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形态变化分析
2021-09-09谭柏松丘仲柳陈世豪林耀威
谭柏松,丘仲柳,陈世豪,林耀威
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 江门 529100
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是糖尿病患者并 发症的一种,病变常累及肾小管、肾小球、肾脏间质、血管等器官组织,属于一种微血管病变。最为常见的是肾小球硬化,如果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则极易发展成肾衰竭,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1]。现阶段,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诱发因素中,诸多研究显示糖尿病肾病已经成为主要影响因素,且我国现阶段糖尿病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2]。所以,对糖尿病肾病进行尽早诊断与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发现,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及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遗传因素、机体糖代谢紊乱、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血细胞形态的变化等[3-4]。其中,血细胞形态变化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普遍存在,所以在疾病诊断中,以血细胞形态变化情况作为诊断的依据具有可行性。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53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和500名健康人,通过对其临床资料的分析,详细探讨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细胞形态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对象为被确诊的533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和500名健康人,将其列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对照组男278名,女222名;年龄31~78岁,平均(47.44±9.33)岁。观察组男284例,女249例;年龄33~79岁,平均(48.01±9.5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肾病的诊断标准[2],且被确诊;在运动后尿白蛋白排出率持续升高至20~200 μg/min;参与人员及家属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心、肝等器官功能障碍者;合并恶性肿瘤者;尿白蛋白排出率>200 μg/min者;蛋白尿>500 mg/d者;合并肾衰竭者;处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合并精神疾病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该次研究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血糖、血压、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细胞形态、血生化指标、肾小球形态变化等检测。受检者受检当日清晨空腹,检验人员抽取其2.0 mL肘部静脉血,将其置于抗凝试管中,2~4 h之内对血细胞形态进行详细的检查。采用该院全自动5分类细胞球仪(型号XT-2000)对全血细胞进行检测,采用本院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血脂、肝功能、血白蛋白等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检测[5]。对患者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DBP)、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正常值为3.89~6.10 mmol/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正常值为1.70 mmol/L以下)、白蛋白(albumin,ALB)、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正常值为9.0~13.0 μm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d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正常值为310.0~370.0 g/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正常值为27.0~31.0 p/g)、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PVC,男性正常值为40.0%~50.0%,女性正常值为37.0%~48.0%)、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of 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SD,正常值为9.0%~17.0%)、血小板分布宽度标准差(PDW standard deviation,PDW-SD,正常值为35.0~%56.0%)、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正常值为80.0~94.0 μm3)等指标进行检测[6]。
然后对受检人员的肾组织受损情况进行检验,取4 μm肾组织,切片后对其进行HE染色、PAS染色,所有各项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规定进行操作,取浓度为2.50%的戊二醛进行漂洗、脱水、固定、切片及染色,所有操作结束以后对肾小球的直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肾小球系膜增生指数等进行详细的观察,统计单个血管腔细胞个数。