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资源视角下南梁精神的传承弘扬

2021-09-08曲思宇蔡文成

图书与情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

曲思宇 蔡文成

摘   要:红色资源是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生动历史见证和宝贵精神承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红色文献、革命文物、旧址、纪念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南梁红色资源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铸就伟大南梁精神的历史见证。文章以红色资源为视角,挖掘南梁红色资源蕴含的历史价值和精神承载,深刻诠释南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在新时代大力宣传弘扬南梁精神、赓续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红色资源;南梁精神;传承弘扬

Abstract Red Resources, being preci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are vivid historical witnesses and valuable spiritual bearers of the history of the Party and the history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The red resources of Nanliang with the main content of red written records, revolutionary relics, old sites, and memorial facilities are the historical records of the creation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 of Nanliang and the forging of the great Nanliang spirit by the Chinese Communists represented by Liu Zhidan, Xie Zichang, and Xi Zhongxun. With the perspective of red resourc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historical value and spiritual bearing contained in the red resources of Nanliang, and deeply interpret the rich connotation and contemporary value of Nanliang spirit,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spirit of Nanliang, continue the red culture and inherit the red gen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red resources; nanliang spirit; heritage and promotion

南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源于伟大建党精神,延续发展了井冈山精神,在中国革命历史的特殊阶段发挥出了重要的起承转合作用,是具有深刻思想内涵、鲜明精神特质和重要时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全社会广泛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重要阶段,坚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进一步分析南梁精神形成的基础和条件,以红色资源为视角深入挖掘南梁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对于在新时代继续大力传承弘扬南梁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南梁精神形成的基础和条件

南梁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西北地区成功实践的结晶[1]。南梁精神形成于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井冈山的道路、领导创建南梁革命根据地①的伟大革命实践中。纵观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南梁精神的形成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丰富的实践基础和深厚的文化滋养。

1.1   南梁精神形成的理论依据

习仲勋同志曾指出:“南梁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形成的历史,创建和发展的规律,就是坚持开展武装斗争,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坚持走井冈山的道路”[2]。由此可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南梁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历史就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坚持将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南梁革命斗争实践的历史,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是始终依靠群众、面向群众开展工作的历史。在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革命先辈们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与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红白灰“三色”建军原则、提出了“梢林主义”思想等,成功地解决了南梁革命斗争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带领陕甘人民成功创建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苏维埃政府,为中国革命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南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从本质上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成功实践。

1.2    南梁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习仲勋同志曾指出:“十年的土地革命战争,陕甘边区的党组织、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经历了长期而残酷的反革命‘围剿和来自党内‘左‘右倾路线的干扰,历遭险阻,几经起伏,终于如同红日一样驱散乌云,使胜利的曙光照亮陕甘高原的山山水水,把苏维埃的种子传播到革命形势比较落后的中国西部,成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失败后硕果仅存的一块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大众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2]。1927年10月和1928年5月,谢子长、刘志丹等先后领导了清涧起义和渭华起义,点燃了陕甘革命的星星之火。1930年10月,刘志丹领导发动太白起义随后建立南梁游击队。1931年10月,陕北游击支队到达南梁与刘志丹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师。1932年1月,西北反帝同盟军在正宁成立,同年2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简称陕甘游击队),12月陕甘游击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团。1933年10月,照金革命根据地陷落后,革命重心北移,11月在合水包家寨召开会议,确定了开辟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根据地的重大决策,将陕甘武装斗争重点转移到陇东南梁地区。1934年11月7日,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南梁政府)成立并举行了阅兵式,此后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1935年6月,安塞全境解放,陕甘边、陕北苏区连成一片,形成了陕甘革命根据地[3],为后来中国革命重心的转移奠定了基础。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以后,南梁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开展土地革命和统一战线工作,加强根据地的经济、军事、文化建设,通过创办学校、设立集市、发展生产等,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使南梁革命根據地进入了发展壮大的阶段,在特殊历史阶段发挥了重要的“两点一存”①作用。南梁精神的形成源于南梁革命先辈领导创建和发展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实践,是革命先辈们在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中形成的革命精神、优良传统、光荣作风的结晶。

