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米家窑的秘密

2021-09-08张凌云

新西部 2021年8期
关键词:富平李先念窑洞

张凌云

富平县米家窑地下交通站旧址由12孔“内有乾坤”的窑洞组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关中地区连结陕北的地下交通最前哨,大量的情报、粮食、枪支弹药等物资经这里转运。李先念、郑位三、任质斌等党的领导人和一些进步人士经这里安全北上,到达延安。作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这个当年的秘密交通站,已成为新时代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基地。

7月14日,渭南市富平县是高温天气,烈日灼灼。但是,当记者走进米家窑高崖窑洞,一股凉意却迎面扑来。工作人员说,这里的窑洞都是冬暖夏凉,非常舒适。记者不禁想到,1946年10月17日那个初冬的傍晚,一行特殊身份的人走进这间窑洞,应该也是这样舒适的感觉吧。

其实,由于当时保密工作十分严密,直至那天午夜一行人被武装队员接走,米养成、米忠全父子俩都不清楚护送的到底是谁。直到1955年,他们才得知当年他们护送的是奉命从陕南回延安的李先念、任质斌、肖建章、尹省三一行人。

如今,李先念当年休息过的3号窑洞依然保存完好。

米家窑地下交通站(又称渭北革命根据地交通联络站)旧址是富平洪水地区现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红色交通站,现已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18年7月,被陕西省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

暗藏玄机的窑洞群

米家窯洞之所以被选中作为中共地下交通站,与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米家父子对共产党革命事业的忠诚分不开。

岔口村米家堡是一个自然村落,所属的梅家坪镇(原洪水乡)位于富平县西北边缘,向北紧邻铜川耀州区,是关中通往陕北的“咽喉”要道。

据介绍,土门山与青岗岭为这一带形成天然屏障,漆、沮二水至此汇成石川河(古名漆沮河)向南奔流。昔日每遇大雨,山洪自峡谷口奔流而下,这一区域首当其冲,洪水头、岔口村的地名就来源于此。

米养成家的窑洞群位于米家窑一处高崖上,即使从今天看来,这里离村民聚集区也有一公里多的距离,显得离群索居。

1915年,37岁的米养成因为家中人口增多、家境困难,主动从村子搬出至村北,依土崖开凿窑洞。

米家窑地下交通站窑洞群长约22米,高约4.8米,进深约3-7米,共有大窑12孔,其中有一孔主窑,11孔陪窑,每间窑进深、大小各异,主窑两侧有陪窑,主窑内再挖套窑。各窑洞之间开凿通道相连。主窑的大门之上挖了高窑,留有瞭望口与射击孔,有防御和攻击来犯之敌的作用;主窑后面还有一个二层暗窑,开掘一条长长的地道,直通野外高窑,内有陷阱,构成一个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防御体系。

据介绍,窑洞最初开挖时,是想防御乱军和土匪的侵扰。窑洞最初也没有这么多,是早已和米养成有来往的共产党人张仲良、张仲平、张邦英等,看准了米家人忠诚可靠,洪水乡群众基础较好,再加上窑洞僻静安全、地势高峭的有利条件,就一直资助米养成,并参与米家窑设计、挖掘和改造,才使窑洞越挖越多,除了具有居住、生产的基本功能,还成为一个秘密交通站。

随着耀县柳林镇联合客栈地下交通总站设立,米养成的高崖窑洞群成为其秘密设在富平的主要地下交通联络站之一。至1936年,米家窑作为地下交通站全面建成,主人米养成(1877-1961年)为米家窑红色地下交通站站长。

如今进入主窑参观前,讲解人员会指着入门处地面一块约一平方米的不平整的地方说,这里据称曾设有陷阱,由于年代久远,现在已经看不到。主窑中的套窑以及各窑洞的连接通道,如今也很难辩认,但主窑的瞭望口与射击孔依然明显。二层暗窑也可以上去,但结构已很难承受成人的重量,工作人员不建议游客上去。

除了窑洞里的层层机关,院子里也暗藏玄机。院中一处随意堆放的不起眼的麦草垛,是藏短枪用的;院中盖着木盖的水井,则是放长枪用的。类似的机关在米家窑还有不少,农家小院里看似平常的风景,都有它的妙用。

历险护送建功勋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了打破国民党对陕甘边区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避开敌人盯防严密的耀县城区,便在处于关中腹地,与照金接壤地带的富平多地,即洪水、庄里、曹村、老庙、薛镇等地设立了秘密联络点和交通站,开辟了多条地下交通线,到了庄里,就可以乘火车南下,从而打通了陕北与陕南、陇东之间的生命通道。米家窑交通站是临潼新丰-米家窑-柳林-马栏-照金-延安一线重要的交通站。