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SBP、DBP、FPG、TG、ALB、MPV、MCHC、MCH、PVC、RDW-SD、PDW-SD、MCV及UAER等指标水平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单个血管腔细胞个数、肾小球直径、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及肾小球系膜增生指数等肾小球结构形态指标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SBP、DBP、FPG、TG、MPV、MCH、RDW-SD、PDW-SD、MCV及UAER指标均较高,ALB、MCHC、PVC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表1 两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指标 观察组(n=533) 对照组(n=500) t值 P值SBP(mmHg)DBP(mmHg)FPG(mmol/L)TG(mmol/L)ALB(g/L)MPV(μm3)MCHC(p/g)MCH(p/g)PVC(%)RDW-SD(%)PDW-SD(%)MCV(μm3)UAER(μg/min)142.21±10.13 87.23±8.95 8.68±2.35 2.79±0.46 26.62±8.24 87.58±1.88 315.86±10.83 31.72±1.15 40.98±0.99 12.72±0.38 44.55±0.97 87.82±0.96 289.33±8.34 115.01±9.26 74.47±7.13 5.83±1.26 1.51±0.18 73.56±7.14 10.43±1.14 349.13±5.77 30.35±1.18 48.76±0.91 11.95±0.31 39.14±0.91 84.03±2.92 16.15±2.17 13.264 6.383 2.562 2.433 25.384 36.058 17.036 2.384 4.006 2.448 3.234 2.885 128.861<0.001 0.021 0.045 0.046<0.001<0.001<0.001 0.047 0.037 0.045 0.040 0.043<0.001
2.2 两组肾小球结构形态比较
在肾小球结构形态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单个血管腔细胞个数更多、肾小球直径更大、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较厚、肾小球系膜增生指数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肾小球结构形态比较
表2 两组肾小球结构形态比较
组别 单个血管腔细胞个数(个) 肾小球直径(μm) 肾小球基底膜厚度(nm) 肾小球系膜增生指数观察组(n=533)对照组(n=500)t值P值1.95±0.28 0.79±0.20 2.984 0.042 295.30±25.08 199.11±20.15 48.323<0.001 508.26±43.35 321.24±22.56 93.265<0.001 2.96±0.18 0.35±0.11 3.475 0.036
3 讨论
糖尿病患者出现微血管病变后,如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极易发展成糖尿病肾病,微血管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基底膜增厚,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7]。有研究人员认为,当细胞信号分子调节发生改变时,会引发肾素-血管紧张素-交感神经系统等的活性发生改变,此时提示糖尿病肾病发生病变,同时会引起患者血压、血脂等水平升高,加速了病情的进展[3]。当糖尿病肾病发展为终末期时,患者大都会合并大血管病变,机体出现脂代谢障碍,严重的甚至导致患者死亡[8-9]。所以,临床上加强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确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0]。
糖尿病患者出现肾病后,临床治疗人员根据其病情程度不同,将其分为正常波动-明显增高-下降至正常值-持续降低-<10 mL/min,其机体中的蛋白尿水平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处于终末期的患者,由于其发生了肾小球硬化,蛋白尿水平降低[11]。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经过运动后,其尿白蛋白排泄率会明显增高,引发患者血压水平出现明显的改变,此时患者肾小球发生结节样的改变[12-13]。处于Ⅰ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对其进行单纯的血糖控制后,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达到缓解,但是实际上整体血糖控制并不能有效的改善蛋白尿的低状态[14-15]。
随着糖尿病肾病患者病情的逐渐发展,其血细胞形态学变化明显,血小板粘附聚集能力增强,促进了血小板的活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血管栓塞、肾脏受损、动脉粥样硬化等程度。肾小球系膜细胞主要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调节,如红细胞分布宽度指数发生变化,则会引发肾小球动脉肌源性反应[16]。因此可以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糖代谢异常、血细胞指数改变均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活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诊断人员可以通过对血细胞形态结构的分析来对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判断[17]。此外,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而言,其血管基底膜处于增厚的状态,可能引起微血管弹性下降或管腔狭窄,在患者机体血流阻力增强、MVC水平升高的状态下,血管阻塞程度会增加,对肾脏损害可能进一步加重。有研究显示,细胞膜通透性增强后,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可导致渗透压升高,细胞内的水分含量升高后体积也进一步增大,同时MCHC水平会处于下降状态[18]。通过该组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与健康人群相比,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血压、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方面,受疾病因素的影响均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变,而借助此类指标的改变能够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依据之一;在肾小球结构形态方面,观察组单个血管腔细胞个数更多、肾小球直径更大、肾小球基底膜厚度较厚、肾小球系膜增生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与健康人群相比,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结构形态会发生改变,所以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根据肾小球结构形态变化能够为疾病的准确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血细胞形态变化的分析,能够为病情程度的诊断提供准确的指导依据,建议临床诊断人员将血细胞形态变化的分析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