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代陶艺中泥塑肌理的运用

2021-09-08陈逢基

佛山陶瓷 2021年8期
关键词:现代陶艺泥塑肌理

陈逢基

摘 要: 现代陶艺这种艺术形式的诞生为泥塑的肌理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各种跳脱出古典主义陶艺的审美禁锢的具有新独特风格的肌理创作形式,为创作者精神意念以及思想感情的表达深度与广度提供了更多的可行性。精神层面的延伸为泥塑提供了思想意义与艺术价值,各种工具的运用为泥塑肌理的形成提供不同的道路。

关键词:肌理;泥塑;现代陶艺;工具的使用;精神渗入

1 现代陶艺背景与泥塑中肌理的意义

在人类文明几千年的辉煌历程中,陶艺是出现最早的一种艺术形态之一。从早期的工具性质瓷器到逐渐产生了以纯艺术价值为中心而诞生的陶瓷艺术品,陶艺的内涵与表现方式被不断的发展与丰富。经过厚重的时间与不同地域文明交流的浇灌,现代陶艺的诞生基础逐渐夯实,现代人类更加丰富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使陶艺的内涵深邃而不古老,复杂而不冗繁,带给人们新的艺术感受与思想浸润。

中国的现代陶艺于改革开放后诞生,属于现代陶瓷艺术的一个分支,它加强了对主体性与中心思想的强调,使艺术品更加有凝聚力,浑然一体,富有强烈冲击感,带给人们新的价值体现与艺术感受。唯物主义在象征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衬托下进行了升华,未来主义冲进了人们的视野。

时代的火焰闪动,火苗的灼烧赋予了泥块新的生命,而现代陶艺中人们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重构赠与了泥塑更高的精神领域。它虽然继承了古典陶艺的一眼万年的美丽与独一无二的气质,但是却摆脱了古典主义的审美禁锢与技术支持的限制,没有了机械化的审美评价,人们从藩篱中解脱出来,以内心真实感受着艺术之美。而泥塑肌理正是体现这些精神情感的表达与发泄的重要手段与方式。一件件顺着心灵的痕迹产生的泥塑艺术品通过点、线、面、体积、空间结构的穿插激发出人们对质感之美的审美情感。

质感以触觉为感受基础,在精神物质通过记忆而逐渐累积的过程中形成了视觉感受,也就是视觉质感。不同质感接受方式也为质感的延伸创造了许多形成方式与新意。

2创作泥塑肌理的工具

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就是将现实转化为另一种诗意而具有象征意义的现实。在这个转化过程中,需要用到全面的感官和心智,生活中的实践过程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灵感与艺术价值。

肌理的创作工具中最基本的便是通过人体的皮肤纹路与体积变化创作独一无二的泥塑肌理,用身体部位直观的传输创作者的精神世界。

画笔、颜料的运用也可以以绘画描写的方式形成创作者内心独白,色彩的碰撞与交融是情感表达的有力方式。

在生活实践中随处可见的一草一木、风与火的介入等大自然最原始的馈赠,在后工业时代产生的各种人造属性物质等元素的拼接与复制,你在这个世界的所见所感,没有任何审美限制,所有可以与你心灵发生碰撞的元素皆可融入作品之中。

3肌理的表现形式

点、线、面的简单结合是最基本的肌理表现形式,而空间结构、体积的表现也可以为泥塑的肌理带来不同的质感。比如表现色彩的颜料厚度的参差、不同程度的镂空结合、将雕塑中浮雕的艺术特色与泥塑融合等,不同的肌理形式产生的质感对创作者不同的感情特点的表达有深浅不一的效果。

4实践中实现肌理方法

(1)材料本身自然肌理。

不同泥料有不同的颜色、颗粒感等物理特性,对精神与思想有打底的作用。

(2)泥料的组合,产生颜色和质感的参差变化。

白泥、黄泥、绿泥、甲泥等各种不同的颜色与质感可以形成深层次融合或者浅层次简单结合

(3)泥料与其可行性他材料的融合。

比如将树叶、花瓣或者其他物体的纹路与泥料紧密贴合。

(4)创作过程中对泥料的塑形。

1)绘写。

用各种不同的画笔在已烧制好的陶艺艺术品上形成不同的线条、图案,以二维视角形成视觉冲击以及不同的绘画方式所形成的延伸精神感受。

将颜料掺杂水分或胶质形成不同浓度与质感的色彩媒介,厚颜料的直接浇洒或由喷枪自由喷洒而不是由画笔作为色彩的中间携带者,或添加吹气的方式使之形成各种不同形式的纹理。胶水等特殊物质的特殊质感甚至可以在瓷器表面形成镜面一样的光泽。肥皂泡、3D打印技术也可加入到绘写的过程中。

2)熏炙。

同火焰的温度将烧焦而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炭黑(烃类化合物,主要为石油衍生物)以聚集体形式存在与瓷器表面或深入部分空间,可以用不同化学物质作为引导线路,制作独特的纹路。

3)刮刻。

如果说泥塑是由碓加法的基本方法塑造而成,是“做加法”的藝术品,那么以刮刻的形式以专门用于木料、石料等削减法“做减法”。镂空也是表现方式的一种,可以形成较强的空间表现力。

(5)不同的烧制的方式。

1)盐烧。

在烧制过程中将氯化钠撒入在燃烧的窑炉,可以形成带有独特肌理的透明釉。

2)熏烧。

在素烧完成后再选用木屑、树枝、报纸等作燃料产生浓烟,通过坯体表面的缝隙使炭黑附着于作品表面,形成自然的斑驳效果。

3)柴烧。

用木柴直接烧陶,使柴火直接在体坯上留下自然的“火痕”以及木柴燃烧后的灰烬,形成“落灰釉”,使得作品色泽温润,富有变化。

(6)烧制刚完成时自带温度对其他材料的改造。

比如将羽毛放到刚烧制完成的陶器上,可以创造独特的体积与纹路。

5结语

陶艺中泥塑的肌理是产生质感、上升精神的有力工具,我们从精神层面出发去创作,极简主义与象征性的现状简单而严谨的形式存着最终的纯粹,像难以企及的星辰。我们会继续用作品表现自己的情感,我们的作品口若悬河。

参考文献

[1] 孙道东.现代陶艺肌理工具的发掘与创新[J].陶瓷研究,2019,34(03):107-108.

[2] 占翼.泥塑肌理在现代陶艺中的运用研究[J].陶瓷研究,2019,34(02):122-123.

[3] 张旭.浅析雕塑肌理的意义——以毕业创作《北总布胡同3号的足音》为例[C].西安美术学院,2017.

猜你喜欢

现代陶艺泥塑肌理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感受肌理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启示
现代陶艺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