1.3    南梁精神形成的文化滋养

民族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力支撑。南梁精神作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陕甘优秀地域文化的熏陶影响。陕甘边地区早在远古时期就是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活动之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史记·周本记》载有“周道之兴自此始”。炎黄文化的凝聚精神、周文化的礼让精神、秦文化的统一精神、汉文化的开拓精神、唐文化的包容精神[4]以及明末陕北农民起义的反抗精神等构成了陕甘地域文化的主要精神气质,为南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文化滋养。南梁革命实践中彰显出的优秀精神气质经过千锤百炼得到了传承升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气质和陕甘地域特点的革命文化,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南梁精神,成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彰显。南梁精神的形成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陕甘优秀地域文化的滋养。

2   红色资源视角下南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红色资源是党史、中国革命史的生动历史见证和宝贵精神承载,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南梁红色资源承载着南梁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光荣历史,记载着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南梁红色资源为视角,充分发挥红色资源在学习阐释和传承弘扬南梁精神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利用红色资源看得见、摸得着的特点和可追溯、可挖掘的优势,重温革命足迹、感悟奋斗征程,对生动诠释南梁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2.1    南梁红色资源概况

南梁红色资源主要包含红色文献、革命文物、旧址、纪念设施等。红色文献和革命文物类红色资源主要陈列在南梁革命纪念馆及周边革命旧址陈列区,革命旧址和革命纪念设施类红色资源主要集中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及周边地区。南梁红色资源呈现出了相对集中、种类丰富、代表性强的特点,这些红色资源是南梁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的最好见证,是南梁精神的有力载体。

据相关资料显示,南梁革命纪念馆现存文献资料、生活用品、武器等馆藏文物52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7件、二级文物16件。主要包括《中共陕甘边区特委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陕甘边区党的任务的决议》(亦称七月决议)、《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布告》、《中共陕西省委为拥护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告工农兵及一切劳苦民众书》、《红色西北报》、陕甘边区土地所有权证、房窑证等红色文献;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印章、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发行的贰角油布币、铸有“苏维埃万岁”的秤锤以及革命先辈使用过的物品、武器等革命文物。

南梁及周边已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有12处。“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庆阳市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村的寨子湾,是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和革命军事委员会驻地,包括南梁陕甘边区革命政府旧址、闫洼子会议旧址、42烈士殉难处、列宁小学旧址、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陕甘边区军委旧址和警卫连旧址等。同时,还建有南梁革命纪念馆、南梁革命烈士纪念碑、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等革命纪念设施。通过对革命旧址和革命纪念设施类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以原貌的形式呈现,以历史的脉络追寻,能够促使人们更加直观系统地感知南梁革命历史,达到身临其境、直击灵魂的教育效果。

2.2    南梁红色资源记载了南梁革命根据地的成功实践探索

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根据地实际所进行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道路的探索,创造性运用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陕甘特色的革命道路,创建了发挥出“两点一存”作用的南梁革命根据地。

革命的基本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土地要素是农民开展生产活动的基础,也是核心问题。南梁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为了巩固保护革命成果和调动边区群众开展生产的积极性,边区政府即着手进行土地革命,将地主手中的超额土地分给无地的群众,并发行土地债券。其中《陕甘边区土地条例》明确规定了“凡边区人民取得土地所有权者,有完全使用与支配其土地之权。”[5]同时还针对土地改革过程中的一些偏差问题进行纠正。习仲勋通过亲自调研,总结土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已取得的成效,向毛泽东提出了土地改革中需要注意的九个方面的问题,保障了土地改革运动的正确方向。

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边区政府积极探索建立了陕甘边区独立的金融体系,发行边区货币,驱逐法币,解决了边区经济困难。经济的封锁使得边区生活物资供应匮乏,恢复发展商业贸易急需集市的恢复与开通,从而推动市场物资交换和商品流通。集市的开通与发展,使得银元币值过大的弊端日益凸显,而国民党方面也试图通过使用法币购买边区物资的办法破坏边区经济秩序,习仲勋和边区政府意识到只有施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弊端。1937年正式成立陕甘边区银行,规定边币是边区市场交易中唯一货币,建立边币本位制,调节了金融,活跃了经济,从而维护了边区金融秩序和经济安全,支持了边区的经济建设,也为革命和抗战事业提供了资金上的保障。

