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2021-09-07李新节王新会苏静赫梦芳
李新节,王新会,苏静,赫梦芳
(1.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驻马店 463200;2.确山县妇幼保健院 妇产科,河南 驻马店 463200)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后最常用的补救措施,可安全有效地终止妊娠,且简便易行,但会对育龄妇女生殖健康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如可引发子宫颈损伤、宫腔或子宫颈粘连、生殖道感染、子宫内膜异位、经血潴留、抑郁及自杀倾向等[1]。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人工流产术日趋成熟,接受人工流产术者逐渐增多。有研究表明,我国行人工流产术者每年800~1 300万人,而重复流产者占比在50%左右,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2]。研究指出,人工流产术后开展关爱服务,可提高女性避孕积极性,减少重复流产发生[3]。因此,积极探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相关影响因素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选择育龄妇女170例,旨在探讨人工流产现状及相应影响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4月确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70例育龄妇女,年龄18~38岁,平均(27.79±4.68)岁,受教育程度56例初中及以下,76例高中或大专,38例本科及以上。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年龄18~40岁;②自愿接受人工流产,孕周<10周,无人工流产禁忌证;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严重器官疾病;②合并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生殖器官畸形;③合并严重贫血、凝血功能异常、手术禁忌证。
1.3 研究方法
1.3.1调查方法 严格保密原则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70例育龄妇女进行调查,内容涵盖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收入状况、年体检次数、首次性生活年龄、人工流产情况等;根据是否存在人工流产史分流产组(48例)和未流产组(122例)。
1.3.2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进行培训,确保调查员合格;调查前预先检查问卷,若发现问题立即完善、修改;调查期间避免采用诱导性提问,审核员严格审核每份问卷,检查问卷逻辑性、完整性,若不合格及时返回、补充;收回问卷后,通过双人、双机录入,同时检验问卷逻辑性、一致性。
1.4 观察指标(1)人工流产现状。(2)流产原因。(3)单因素分析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相关影响因素。(4)多因素分析孕龄妇女人工流产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以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人工流产现状170例育龄妇女中,122例无人工流产史,31例人工流产1次,13例人工流产2次,3例人工流产3次,1例人工流产≥4次,人工流产率为28.24%(48/170)。见表1。
表1 人工流产现状(n,%)
2.2 流产原因育龄妇女人工流产原因包括胎儿质量不好、未采取避孕措施、避孕失败、改变生育计划、不符合生育政策,其中未采取避孕措施、避孕失败为人工流产主要原因,占比为33.33%、47.92%。见表2。
表2 流产原因(n,%)
2.3 单因素分析流产组年龄、收入状况、职业与未流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产组与未流产组受教育程度、首次性生活年龄、每年体检次数及婚前性行为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单因素分析[n(%)]
2.4 多因素分析以育龄妇女人工流产为因变量,以婚前性行为、年体检次数、首次性生活年龄、受教育程度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婚前性行为、首次性生活年龄<19岁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年体检次数≥2次、本科及以上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4。
表4 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人工流产是一种消极非意愿妊娠补救措施,不利于女性生殖健康,亦是导致继发性不孕的重要原因。据国家人口计生委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流产病例居世界第1位,且具有年轻化、时间间隔短、次数多等特点[4]。这彰显了我国生殖卫生及避孕知识普及严重不足。故积极探讨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相关影响因素,做好术后关爱服务极为重要。
本研究显示,170例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为28.24%,未采取避孕措施(33.33%)、避孕失败(47.92%)为人工流产的主要原因。这表明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率较高。随着现代社会不断进步,人类思想日渐开放,而部分女性缺乏生殖健康认知及自我保护意识,故人工流产率较高;一部分人常伴有侥幸心理,不采用避孕措施,且即便避孕,也常以体外排精、使用安全套、计算安全期为主,故易导致避孕失败,增加人工流产风险[5]。另外本研究经单因素分析显示,受教育程度、首次性生活年龄、每年体检次数、婚前性行为人工流产重要影响因素,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婚前性行为、首次性生活年龄<19岁为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年体检次数≥2次、本科及以上为其保护因素。受教育程度高、自我保护及自我健康意识较强有利于自主了解生殖健康知识,增强避孕认知;年体检次数≥2次可显著提升女性生殖健康认知,帮助树立自我保护、自我健康意识,因此,人工流产风险较低[6]。女性首次性生活过早、婚前性行为可延长第1个孩子抚养时间,继而会暴露于长期性生活中,由于日常难以坚持避孕,故会增加人工流产率[7]。另外有调查显示,妇女首次性生活时年龄越大,流产风险越低[8]。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因此,婚前性行为、首次性生活年龄小易导致人工流产发生。
综上,孕期妇女人工流产率较高,而每年体检次数、受教育程度、婚前性行为、首次性行为年龄为其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临床需尽早明确以上因素,开展有效干预措施,保障女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