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2021-09-08张锋王跃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8期
关键词: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张锋 王跃

【摘 要】红色文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利用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借助各种教育手段,有计划地向学生群体施加影响的教育活动。它具有重塑社会价值体系、促进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可以通过提振主体动力形成趋同效应、创新教育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健全体制机制提供保障等途径,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關键词】红色文化;红色资源;红色基因;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122;G4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58-0014-04

【作者简介】1. 张锋,河南师范大学(河南新乡,453007)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中原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2.王跃,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97)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南京雨花台红色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发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号召。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红色文化教育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和增强文化自信的迫切需要,是思政教育重要的助推器,做好红色文化教育可以让新时代的思政教育“活”起来。

一、什么是红色文化和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并且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红色文化产生之初并没有赋予它“红色文化”的专用名称,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时代主题变换不断出现新的、多种表现形式的文化形态,当我们总结这些文化形态的时候发现它们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和继承性,所以将其统称为“红色文化”。今天我们所说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具有红色精神的文化的总称。

红色文化教育是有目的地利用各种红色文化资源,借助各种教育手段,有计划地向大中小学生施加影响,促使其自主地接受这种影响并形成红色精神品质的社会实践活动。新时代的红色文化教育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使命担当,让红色文化真正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提升的源泉。

二、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文化教育

红色文化是在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磨砺,发展起来的最具社会主义特色的文化形态,并在改革开放后实现了繁荣发展,因此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和重要的文化形态,并且必将在未来进一步发展壮大。红色文化教育是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重要教育方式,它有利于重塑社会价值体系、有利于文化传承、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它是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在提高大中小学生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培养正确的“三观”、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激发强烈的爱国情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红色文化作为主旋律文化,有助于重塑社会价值体系。现代社会个人道德情感层面“先天”感知能力缺失,现代社会制造的伦理困境、心理困惑等造成人们社会性的道德冷漠和核心价值缺位。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加强传播以红色文化为主的主旋律文化,能够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从而重塑社会价值体系。红色文化的传承弘扬使得红色精神、红色思想和红色革命信念等在青少年中广泛传播并被接受,使他们在坚持思想个性化的基础上,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发展的认知有共性、评价有共识,逐渐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使全民族都凝聚起实现伟大复兴目标的磅礴动力。

二是红色文化作为新型文化形态,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承。红色文化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及和平建设时期形成的各种先进文化形态的总称,是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历史纪实,其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并将之与中国实际结合,逐渐形成了新的时代特色。红色文化中提炼和凝聚的光荣传统和精神财富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中得到不断传承、升华,因此有利于文化的传承。红色文化,特别是红色精神文化,作为凝聚民族智慧和价值理念的精神食粮,在不同时期以新内涵、新形式扎根于人民群众的社会生活之中,逐渐成为一种引导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文化价值体系,不但是一种精神传承,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当人们在现实中遇到问题时,红色文化会用史实激励人们,给人以积极向上、奋勇拼搏的力量;当人们受到不良文化侵袭时,红色文化会坚定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影响和错误行为的干扰。红色文化以其独特的话语体系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以其顺应时代潮流的载体形式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存在与传播的方式,以其亘古不变的价值体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一脉相承中与时俱进。

三是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文化标识,无疑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先进文化,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可使人民群众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红色文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相联系,坚持问题导向,从发现人民群众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凸显或潜藏的问题出发,将红色文化的建设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连接,使红色文化的建设具备现实意义。这样我们建设的红色文化,我们提倡的红色精神,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标识文化,发挥其更基础、更广泛的影响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形势下。红色文化特别是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有利于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侵蚀,就我国国际竞争力而言,红色文化在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也不容低估。

四是红色文化资源是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红色文化是适合大中小学开展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无论是从大的方面,诸如思想引导、“三观”培育和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还是从小的方面,诸如身心健康发展、法治观念培育和就业创业引导等层面都是重要的思政教育资源。它既可以提高教育对象的思想境界,又可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文化体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受教育者体会深刻,教育的正向作用得到很好的發挥。当今时代,西方国家极尽各种方式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甚至分裂活动,而意识形态对人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倘若失去了意识形态这个安全阀,不仅中国人民的思想会陷入混沌与紊乱,中国各方面的改革建设也会被打乱。思政教育是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关键一环,红色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在这方面会发挥更为关键的主导作用。

