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NB-IoT的光伏电站监测系统

2021-09-07潘三博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2021年8期
关键词:运行状况电站单片机

李 琴,潘三博

(上海电机学院电气学院,上海 201306)

0 引言

太阳能因具有成本低、可再生、开发利用简单的优点而得到迅速发展,其中并网发电是其主要利用方式。光伏电站大部分都坐落在偏远地区,地势复杂,气候多变,因此监测系统必不可少[1]。现有的光伏电站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类型大都是固定的,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设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方便工作人员依据需求远程实时监测光伏发电站的运行状况,基于Tlink平台开发一套用户可自主设计的光伏发电监测系统尤为重要。

文献[2]对霍尔电流传感器进行了改进,使其能通过LoRa通信技术将数据上传至计算机,但该系统只能监测电流的变化。文献[3]介绍了一种基于NB-IoT的光伏阵列运行参数监测系统,监测数据为直流电压电流、光伏组件表面温度及光照强度,用户不能选择监测的数据,造成监测范围不够全面,不能观察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此外LoRa采用433/868 MHz免费频段进行传输,需另外建设基站且危险性高。NB-IoT已被3GPP授权,传输网络安全可靠,无需额外搭建基站。而且NB-IoT待机时间可达10 a,覆盖面积大且能满足海量用户信息获取需求,现已应用在智能电网、车联网、智能农业等领域[4]。光伏电站具有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故选用NB-IoT(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作为通信技术。本文提出了基于NB-IoT的光伏电站监测系统,该系统能自主选择监测数据并能实时监控光伏电站,减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减轻运维压力,提高发电效率。

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光伏逆变器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通过监测逆变器就能了解到整个系统的运行状况,光伏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逆变器本身就含有MCU能实时测得PV侧及电网侧各相的电流、电压、功率等数据,且能详细监测出系统的故障原因,如母线欠压、电网欠频、继电器故障等,相对于传统的超限警报,能更加细致找出故障原因,便于运维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因此,选取逆变器作为监测点。监测数据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取,使用户能合理利用数据并能更加全面监测系统,且能避免多余的数据传输浪费流量。

图1 光伏系统框图

基于NB-IoT的光伏电站监测系统框图如图2所示,其结构由感知层、通讯传输层、应用层构成。NB-IoT终端直接连接逆变器采集逆变器两侧的电压、电流等信号,NB-IoT终端构成感知层。通过通讯传输层的基站和NB-IoT平台接收采集的数据,将数据打包后发送给应用层。应用层中的服务器接收到NB-IoT平台推送的数据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并保存到数据库。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端实时查看光伏电站的运行状况。

图2 系统结构框图

2 系统硬件设计

2.1 主控制器电路设计

系统的硬件结构图如图3所示,主要包括电源电路、NB-IoT模块、STM32单片机、时钟电路及复位电路。电源电路负责给STM32单片机和NB-IoT模块提供3.3 V电压,逆变器与STM32单片机通信完成基本数据的采集,NB-IoT模块负责与云平台交互完成数据的上传。

图3 系统硬件结构图

STM32F103C8T6采用ARM 32位的Cortex-M3内核,工作频率最高可达到72 MHz,闪存为64 KB[5],其效率高、耗能低,所以选用STM32F103C8T6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

2.2 数据采集模块硬件设计

STM32单片机的串口与逆变器的通信接口经过MAX232电平转换后连接,采集逆变器所测得的数据。逆变器与STM32单片机之间通过Modbus RTU协议通信,STM32单片机对逆变器进行读操作即可获取数据,无需额外增加硬件。用户可以选择监测的数据类型,不同的PDU地址代表着不同的数据,只需对相应的地址进行读操作,改善了数据类型用户不能选择的难题,实现了监控数据自主化设计。

2.3 NB-IoT模块电路设计

NB-IoT通信模块选择可与众多终端设备进行连接的BC95-B8,采用LCC贴片封装,尺寸小、功耗低,在省电模式下电流功耗低至5 μA,几乎能满足所有物联网方面的应用需求。其工作在900 MHz,普通的移动SIM卡即可连接,无需申请专门的物联网卡。BC95-B8模块的供电电压范围为3.1~4.2 V,可与3.3 V供电的STM32单片机直接连接,BC95-B8模块包含射频电路、USIM卡座电路、稳压电路等,其硬件电路如图4所示。

图4 BC95-B8模块硬件电路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主程序软件设计

系统上电后,STM32单片机及NB-IoT模块进行初始化,尝试与NB-IoT网络连接,网络连接成功后STM32单片机周期性对数据采集点采集数据,采集完成后对标志位置位,STM32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Tlink平台,若标志位为true则完成了数据采集到上传整个过程。如果连接NB-IoT网络失败则继续连接,连接时间超过300 s系统重新上电,再次尝试连接,主程序流程图如图5所示。