当敌人还在为“不给赤匪粒米勺水之接济,片纸只鸟之通过”的严密封锁政策鼓吹时,在富平这片土地上,早已形成了多条“外白内红,为我所用”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泾阳云阳镇-富平洪水乡-耀县野狐坡-同官陈炉镇-宜君何家塬-马栏;马栏-耀县柳林-耀县老池-耀县王堵村-耀县冯家桥;马栏-同官-富平曹村-西安;耀县固贤村-富平庄里等多条线路。

资料显示,米家第三代人,米忠全的儿子米吉信曾讲过,米家窑起初以保存和向边区运送枪支弹药、粮食等物资为主,后来又承担了把有志的知识青年源源不断送往延安,以及护送重要领导人员并提供休息场所的任务。

以米家窑为代表的洪水地区交通站,先后护送过数百名南下北上人员,其中有党和军队的重要领导干部李先念、郑位三、任质斌、戴季英等人。

米吉信说,1946年8月,时任中原军区司令员兼五师师长的李先念率新四军第五师从中原解放区突围,胜利到达陕南商洛地区,与当地游击队会合,建立了鄂豫陕边区革命根据地。同年9月,中共中央电示李先念同志回延安,同时调汪锋同志到陕南任边区党委书记、军区政委、政府主席。负责组织这次护送任务的是陕西省工委书记赵伯平,他当时住在马栏。邢子舟等在第一线指挥。

此时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在渭河南北部署了多道防线。1946年10月17日傍晚,李先念、任质斌、肖建章在临潼县工委书记魏平的陪同下,由临潼新丰到富平觅子铁佛寺至米家窑,留宿后北上。

李先念一行乔装打扮,在沿途地下工作人员的补济护送下,来到富平洪水头,先在洪水官道的王青海车马店落脚。那一天,笼罩在白色恐怖中的洪水乡岔口村,一派荒凉沉寂。傍晚时分,地下党员米忠全蹲在大石头上吸着旱烟锅,机警地打望着官道。随着一行人露出身影,米忠全站起身来,把旱烟锅轻轻在鞋底磕了三下,这是事先商量好的接头暗号。随后有一乡绅打扮的人上来问路,后由米忠全带路,朝米家堡的米家高崖窑洞走去……

一直在担心儿子的米养成,看见儿子接到了人,赶紧让三儿媳,也就是米忠全的妻子张玉梅去张罗商量好的饭食。

一会儿功夫,张玉梅就麻利地给客人端上包谷面搅团、包谷馍和油泼辣子等关中特色吃食。这已是米家人能拿出招待贵客最体面、最丰盛的“大餐”了。来人一边道谢,一边连连夸赞饭菜可口暖和,做得好吃。米养成在旁边也和客人们聊了起来。

半夜时分,由米忠全、米世茂(米养成儿子)把一行人送到老牛坡,与边区派出接应的武装队汇合,通过耀县以北的封锁线,到达马栏。

在此期间,米家人并不知道这一行人的身份。隔了几天,柳林联合客栈负责人张仲平捎来消息说,客人于18日黎明安全到达边区。客人们还说“米养成是个很进步、有见识的人,能谈出许多革命道理”。

“我到了洪水头就像到了老家”

1946年10月,时任中原局代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的郑位三,装扮成风水先生,由岔口地下交通员成志文和地下党员刘永福,巧妙利用敌人换防的时机,把郑位三送过封锁线,到达边区柳林镇联合客栈,北上马栏。几天后,郑位三的夫人蒲云也由富平地下交通线护送,顺利北上。

陈少敏、戴季英等共产党人也通过富平地下交通线,由觅子铁佛寺,被一路护送至边区固贤村。

1955年,李先念托省、县统战部送给米养成老人100元钱,并写信慰问。老人表示想见见李先念本人,不想收钱,后经一再劝说才收下了。

李先念后来回忆这段不平凡的经历时说:“陕西的地下工作做的很好,我到了洪水头就像到了老家。”这是对洪水地下交通工作的高度评价。

由富平县委办等部门编写的《康庄战斗史话》一书,收录了张玉梅《李先念主席在我家》一文,文中详细回忆了李先念到达米家窑地下交通站后的一些细节。张玉梅说,当时是军事交通联络员李盾章(即范世英)通知米养成父子,有一行5人,需要到车马大店附近接应。接到人后,母亲就在门口阻挡闲人来家,三位身穿军装的人坐在炕上和父亲唠起了家常。还有两名客人向窑里看了看,就退了出去。

