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泥塑的技艺传承与家族谱系研究
2021-09-07郝文婧赵婧杨聪
郝文婧 赵婧 杨聪
摘要:凤翔泥塑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文化,依靠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坚守传承,才使得凤翔泥塑能够代代相传并且不断发展。以对凤翔泥塑家族谱系及其传承现状为研究对象,前往实地考察,向当地村民了解凤翔泥塑的传承谱系和传承的现状,对凤翔县的泥塑村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实际方法地寻集有关凤翔泥塑的现实情况。通过历史文献进行检索,整理了凤翔泥塑的传承家族谱系。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家族谱系;文化传承
一、四大家族谱系
(一)胡深家族
胡深是鳳翔县六营村(泥塑村)当地人, 他从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制作凤翔泥塑的相关技艺,子承父业,从事这一行六十余年,对制作工艺进行深刻研究,并且在工艺上不断创新。他的作品造型夸张饱满、形象朴素、色彩鲜明,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和艺术风格。胡深在2007年6月5日成了凤翔泥塑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入选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胡深的凤翔泥塑作品具有较高的社会关注度。2002年与2003年国家生肖邮票的主图案都是他参与设计的。他的作品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赞扬,被先后赠予多国领导人,许多作品还被国内外的多家博物馆珍藏。
(二)杜银家族
他制作的“立人”泥塑则是别出心裁,所谓“立人”,就是站立着的人物。该系列作品流传范围之广,遍布国内外,在多方参展,受到学者、专家的关注。他是陕西省第二批、宝鸡市第一批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他的作品主要以财神、寿星及戏剧人物为主。杜老创作泥塑主要是用过去的戏曲图册为根据,他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三国》人物、《水浒》一百单八将和八仙、《西游记》人物等。
由于老人步入高龄,在如今的制作中先由他的妻子翻制泥塑,再由杜老对泥塑进行彩绘。他的儿子们小时候也都学习过泥塑手艺,但是只有杜根虎还在村里从事泥塑制作加工,其余人都在外地打工。但遗憾的是,杜根虎也认为泥塑“立人”费工费时,所以并不看好此类制作,平时在家以制作其他种类的作品为主。目前,无人愿意进行家传“立人”泥塑的创作,因此杜老的“立人”泥塑手艺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
1996年,杜老被评选为陕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家。2005年,杜老的《虎挂面》在市政府举办的活动中斩获“民间艺术展演”一等奖。
(三)胡新民家族
胡新民是中国民间文化家协会的会员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艺术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之一,享有国家特殊津贴。同时,他也是陕西省第一批非遗项目传承人和宝鸡市第一批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从孩提时期,他就开始学习传统的泥塑技艺。他在1987年就创建了个人作坊,利用自小学习的技艺在这一行大展拳脚。2002年,他注册了工作室,连续两年为国家邮政部设计制作了生肖主题邮票。2006年,他注册创建“西府民俗艺术博览园”,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博览园之一。2009年,他注册了凤翔县新民民俗文化传承有限公司,全年平均生产制作的各种类型的工艺品高达几十万件,由此成为凤翔泥塑行业的领头羊,同年,他的作品《座虎》(图一)斩获中国民间文化最高奖项—山花奖。2011年,胡新民被中宣部、中国文联、人社部联合授予“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的称号。2017年,胡新民制作的泥塑作品《凤尾鸡》(图二)成为春晚吉祥物。
(四)韩锁存家族
韩锁存最拿手的是各种小动物形象的制作,他所做的小货、杂货,在处理造型方面往往注重简约与圆润,绘图简单,强调以造型的夸张展现它最鲜明的姿态(图三)。近年来,他的作品多次参加省级非物质文化展览,他本人在2004年被举荐为县民间工艺协会会员。他与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创作,其作品极具线条感,图案具有创意性,多件产品为国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所收藏,也得到了专业学者的高度赞扬。在制作过程中,他的妻子贾书侠负责制作模板、翻倒模板,女儿韩向妮由于从小就学习彩绘,对于泥塑彩绘装饰方面的工作也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他的儿子也会在业余时间从事取土、砸泥等辅助工作。
二、凤翔泥塑的传承家族谱系
研究目前的泥塑传承情况,首先应从凤翔泥塑的家族传承谱系着手。
(一)胡深家族传承谱系
出于对泥塑技艺传承方面的考虑,胡深曾创建过泥塑培训班,对当时的100多名学员展开精心培训,传授技艺。许多中学、大学把他的制作场地当作校外教学的场所,每年前来学习参观的学生达500多人。兄妹三人自小就学习绘制泥塑图案和泥塑的制作方法,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从事泥塑工作多年的高超艺术家。他们在泥塑作品等方面提出许多创新思路,作品在许多全国性民间技艺展览中获奖。目前,胡深家族泥塑的传承使命,落在了他的儿女胡亚敏和胡九龙的肩上。
(二)杜银家族传承谱系
人们对美的认识虽然不断深化,但“立人造像”却因制作费时费力,同时经济效益不高,并没有被大众发现其中的魅力,因而它的传承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杜银年事已高,由于身体原因,对泥塑创作有心无力,他的技艺正面临失传。
(三)胡新民家族传承谱系
胡新民不断探索和创新,设计许多风格各异、具有自身特色的泥塑样式,如斗牛、五毒青蛙挂片、关公看春秋、钟馗震怒等新的泥塑款式。2011年,由胡新民牵头,泥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生产性示范基地正式创立。
(四)韩锁存家族传承谱系
由于各种特殊原因,韩氏泥塑没有形成产业模式,已经渐渐没落。
三、结语
目前,凤翔泥塑作为独具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和美术工艺品,享誉国内外,远销美、德等多个国家。鉴于泥塑村绝大部分的村民都在进行泥塑制作等工作,凤翔泥塑出现了把当地村民纳入管理的企业,并形成了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泥塑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在眼下并不能满足年轻一代的需求,因此,泥塑村的年轻人基本上都选择去外地工作、就业或转向其他行业,泥塑传承所需的青年人才相当匮乏。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凤翔泥塑手工艺者的年龄普遍较大,都是中老年人在从事泥塑的制作,几乎没有青年人参与其中,主要是因为凤翔泥塑的市场价格较低,销售量少,再加上制作工序繁杂,费时费力,无法满足年轻人对收入的要求,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凤翔泥塑的制作。
基金项目
本课题来源于2020渭南师范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XK011)。
作者简介
郝文婧,1999年9月生,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历史专业2018级在读本科生。
参考文献
[1]陈淑姣.凤翔泥塑代表性传承人技艺与传承梳理[J].创意设计源,2018(1):78-80.
[2]裴梦斐.凤翔泥塑的传承保护探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6(23):49-34.
[3]侯小春.凤翔泥塑的传承谱系研究[J].艺术学界,2012(1):14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