图5 主程序流程图

3.2 数据采集软件设计

逆变器采用Modbus RTU通信协议与STM32单片机通信,串口的波特率必须与逆变器的一致均设置为9 600 B。首先进行串口初始化,STM32单片机向逆变器发送请求帧获取数据,若逆变器返回应答信号则STM32单片机对应答帧进行解析判断其是否有效。如果应答有效返回处理结果,无效则发出出错报警,其数据采集流程图如图6所示。

图6 数据采集流程图

3.3 数据上传软件设计

BC95-B8模块具有3种工作模式:在Active工作模式下,模块所有功能均可正常使用;Idle工作模式下,网络正常连接,能接收寻呼,BC95-B8模块处于浅睡眠状态,Active和Idle均能切换为另外2种模式;PSM工作模式下,网络断开,仅有RTC正常工作,不再接收寻呼消息,但模块可通过AT命令唤醒或者定时器超时后唤醒。

NB-IoT模块只在Active状态和Idle状态下接收数据,在PSM状态下不接收数据。本系统主要是收发数据,故采用Active模式,在无数据交互达到一定时间时进入Idle模式下,降低功耗。

NB-IoT的主要优势是低功耗,而CoAP是专门为低功率传输设计的,故选用CoAP协议作为BC95-B8模块与STM32之间通信的协议。CoAP采用异步通信方式,以UDP协议为传输层,数据包小、传输周期短,功耗低[6]。CoAP的数据传输格式如图7所示,报文含义如表1所示。

图7 CoAP传输格式

表1 CoAP报文含义表

STM32单片机将数据上传云平台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STM32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字符串,为发送AT指令做准备。STM32单片机通过串口向BC95-B8模块发送AT指令,BC95-B8模块通过CoAP信道将数据发送到云服务器,BC95-B8模块回复OK表明发送成功。在数据交互过程中,若60 s内未检测到回复OK,则判定为此次数据传输失败,再次发送数据;若返回错误,MCU延时20 s后再次尝试发送数据;若连续3次数据均发送失败,则进入异常处理流程。

图8 数据上传流程图

3.4 云平台

本系统采用Tlink平台,Tlink平台将传感器、网络、云平台联系起来,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灵活的搭建监测系统,现已应用在电力、车辆管理、远程开关等领域。它集成了TCP、HTTP、MB RTU、NB-IoT、CoAP等多种物联网协议。Tlink平台能保障数据的可靠性,即使云服务器发生故障,也可以将数据迁移到其他服务器上,保证数据不丢失,使系统能安全可靠的运行。

Tlink平台设计主要包括创建设备、设备连接等,BC95-B8模块的设置必须与创建设备的IP、端口、序列号等信息保持一致。创建设备时,传感器添加数据需与逆变器实际数据类型及映射计算方式相一致,用户可以依据实际需求批量添加多个数据,并可以为数据的显示顺序排序,增加了自主选择性。系统与Tlink平台连接成功后,可以通过电脑浏览器实时监测当前运行状况、故障记录、实时曲线、历史查询等信息。在手机Tlink微信公众号绑定账号后,可以在手机端监控运行状况。历史监测数据可以通过Tlink平台下载,便于工作人员分析运行情况及故障原因。

4 系统测试结果

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微信及电脑浏览器对Tlink平台进行访问,查看光伏电站的当前及历史数据。在Tlink平台上可以根据需求添加数据类型,实验选取电流、电压、功率作为监测数据,图9为11:39AM时刻手机微信公众号所监测到的数据。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的运行状况,当光伏电站出现异常时,Tlink平台提示运维工作者检修,并能查询历史报警时间、报警内容等信息,为查明故障原因提供帮助。运行期间监测的历史数据也可以查询并提取出来,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

图9 手机监测界面

5 结论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NB-IoT的光伏电站监测系统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实时采集光伏电站的运行数据,利用NB-IoT无线传输技术将数据传输至云平台,使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即可实时监测光伏电站的运行状况,实现便携式远程监测,保障了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且该系统具有功耗小、连接量大、数据传输安全可靠等优点,为NB-IoT在各领域大规模批量应用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运行状况电站单片机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基于单片机的SPWM控制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不当交易——以H省D市两年运行状况为研究样本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基于单片机的层次渐变暖灯的研究
基于单片机的便捷式LCF测量仪
首都路网 不堪其重——2016年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通期的北京路网运行状况
浙江省医疗机构药房托管前后运行状况分析
Microchip推出两个全新PIC单片机系列
塑编行业2013年运行状况分析及2014年趋势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