。随影像学发展,影像学技术逐渐应用于IPF的诊断中,其具有反复检查、操作简单、对患者影响较小等优势。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扫描空间分辨率较高,能清晰观察肺组织细微结构,有助于IPF的诊断[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98例IP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HRCT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选取我院98例IPF患者(2018年8月-2020年10月)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0例,男58例,年龄53-70岁,平均年龄(59.68±2.06)岁;病程1-6年,平均病程(3.06±0.75)年;体质量指数18.6-26.8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2.69±1.52)kg/m2。

1.2 选取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经临床症状、体征、CT表现、肺功能测定、病史检查等多种方式检查确诊为IPF;均行HRCT检查、常规CT检查;均知情本研究,签署同意书。②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合并严重肺部感染、外肺结核、肺栓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胸腔积水、胸膜病变;免疫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药物毒性等其他原因造成的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伴恶性肿瘤。

1.3 方法 仪器选用GE公司生产的16排MSCT(Lightspeed),扫描范围:肺尖到肺底,一次屏气后实施连续扫描。

1.3.1 常规CT检查 扫描参数:电流为145mA,电压为12kV,准直为5mm,层厚为5mm,矩阵为256×256,螺距为1。

1.3.2 HRCT检查 扫描参数:电流为200mA,电压为140kV,层厚为1.25mm,轴距扫描,矩阵为512×512,层距为1.25mm,以气管隆突、主动脉弓上缘、膈肌上方1cm为兴趣层实施强化扫描。将数据输入Optima520专业工作站,以骨算法重建并展现图像细节,选取合适窗宽记录,将诊断结果优化,由两位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及一名呼吸科医师进行检查分析记录结果。

1.4 观察指标 ①分析IPF的主要征象。②比较HRCT检查、常规CT检查对IPF的诊断征象检出率。③典型病例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IPF的主要征象 经常规CT扫描、HRCT扫描均在IPF患者中可见肺部病灶呈弥漫性分布,病灶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及胸膜下,主要征象为:①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可见胸膜小叶内呈细网状或细线状影;②磨玻璃样密度影,表现为边缘不清,多发斑片状影,密度较淡,可见肺纹理,随病程延长可见肺段实变影;③网状改变,在两肺下叶基底段及肺内胸膜下多发网织状阴影;④小叶性肺气肿,可见多发无壁小圆形透亮影;⑤胸膜下线,可见胸膜下10mm内垂直于胸膜或粗细不均平行线形影,在外基底段、肺下叶后、背段多见;⑥蜂窝肺,可见大量小囊腔集聚,与蜂窝状类似,在下叶多见;⑦支气管扩张,可见柱状、囊状扩张;⑧胸膜增厚。

2.2 HRCT检查、常规CT检查对IPF的诊断征象检出率 HRCT检查对IPF的胸膜增厚、胸膜下线、小叶肺气肿、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支气管扩张、蜂窝肺、磨玻璃样影、网状改变等诊断征象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查(P<0.05)。见表1。

表1 HRCT检查、常规CT检查对IPF的诊断征象检出率比较[n(%),n=98]

2.3 典型病例分析 病例一,性别女,年龄67岁,HRCT图像见图1,常规CT检查图像见图2;病例二,性别男,年龄69岁,HRCT图像见图3,常规CT检查图像见图4;图1、图3可见患者肺小叶间隔增厚,呈蜂窝状及网格状;图2、图4对小叶间隔显示情况不及图1、图3,且无法清晰辨认小叶间隔,只可见模糊密度增高影,且肺小叶间隔边界不清。

图1 女67岁HRCT图像

图2 女67岁常规CT检查图像

图3 男69岁HRCT图像

图4 男69岁常规CT检查图像

3 讨论

IPF属于一种预后较差的慢性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疾病早期以肺泡炎症为病理表现,然后侵犯肺泡壁、肺间质,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破坏肺泡结构,增厚胸膜纤维、小叶间隔,使肺泡间隔纤维化成分增多,最终破坏肺泡结构,形成纤维化和蜂窝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4]。由于IPF预后较差,因此早期准确诊断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以控制病情进展十分重要。

肺活检作为IPF诊断金标准,可有效对疾病进行判断,但创伤性较大,重复性较差,临床应用受限。影像学检查作为IPF的主要检查方式,常规CT扫描可较为准确发现病灶位置及特征,且能较好发现隐匿病灶,对IPF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但其属于非连续扫描,可能会出现目标区域数据遗漏采集,加之呼吸运动可造成伪影影响检查结果[5]。HRCT检查通过结合薄层扫描、重建图像细节等多种技术,降低扫描层面内部分容积效应,进而提高空间分辨率,得到更为清晰图像,便于临床医师判断。麦东浩等[6]学者研究指出,HRCT检查应用于IPF的诊断中可有效显示小叶性肺气肿、网状改变等征象,纤维化表现清晰。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常规CT扫描、HRCT检查发现,二者均在IPF患者中可见肺部病灶呈弥漫性分布,病灶主要分布在双肺下叶及胸膜下,均可显示相关征象;但HRCT检查对IPF的胸膜增厚、胸膜下线、小叶肺气肿、小叶间隔不规则增厚、支气管扩张、蜂窝肺、磨玻璃样影、网状改变等诊断征象检出率高于常规CT检查(P<0.05),可见与常规CT扫描相比,HRCT检查诊断IPF能提高诊断征象检出率,影像学特征明显,可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分析原因在于,HRCT以薄层扫描,高分辨重建,通过提高电流、电压,加大矩阵,进而降低扫描层面内部分容积效应,提高空间分辨率,可在肺小叶水平上将肺部微细结构清晰显示,从而提高肺间质细微病变显示率,对支气管周边显示更为清晰,完全暴露肺间质细微形态与病变,提高IPF诊断征象检出率,便于临床医师对肺部病灶进行判断。

综上所述,与常规CT扫描相比,HRCT检查诊断IPF能提高诊断征象检出率,影像学特征明显,可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提供可靠影像学依据。

猜你喜欢

小叶征象胸膜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Lung-RADS分级和CT征象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LI-RADS v2018 MR 辅助征象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研究
成人胸膜肺母细胞瘤1例CT表现
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HE4与多层螺旋CT征象联合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
防治苹果小叶病 流翔高钙来助力
小叶樟树下的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