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因思想而睿智

2021-09-08张新洲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2021年8期
关键词:人格基因育人

张新洲

潘建明老师是一位平凡朴实而又热血感性的数学教师。他从事教育工作40年,一直站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坚持教育反思,坚守教育信仰。如他所说,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这些他都具备了。从他的成长故事讲述中,我们看到的只是潘建明专业成长的一个横断面,但从这个断面的剖析,能够窥视名师成长途中的斑斓色彩。

专业基因:信念、探索、创新

潘建明是一位朴实的行者。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他从农村到城镇,从教学到管理,在广袤无垠的教育大地上默默耕耘,时刻践行他“以人格观照人格,以学问影响学问”的信条。他的精神境界和理想,体现了他对教育事业理解的不断加深,对教育本真的执着追求。潘建明老师的专业成长得益于以下两点:首先,他有着强烈的专业自觉,领悟学科教学的真谛,洞悉课程内容的教育教学价值,能够在学科教学的“专业制高点”上,以自身的学术魅力、丰富的实践智慧和学科教学能力营造高效、灵动和意义存在的课堂。其次,他在教育教学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把课堂作为思考和研究的载体,在问题的寻找与解决中不断提炼自己的教学智慧。他勉力做到将传统教学精髓与新课程理念有机整合,使自己的课堂与时俱进;基础教学求“实”,讲解练习求“精”,知识运用求“活”。潘建明老师清醒地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教育家型教师,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磨砺自己,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地向着教育教学的智慧深处行走。

心灵基因:坚守、律己、关爱

潘建明老师是一位自觉的强者,他以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高度负责的态度,进行生本数学教育教学的研究。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在教师走向专业自觉的过程中,不仅要有专业功底,更要有专业境界。潘建明老师的精神成长源于以下三点:其一,他思想信念过硬,工作作风严谨,热爱教育事业。无论环境怎样,他都以宗教般的虔诚去做理想的教育,时刻践行“做一个以人格观照人格,以学问影响学问的好老师”的追求。其二,他育人先育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潘建明老师在与学生、家长的交往过程中,十分注意自身的师德形象,坚持做到廉洁从教,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其三,他在几十年的日常工作中,认真负责、勤恳踏实,始终以“渡者”的身份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他对学生的“全人格塑造”有着本质理解,对促进学生的身、心、灵全面发展有着自己独到的教育主张;他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达成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格融汇,对学生做到人文关怀、价值关怀和意义关怀,使他和学生的“生命成色”不断丰富。

品位基因:学习、视野、自觉

潘建明是一位执着的舞者,他在教育帮扶的舞台上以最优美的舞姿演绎教育人生的精彩。他常与有共同语言的广大一线教师分享他草根化的研究成果,关注教育幫扶的针对性、深刻性和扎根性。在强调立德树人的今天,潘老师的教育实践启发我们:教书和育人是紧密相连的,育人是第一要务,教师要以教书为载体让学生达到“全人成长”;育人需要一支团队,与同事和家长的紧密合作很重要;育人是一项工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佳的思维习惯传授给学生。潘建明老师的学理素养成长来自以下两点:其一,善于发现自身专业发展的“盲区”,有较强的自我发展的“导航能力”,常以大师、书本为鉴,又以同伴和学生为镜,从别人的故事中汲取自己成长的智慧。其二,他时常对教育教学实践做深刻省察和理性评判,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不断做出专业的解读,用专业自觉的眼光、智慧和毅力开展自我激励、反思和调整。

从潘建明老师身上,我们读出了教育工作所蕴含的美丽,读出了教育生命所焕发的光芒,感受到他三重魅力(学术的、人格的、思想的)所带来的影响,品悟到三种基因(专业的、灵魂的、精神的)所编织的品位。潘建明老师既是一位有理想、有追求的师者,也是一位有思想、有个性的“渡者”,解读他的专业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触摸他的“成长基因”和“专业细胞”,也许我们能从中获得自己再次出发的动力。

(作者系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未来教育家研究院院长,编审,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副社长)

猜你喜欢

人格基因育人
以鸟喻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人格的发展——巴金传》(评传)
你是回避付出型人格吗?
修改基因吉凶未卜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基因事件
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