戴墨镜的客人声音洪亮,谈话最多,一点也看不出生疏的样子。这位客人临走时还拍拍父亲的肩膀,说:“再见吧,今后,咱们的日子一定会好过起来的!”后半夜送他们走出场院时,院子里已有好多拿枪的保卫人员,米忠全、米世茂也一起跟着队伍,从米家窑的东边爬一段陡坡,有一条通向耀县的羊肠小道,再向西北走约二里路到塬顶,这段坡路就是“老牛坡”。米忠全说,上去后发现窑背上也早安排了保卫人员。

在张玉梅的回忆中,直到1955年的一天,县统战部派一位姓张的同志带来李先念送给他家100块钱,这时全家才知道,那位戴墨镜的客人是李先念主席。

有担当的米家父子

生于1877年的米养成为人热诚,尽管自己不富裕,仍经常接济乡邻,和乡邻间有着融洽的关系。他幼年曾随父亲读过五年私塾,对新事物接收较快。邻居同盟会会员米文泉对他影响深远,从而使他对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革命纲领极为拥护。

1923年,米养成曾帶头开办私塾,请米文泉先生任教。史料显示,后来曾任耀县县委书记、红二十六军一团政委的张仲良,就长期住在他家上学。

1926年,米养成幼时好友李介民在富平洪水地区发动农民运动,随后成立农民协会,米养成就积极参加。1930年5月,陕西省委决定以渭北的三原、富平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耀县西原、三原武字区、富平淡村等地区的革命运动蓬勃开展起来,米养成就和张仲良、宋子岐、张邦英等人取得联系,他家就成了革命活动的联络点。

正是因为了解米养成对革命的热情和忠诚,张仲良才在米养成建窑时就积极参与,精心设计,并将其发展成为地下交通站。张仲良的弟弟张仲平1942年创建耀县柳林联合客栈时,又把米家窑洞作为下面一个重要站点。

1935年,年近六旬的米养成,毅然将儿子米忠全送往马栏,随张仲良参加革命工作,在耀县马栏杨家塬以教书为职业掩护革命同志,做地下交通员。他同张仲良、宋子岐、张邦英多次往返马栏、柳林、固贤护送革命群众和干部。

米吉信曾长期住在米家窑洞里。他时常会对着家里墙上挂的一把老镰刀发呆,透过尘封的岁月,他似乎看到了父亲手举镰刀为大家开路的情景。他说,父亲非常细心,他通常都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先一个人和接头的人取得联系,稳妥之后,再跑回去,和后面的队伍讲明注意事项,才再带领队伍和接头人汇合。这把老镰刀既是父亲的务农工具,也是掩护的道具,这也是父亲留下不多的纪念物品。

1947年3月,米忠全在洪水地区做解放耀县的战前情报搜集工作时,遭遇敌人反扑。当他接到转移通知后,为了照顾其他同志安全和转移枪械,迟走了两天。5月16日,他被国民党民团头子王亚民的爪牙逮捕,解送到西安警察总局特拘所监狱。

据介绍,米忠全在狱中备受酷刑,被折磨得体无完肤,但始终坚贞不屈。1948年4月21日凌晨,米忠全、武梦名、刘文馨等富平籍共产党员同其他29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共32人,被活埋于耀县药王山下。这就是震惊全国的药王山惨案。

米忠全牺牲时年仅32岁。解放后,米忠全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富平县委、耀县县委对米养成的晚年生活和米忠全孩子的抚恤问题都很关心。但米家人表示,作为普通劳苦大众,追随共产党人的脚步,践行“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从未想过回报,一再谢绝政府对他们生活上的照顾。

1949年12月,远在青海工作的张仲良写信慰问米养成老人,随信还寄来七十万元(当时的旧货币)。信内写到:三叔,长时不见,未来拜谒,感甚,请多保重身体……

1950年3月,汪峰托富平县县长雷荣同志代为问候米养成老人,并请县上考虑解决老人的生活困难,老人也婉言谢绝了。

2019年7月,富平县启动了红色景区修复建设和文物本体维修工程。按照计划,米家窑地下交通站还启动了红色旅游项目建设,整个园区占地76亩,分为五个建设区块,即综合服务区、民俗体验区、旧址保护核心区、情景旅游区和革命农耕区。一个为革命屡建功勋的交通站,如今已焕发出新的光彩,成为新时代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教育基地。

猜你喜欢

富平李先念窑洞
小花船
富平人的性格
影子娃娃
躲太阳
陕北窑洞民居
大西北的窑洞
李先念:贪污腐化是侮辱自己的人格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在延安,窑洞依然受青睐
图说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