2.3    南梁红色资源承载了南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价值

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奋斗精神是南梁精神的根基。南梁革命根据地成功的重要秘诀之一就是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为的就是要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领导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全部斗争实践始终贯穿着一心为民的思想光芒,毛泽东称刘志丹是“群众领袖,民族英雄”[6],称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7],充分体现出了毛泽东对南梁革命根据地面向群众开展工作的高度肯定。民歌《绣金匾》《咱們的领袖毛泽东》《军民大生产》、“42烈士殉难处”墓碑、习仲勋送给王续兰大娘的铜锣锅和铜马勺、铸有“苏维埃万岁”的秤锤等红色资源是党和南梁革命根据地群众血浓于水、血肉联系的最真实历史见证。

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是南梁精神的核心。刘志丹在入党誓言中写下“加入党,就要为共产主义信仰奋斗到底。作为个人来说,奋斗到底就是奋斗到死”。谢子长在入党宣誓时说:“我把一切都交给党了,我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习仲勋在革命中出生入死、百折不挠,始终怀抱着“最大的牺牲决心”[8]。毛泽东称谢子长是“民族英雄,虽死犹生”[9],朱德评价刘志丹说“刘志丹从大革命起直到为党牺牲,均在各种不同的环境下,以不同方式组织革命军队,虽屡经失败,但他百折不回,至死不变,垮了再来,再垮再来,这种精神和毅力是建军的基本条件。”[10]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七分校校部旧址、《红色西北报》、列宁小学课本、南梁荔园堡战斗遗址等红色资源是“坚守信念、百折不挠”精神的最集中体现。

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的奉献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特质。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共产党人始终坚持高度的党性原则,牢记宗旨、顾全大局,凝聚起强大的向心力和战斗力,经受住了种种严峻考验。毛泽东在给刘志丹的题词中深切回忆说:“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11]这一评价,是对南梁革命先辈“立党为公、顾全大局”精神特质的生动诠释和高度赞扬。为支援陕北革命根据地建立和反“围剿”斗争,他们以大局为重,派出主力部队支援陕北;面对错误肃反、不公正待遇甚至身陷囹圄仍始终对党忠诚、顾全革命大局,都集中体现出了南梁革命先辈高度坚定的党性原则。毛泽东为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的题词更是对南梁革命先辈“立党为公、顾全大局”奉献精神的最高评价。

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是南梁精神的精髓。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南梁苏维埃政府的建立,探索出了红军发展和根据地建设的“南梁样本”,开启了党在陕甘革命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为党在全国执政作了先期性的实践探索[8],诠释了“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南梁革命根据地创建于中国革命处于低潮的特殊历史阶段,具有客观的艰难性和特殊的探索意义,在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统一战线、党的领导等方面既坚持走井冈山的道路,又充分考虑客观实际制定策略,独立解决了大量关乎斗争是否胜利的重大问题。从南梁寨子湾陕甘边区革命政府、军委旧址、四合台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以及相关布告文件等文献资料所展现出的创造性实践,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求实开拓、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

3   以红色资源为视角传承弘扬南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12]南梁精神是党和国家强大精神力量的重要内容,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的革命精神、民族精神。以红色资源为视角传承弘扬南梁精神,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正确处理好南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南梁精神宣传弘扬的辩证关系,深入挖掘南梁红色资源与南梁精神蕴含的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讲好南梁故事、传承弘扬好南梁精神。

3.1    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为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和革命精神宣传弘扬一以贯之地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多次前往革命旧址、纪念设施参观,缅怀革命先烈,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涵盖了红色资源的重要价值、传承好红色基因的重要意义,红色资源与革命精神的关系等内容,为新时代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红色资源视角下做好新时代南梁精神的传承弘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用好红色资源,对传承好红色基因的理论阐述,对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对革命纪念设施建设,对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方面的重要要求要进行思考和探索。在宣传过程中,要以南梁革命根据地史为主线,坚持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坚持规划先行、保护第一、传承优先,系统规划南梁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南梁精神的宣传弘扬工作。

