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21-09-07王雪巧刘雪芝韩晨鹏高海燕
王雪巧,刘雪芝,韩晨鹏,高海燕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 检验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前列腺疾病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前列腺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剧,前列腺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尽早对恶性病变进行诊断并给予对症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由前列腺上皮分泌的蛋白酶。PSA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会显著升高,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3]。但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均可引起PSA水平升高,故临床上通常将PSA与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f-PSA)进行联合诊断[4]。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清PSA、f-PSA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断前列腺疾病提供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8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患者及家属知晓本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①患者接受穿刺活检或病理检查,确诊为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癌;②患者入组前未接受手术治疗或相关药物治疗;③患者病历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近3个月内出现急性前列腺炎、尿路感染;②近3个月内使用5-α还原酶抑制剂治疗;③具备前列腺手术史;④资料不完整。脱落标准:不配合者。根据穿刺活检与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前列腺炎组(76例)、前列腺增生组(65例)与前列腺癌组(39例)。前列腺炎组年龄48~75岁,平均(71.42±3.49)岁。前列腺增生组年龄46~74岁,平均(71.58±3.36)岁。前列腺癌组年龄51~75岁,平均(72.64±3.83)岁。另选同期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体检的40名健康志愿者纳入对照组,年龄51~73岁,平均(70.94±3.51)岁。4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穿刺活检方法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置入直肠超声探头,观察内外腺边界是否清晰、前列腺包膜是否完整、是否出现异常血流信号,并测量前列腺各直径。若发现结节则需记录结节位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是否钙化、血流信号等指标。患者血清PSA≥10 μg·L-1或处于4~10 μg·L-1且f-PSA/PSA值<0.16提示可能为前列腺癌,需进行穿刺活检。选用前列腺12针法穿刺,即在前列腺两侧外周带外侧尖部、中部、底部各穿刺1针,前列腺两侧正中线尖部、中部、底部各穿刺1针,将获取的标本采用甲醛固定并及时送检。
1.3 血清PSA、f-PSA水平检测方法采血前10 d,受检者均禁止性生活。清晨采集各组受检者5 mL空腹静脉血,常规离心(转速为3 5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采用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美国BECKMAN,DXI800型)及其配套产品检测受检者血清PSA、f-PSA水平,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各项操作步骤。
2 结果
2.1 PSA、f-PSA、f-PSA/PSA与对照组、前列腺炎组和前列腺增生组比较,前列腺癌组血清PSA、f-PSA水平较高,f-PSA/PSA值较低(P<0.05);与对照组和前列腺炎组比较,前列腺增生组血清PSA、f-PSA水平较高,f-PSA/PSA值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炎组血清PSA、f-PSA水平较高,f-PSA/PSA值较低(P<0.05)。见表1。
表1 不同受检者血清PSA、f-PSA、f-PSA/PSA比较
2.2 血清PSA、f-PSA、f-PSA/PSA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效果与单独检测血清PSA、f-PSA水平比较,f-PSA/PSA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更高(P<0.05);f-PSA/PSA值相应的曲线下面积大于PSA和f-PSA相应的曲线下面积,PSA相应的曲线下面积大于f-PSA相应的曲线下面积(P<0.05)。见表2。
表2 血清PSA、f-PSA、f-PSA/PSA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效果比较
3 讨论
前列腺疾病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前列腺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前列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该病潜伏期长、病死率高,疾病初期患者通常无典型症状,确诊时通常已进展至中晚期[5]。约70%的前列腺癌患者确诊时已发生骨转移[6]。这表明早期诊断对提高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当前,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金标准为病理检查,但前列腺癌患者多为中老年男性,患者的机体功能普遍下降,穿刺活检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7]。前列腺钙化或增生会对取材过程产生一定影响[8]。故临床上通常通过血清学或影像学检查进行初筛,对高度疑似前列腺癌的患者再进行穿刺活检或病理学检查。
上世纪70年代末,PSA首次被分离出来之后被诸多研究证实在前列腺癌临床筛查、辨识、分期与预后评估方面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9]。PSA是由前列腺导管上皮细胞与腺泡细胞产生的具有类胰凝乳蛋白酶活性的单链糖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清、前列腺液、精液、尿液与前列腺组织中,主要以PSA、f-PSA与抗糜蛋白酶复合物的形式存在。通常情况下,PSA在血清中水平极低。发生前列腺疾病时,PSA分泌量显著增加。前列腺癌或炎症等导致前列腺管原有的完整性遭到破坏,大量PSA进入到血液中,故PSA在血清中水平越高提示患前列腺癌的风险越大[10]。但PSA无肿瘤特异性,其血清水平可受到前列腺穿刺、导尿管刺激、前列腺按摩等因素的影响,单纯检测血清PSA水平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且无法有效区分前列腺良性病变与前列腺癌[11-12]。血清PSA水平处于4~10 μg·L-1的诊断灰区时诊断性不强,但多数患者血清PSA水平处于该范围内,而此时f-PSA/PSA值能有效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良性疾病[13]。f-PSA/PSA值可以提高PSA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度,尤其对血清PSA水平处于4~10 μg·L-1时的意义重大[14]。
本研究表明,与对照组比较,前列腺炎组、前列腺增生组、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PSA、f-PSA水平较高,f-PSA/PSA值较低。这提示前列腺疾病患者的血清PSA水平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在本研究中,与单独检测血清PSA、f-PSA水平比较,f-PSA/PSA值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更高。这提示PSA与f-PSA联合可以有效提高前列腺疾病的检出率,与于喜梅[15]研究结果一致。但是,本研究样本较少,无法对患者血清PSA水平进行分类处理,无法有效体现f-PSA/PSA值在PSA诊断灰区的价值。在后续研究中,仍需适当扩大研究样本,根据患者血清PSA水平进一步分组,探讨PSA对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血清PSA、f-PSA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列腺疾病情况。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前列腺疾病诊断的准确性,为前列腺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