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吉林
2021-09-08王雪雁
王雪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全面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科学决策,是一项事关长远发展的主动战略调整。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国民经济整体的要求,是实现全方位全要素、更高层次更高效率的大循环。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制定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全面构筑新发展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为我省发展提供了历史性重大机遇,要找准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角色位置、发力点和突破口,努力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体现新担当,在走出一条发展新路上实现新突破,在加快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
一、基于吉林发展定位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首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我省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关乎国家发展大局。”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又指出:“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吉林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进一步明确了吉林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与自然灾害使世界粮食生产和流通受到严重影响,一些产粮大国和出口大国纷纷宣布减少出口,甚至不出口。我国是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在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下,保证粮食安全,保证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证中国饭碗装中国粮食。我省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粮基地,2020年粮食总产量760.6亿斤,位居粮食产量全国第五,粮食调出量和粮食商品率一直居全国前列,为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就要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保国家粮食安全,就要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黑土地保护利用工程,建设高标准农田等,实现“藏粮于地”;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促进农业与科技融合,实现“藏粮于技”。加快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绿色农业,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努力走出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推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取得重大突破。
二、立足自身比较优势融入新发展格局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深入研究分析吉林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比较优势和自身特点。要立足吉林省情,找准发展切入点,积极探索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通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我省形成了五大比较优势,即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沿边近海优势、生态资源优势和科教人才优势,我省由此提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的“三个五”战略。我省中东西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基础各异,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是体现吉林区域特色的战略安排,“一主、六双”是基于实现吉林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空间布局。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抓住推进东北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深入实施“三个五”战略,持续推动中东西“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加快构建“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一张蓝图干到底。积极谋划推进一批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把比较优势打造成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再造我省竞争发展新优势。
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
融入新发展格局关键要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只有高质量发展才能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提升融入大循环的能力,要从供给与需求两端发力,注重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在融入新发展格局中增强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抗风险能力。
我省是老工业基地,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是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优做强。目前我省实体经济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产业链偏短,主要集中在价值链低端的生产环节,研发、设计、品牌、市场营销和高端服务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不足。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把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作为主攻方向,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产业链优化升级。
高质量发展必须发展新经济,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经济智能化水平,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我省是冰雪资源大省,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冰雪文化、冰雪装备等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可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新动能。要充分发挥我省人文科教大省优势,提升创新能力,下好创新先手棋,打好創新主动仗,努力打造科技、教育、产业、人才紧密融合的创新型经济体系,充分激发振兴发展内生动力。要进一步提升科创能力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增强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经济体系整体效能。
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融入新发展格局
融入新发展格局,要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为加快构筑吉林新发展优势注入强大动力。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制约东北发展有“四个短板”:体制机制短板、经济结构短板、开放合作短板、思想观念短板;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制约东北发展有“三个重要因素”:市场经济意识不强、运用市场能力不够、市场主体活力不足。深化改革要从解放思想抓起,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从优化营商环境破局。融入新发展格局要积极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活跃度,形成市场主导的内生增长机制,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更大突破。
融入新发展格局要深入研究我省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独特位置。我省是东北亚地理几何中心,立足东北亚大视野和全国大格局,吉林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大棋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视察吉林时要求打造好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和东北亚地区合作中心枢纽。要发挥吉林作为“一带一路”向北开放重要窗口、东北亚地理中心区域和沿边近海优势,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努力实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層次对外开放和对内合作。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内需体系和市场优势转化为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共建国际产能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促进与东北亚国家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开放合作新高地,努力把吉林建设成为强大的国内市场与东北亚国际市场之间的战略纽带、“大循环、双循环”的重要支撑。
五、加强战略对接合作融入新发展格局
融入新发展格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积极主动参与培育国内市场体系,从需求端发力,从供给侧改革,激活市场、优化供给、畅通渠道,全面提升供给体系对需求适配性,在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中构筑发展新优势。要利用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统筹经济社会、融汇各种要素、贯通域内域外,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加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进一步挖掘释放有效需求,拓展市场空间,获得融入红利。
融入新发展格局,要积极扩大战略对接合作。要积极推动东北区域性共同市场建设,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促进资源合理流动和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要持续深化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合作。建立产业转移承接结对合作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在吉林布局产业链,开展多层次战略合作和产业协同。深化与浙江对口合作。吉浙合作是党中央支持吉林振兴的重大举措,要积极促进吉林产品与浙江市场相对接,吉林资源与浙江资本相对接,吉林制造与浙江创造相对接。还要积极学习浙江在改革开放中创造的先进经验,学习“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对标浙江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实现吉浙两地发展优势“基因重组”。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