3.2    深刻领会南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南梁精神宣传弘扬的辩证关系

红色资源的价值在于承载的革命历史、蕴含的红色精神,是宣传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红色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红色资源历史价值、时代价值的集中彰显。南梁红色资源承载着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光辉历史、蕴含着南梁精神的深刻内涵;南梁精神是南梁红色资源历史价值、时代价值的集中彰显。以红色资源为视角传承弘扬南梁精神,要深刻领会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南梁精神宣传弘扬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要根据南梁红色资源的特点和实际,努力做好南梁红色资源的集中保护和系统展示,切实提升保护能力和展陈水平,确保最大限度保存红色资源的原址原貌,直观、真实地反映革命历史,彰显红色资源承载的南梁精神的价值内涵,真正用好南梁红色资源,为新时代南梁精神传承弘扬提供强力支撑;另一方面,要结合南梁精神传承弘扬的需要,深入挖掘南梁红色资源承载的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和南梁精神的内涵,用鲜活的红色资源记载光辉的革命历程,用光辉的革命历程阐释伟大的革命精神。

3.3    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传承弘扬南梁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12]。在全党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中,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为遵循,进一步深刻认识南梁红色资源和南梁精神的重要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传承弘扬南梁精神,以南梁精神的传承弘扬彰显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一方面,要在讲好南梁革命故事中传承弘扬南梁精神。红色资源是讲好革命故事、传承革命精神的基本形式和有效载体;讲好革命故事是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内容。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传承弘扬南梁精神,要牢牢把握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坚持南梁红色资源保护传承与南梁精神宣传弘扬相结合,以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为依据,围绕弘扬南梁精神,深入挖掘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记载中的红色故事和红色资源背后的红色故事,有计划、分层次推动南梁红色故事学习,充分借助《南梁革命根据地史》《南梁红色故事》等专著和互联网资源,通过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的形式,注重群体特点,讲好南梁红色故事,系统诠释南梁精神“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的深刻内涵,不断提升南梁红色故事的感染力和影响力。进一步强化南梁革命纪念馆作为红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功能,深入推进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现场学习教育,通过实物参观、情景回顾等方式,克服碎片化、网络化学习可能带来的误区,以鲜活的历史事件、珍贵的历史实物,生动立体地讲好南梁红色故事、传承好南梁精神;另一方面,要在为群众办实事中传承弘扬南梁精神。百年党史是一部与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生死相依、命运与共的历史,也是一部为人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历史。在南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践行初心使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营造了“只见公仆不见官”的良好氛围,集中体现了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传承弘扬南梁精神,要在学习南梁革命根据地历史中深刻感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结成了“血浓于水”的深厚情感、践行和发展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中,大力传承弘扬南梁精神“面向群众、忠诚为民”的精神,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建立、健全为群众办实事的长效动态机制,以为群众办实事的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欧阳坚.南梁革命根據地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9:382.

[2]  《习仲勋传》编委会.习仲勋传(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218.

[3]  中共甘肃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甘肃历史(第一卷)[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192.

[4]  秦开凤.陕西地域文化与中华文化复兴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5):109-113.

[5]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译室.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文献汇辑[C].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59.

[6]  张晓飞.刘志丹:群众领袖,民族英雄[J].党建,2021(2):65-66.

[7]  欧阳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J].中共党史研究,2013(10):28-30.

[8]  欧阳坚.南梁精神饱含的初心和使命[N].学习时报,2020-12-04(A5).

[9]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子长县委、县政府编.谢子长纪念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566.

[10]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共延安地委党史研究室.刘志丹[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119.

[11]  刘志丹纪念文集编委会.刘志丹纪念文集[C].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50.

[12]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作者简介:曲思宇(1990-),男,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党的建设;蔡文成(1977-),男,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党史党建。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
地方红色资源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价值研究
谈红色诗歌的创作
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与运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红色资源在美术鉴赏课中的有效利用
浅谈佳木斯东北小延安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