三、新时代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途径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时代,中国的青少年面临价值多元、思想多变、认同缺失等发展困境,因此世界形势、国际思潮和国内政治、社会经济以及文化传统等国内外因素,教育内容和形式、方式和手段等实施因素,以及青少年自身的思想条件与文化水平等都是影响红色文化教育实效的潜在因素。走出红色文化教育的困境,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增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在教育主体、教育手段和体制机制保障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提振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动力,形成对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的趋同效应。红色文化教育的发起、实施与接受都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红色文化教育价值的实现、功能的发挥都依赖于人的对象性活动。只有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振主体动力,调动积极性,才能形成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趋同效应,促进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趋同效应是指青少年在学习教育活动的共同环境下,主体间相互影响,进行相同或相近的适应学习活动,从而形成相同或相近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自觉。少年强则中国强。在以往的革命、建设岁月中涌现出无数的先进榜样模范,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铸就了近代中国的巍峨身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他们在改革浪潮中引领时代进步。青少年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和不稳定,有着较强的从众心理,特别容易受到榜样和朋辈群体的影响,进而形成群体性的思想行为。红色文化所展现的红色精神以适当的方式呈现,这些思想价值、行为方式和行动自觉往往会在青少年中广泛流行,成为他们信奉和热衷的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进而演变为青少年争相效仿的时尚文化。

事实证明,青年群体是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动力,只有当他们有积极的精神风貌,有强烈的奋斗精神,才能够焕发无穷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因此,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奠定了国家、民族未来的发展基础,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影响着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与结果。这就决定了新时代红色文化教育必须抓好青少年这个学习教育主体,提振主体动力,点燃他们的红色文化火苗,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趋同效应。

二是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讲好红色故事。为了更好地适应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发展变化,满足党、国家和人民的精神发展需要,红色文化教育应改进原有的方式手段,在课堂、实践活动和网络空间全方位地讲好红色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对讲好红色故事提出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的新要求,充分说明讲好红色故事的前提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教育者要在叙事性的课堂中讲深讲透红色故事,在体验性的实践活动中亲临感悟红色故事,在延展性的网络空间中创新传播红色故事,在日常行动中践行红色故事提倡的行为方式。

在课堂、活动和网络中讲好红色故事,需要实现对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的深度整合。首先,可以对校内资源进行归类整合,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例如:利用好校史馆、荣誉馆等校内文化设施,建设红色文化活动专门场所;利用好学生喜欢的社团活动、红色电影节、社会实践活动等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其次,可以对校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达到社会力量同向化。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课题合作、协同育人等,整合校外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和先进典型的教育资源。再次,可以对线上资源进行创新整合,促成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超时空化,如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网络资源、创新课堂教学方法等整合网络红色文化教学资源。

三是健全红色文化教育体制机制,为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有力保障。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是人,对象是人,出发点和归宿是人。人是红色文化教育的主体,也是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为了保障红色文化教育效果,规范人的主体行为,必须建立健全相应体制机制。首先,需要明确目标管理机制,推动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规范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将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纳入青少年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别是要切实进入实践教学,由学校这一教学主体具体实施,实施精细化目标管理。其次,需要完善教学运行机制,提升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改变德育工作者单兵作战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运行机制,把学校相关部门教师、学生干部等纳入红色文化教育教学团队,吸收校外基地、党校等机构的教师参与红色文化教育。最后,需要创新考核评价机制,以提高红色文化教育教学的实效性作为考核的中心。打破以往学生成绩的单向结果性考试,增加对学生调研报告、心得体会、师生互动等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效果的过程化考核,实现思政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统一。

猜你喜欢

红色资源红色基因红色文化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革命纪念馆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
有效发挥红色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兵团组工干部党性教育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近代上海的“红色资源”为何丰富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