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
2021-09-08王春艳
王春艳
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人民医院眼科 466000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常见眼科疾病,也是主要致盲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发展,与年龄相关的眼科疾病也随之增多,使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目前,临床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较多,不同手术方式各有其优劣,选择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的方式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对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9年3月收治的70例(7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与B组,各35例(各35眼)。A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58~77岁,平均年龄(68.25±3.11)岁;病程4个月~8年,平均病程(3.05±0.25)年。B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8.11±3.08)岁;病程5个月~9年,平均病程(3.11±0.29)年。两组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诊断标准;均为单眼;年龄<80岁;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矫正视力≤0.5;房角粘连范围<270°。排除标准:具有眼部手术史者;合并其他严重眼部疾病者;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伴有传染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A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前30min以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扩瞳,盐酸丙美卡因表面麻醉,上方球结膜下局部注射利多卡因。12:00~1:00点钟方向角膜缘后取4mm×3.5mm矩形巩膜瓣,1/2巩膜厚度;5-FU棉片2片置于巩膜瓣与筋膜瓣下3min,以平衡液冲洗残留5-FU。右眼颞上11:00点钟、右眼鼻上11:00点钟方向取透明角膜切口,1:00点钟方向做侧切口,行常规超声乳化吸除术。囊袋内及前房注入黏弹剂,将折叠式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沿虹膜根部向前房角360°部位将黏弹剂注入,将房角撑开,I/A头进入前房,以灌注液对房角进行冲刷,使黏弹剂完全吸收,从侧切口恢复眼压与前房,切口自闭。B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与A组相同,不吸除前房黏弹剂,将卡巴胆碱注入前房,上方巩膜瓣下完成小梁切除术,并实施虹膜根切术,恢复切口处虹膜。经超声乳化主切口将前房、囊袋中残留黏弹剂吸除,再行巩膜瓣及水密缝合结膜瓣,最后水密超声乳化切口。
1.3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个月的眼压、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2)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比较 两组术前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个月A组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中央前房深度比较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明显低于B组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P=0.031<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n(%)]
3 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解剖学特点为眼轴较短、晶状体位置靠前、房角窄、前房浅,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眼内晶状体对其瞳孔阻滞、房角关闭产生了影响,且患者随着年龄增大,会出现悬韧带松弛、眼内晶状体膨胀等情况,导致晶状体虹膜隔位移,进一步加重瞳孔阻滞情况,前房角变窄或关闭,眼压变高[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老年人群致盲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术均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治疗中的常用术式,但是对于两者疗效的优劣尚存在一定争议[3]。本文对上述两种手术方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组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均优于B组,表明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的效果更佳。小梁切除术采用改变房水流出形式,使房水经过根孔引流至上方滤过泡,但小梁切除术对术者要求较高,手术会切除小梁、虹膜根部等,将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4]。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的手术机制如下:(1)超声乳化将晶状体吸除后,将晶状体膨胀导致的前房拥挤解除,膨隆的虹膜变得平坦,使前房角度加深,利于房角开放[5];(2)在人工晶体植入、超声乳化吸除过程中使用黏弹剂提供保护作用的同时也会使前房压力增加,起到一定的房角分离作用[6];(3)超声乳化过程中,灌注液冲洗房角时,可使得房角更加开放,也能使小梁网孔增大,小梁网通透性增加[7]。术中以黏弹剂钝性分离房角,可重新开放粘连房角,使房角引流通道建立,从而可起到控制眼压的效果;同时,黏弹剂钝性分离房角为非接触式操作,不易对房角结构造成损伤,可保留房角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8]。本文结果显示,A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进一步证实上述结论,表明房角分离术较小梁切除术安全性更高。
综合上述,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满意,可有效改善视力及中央前房深度,也能控制眼压,恢复前房角,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