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在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中的效果观察

2021-09-08

医药前沿 2021年20期
关键词:成功率导管化疗

廖 岚

(云梦县中医医院外科 湖北 孝感 432500)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于20 世纪90 年代在我国开始使用,其为患者提供可靠的静脉通道,对于局部血管良好的患者,肉眼观察及触摸即可评估置管情况,但对于需要长期输液、肥胖、反复化疗及血管状态差的患者,常规的穿刺技术成功率低,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可清晰显示血管解剖结构,实时引导,使得整个操作过程可见,缩短穿刺时间的同时,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是一项安全的输液途径,也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得到患者及广发医护工作者的认可。但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操作难度大,且患者缺乏相关知识,使其置管时存在生命体征紊乱及精神状态不佳的情况,术后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影响后者治疗工作的开展。因此,围术期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稳定患者情绪,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作用。鉴于此,本文选取86 例在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的患者,围术期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其取得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 年5 月—2020 年5 月收治的86 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中男28 例,女15 例,年龄23 ~78 岁,平均年龄(51.67±6.11)岁;疾病类型:肺癌12 例、胃癌9 例、大肠癌7 例、食管癌6 例、乳腺癌5 例、宫颈癌3 例、其他1 例;观察组中男29 例,女14 例,年龄24 ~76 岁,平均年龄(51.65±6.21)岁;疾病类型:肺癌13 例、胃癌10 例、大肠癌5 例、食管癌5 例、乳腺癌4 例、宫颈癌4 例、其他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纳入标准:①经过实验学、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确诊为恶性肿瘤;②接受化疗治疗,且生存期在6 个月内的患者;③精神状态正常,意识清楚,可交流,配合检查及诊疗工作;④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⑤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者。(2)排除标准:①穿刺部位感染,血管条件差,无法固定者;②有静脉血栓史及放射治疗史;③合并全身感染者;④对穿刺器械过敏者或不同意置管者;⑤严重凝血障碍者。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置管前做好健康知识宣教,提醒患者需要配合的事项,做好基本消毒工作,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置管后做好每日的检查工作,了解置管位置及其通畅性,观察有无堵管现象,每次注入化疗药物或营养液后,采用正确方式及时冲洗管道,做好清洁工作,做好封管措施,便于下次使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换,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观察组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1)术前护理:①加强健康知识宣教:与患者及家属积极沟通,向其详细说明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的目的、方法及配合的相关知识,并告知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使其加强注意,做到心中有数,自觉维护管道,做好自我管理。②加强心理护理: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是一项新的技术,患者较为陌生,对其认知不足,因此易产生焦虑及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此种置管技术的好处及优势,列举置管成功的案例,对患者后期治疗的好处,使得患者心理状态得以调节,积极配合置管工作,减少心理应激反应,提高1 次置管成功率。(2)术中护理:指导患者取合适体位,严格按照无菌流程置管,对患者局部实施麻醉,以缓解其痛苦;详细记录导管的类型、臂围、穿刺静脉、置管长度、外露长度及穿刺周围皮肤状况,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加强生命体征监护,出现突发状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3)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严格遵守冲管及封管标准,输液前回抽血液,判断其通畅性;输液前,更换药物或者使用化疗药物,需要采用0.9%氯化钠溶液冲洗管道,防止药物挂壁,影响药物作用。清洁导管后,采用正压方式分离输液器,减少导管回血。②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患者如出现肿胀及肌肉酸痛情况,采用血管超声检查患者有无血栓;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红肿及疼痛现象,有无可触摸的条索状静脉,防止静脉炎发生;定时等换敷料,保持穿刺位置皮肤的清洁与干燥,如出现潮湿、出汗或松脱的情况,及时更换,防止出现感染情况;置管过程中,加强管理,如出现渗出情况,及时拔除导管,防止药物腐蚀周围组织。

1.3 观察指标

(1)患者穿刺及置管成功率。(2)静脉炎、血栓、感染及渗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3)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指导患者或家属如实填写,满分100分,高于90 分表示非常满意,75 ~90 分表示较为满意,60 ~75 分表示一般满意,低于60 分表示不满意,前3 项人数之和为总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20.0 展开整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n(%)]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对比

观察组穿刺1 次成功率为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穿刺及置管成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4.65%低于对照组的2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例)

3.讨论

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具有显著效果,其克服传统置管方式因反复穿刺引起的损伤,穿刺时血管可视,可凭借手触摸及定位血管位置,了解血管深浅,减少渗出及肿胀现象发生,使得患者1 次穿刺成功率得以提升[1],减少患者痛苦,受到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可。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置管方式,多数患者对其健康知识了解甚少,且疾病本身及长期置管带来的不适感,使其负面情绪加重[2],因此,关注患者疾病治疗的同时,还需要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加强健康知识宣教,使得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得以提升。

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穿刺1 次成功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成功率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05%,在超声引导的PICC 置管可清楚显示患者血流情况,能对穿刺部位进行准确定位,直视下穿刺,便于医护人员把控,而观察组重视患者心理情绪的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使得患者做到心中有数,避免患者因心理应激反应出现躁动不安的情况,影响穿刺效果,因此,观察组的穿刺及置管成功率更高。同时本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较多,如长期输入大量化疗药物使得血管硬化,药物易渗出,腐蚀周围组织,引发静脉压[3];穿刺位置不当,患者屈曲上臂时出现导管折叠或阻塞的情况[4];患者情绪躁动不安,使得留置针脱落,出现导管异位的情况[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对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预防及干预,降低风险因子,严格按照冲管及封管流程,做好各项消毒措施,及时更换敷料,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见,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的同时配合护理干预,对提升置管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率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可见围术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提升护理质量,拉近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体现人文医学,是护理学进步的象征。

综上所述,针对超声引导下PICC 穿刺的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实施可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取得令患者满意的护理效果。

猜你喜欢

成功率导管化疗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骨肉瘤的放疗和化疗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跟踪导练(二)(3)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处理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