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神经功能的相关性
2021-09-07左文豪
左文豪
(鲁山县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300)
1990—2016年全球脑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但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脑梗死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脑梗死作为造成当今社会老年人群丧失生活能力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危害患者健康[1]。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在小血管阻塞、局部炎症反应及心源性栓子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局部脑组织出现的血液供应不足,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缺血缺氧情况,使得脑神经失去血液供应,出现不同程度神经功能损伤[2]。脑梗死发生后,机体内环境和代谢紊乱,激活颅内免疫应答,引起大量炎症因子释放,会对血管内皮细胞连接紧密性造成破坏,从而增加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等通过受损的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脑实质,进一步加重脑损伤[3]。本研究就脑梗死患者体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相关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鲁山县人民医院在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收诊的117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将同期117名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67例,女50例,年龄58~82岁,平均(65.65±7.16)岁。对照组男64例,女53例,年龄55~85岁,平均(65.74±7.09)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经《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确定为脑梗死;②无精神病史,且愿意配合研究。(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血管疾病;②严重肿瘤。
1.3 检测方法所有研究对象入院后做检查,采集清晨空腹外周静脉血5 mL,常温下离心,分离上清液2 mL,低温保存,使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量血清IL-6、IL-17水平。
1.4 观察指标(1)观察组患者根据入院时NIHSS评分分组,量表包括意识水平、感觉、语言、共济失调等11项条目,轻度组评分<7分,中度组评分7~15分,重度组评分>15分,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内科医生做出判断。(2)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3)NIHSS评分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
2 结果
2.1 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组血清hs-CRP、IL-6、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2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17水平比较,重度组高于轻度组、中度组,中度组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2.3 相关性分析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17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465、0.567、0.483,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多因素下出现的脑内血液供给障碍,进而出现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脑血流中断片刻就会对神经细胞造成不可逆损伤。脑梗死病灶由缺血中心及周围缺血半暗带组成,缺血半暗带是局部缺血造成的炎症,引起脑损伤的关键部位,虽然半暗带损伤,但仍有大量存活的神经元,及时做出有效判断,实施科学、有效治疗,对逆转脑组织损伤意义深远[5]。因此,就不同程度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做研究,利用炎症因子合理判断脑梗死病情程度,并以此思路早期阻断炎症因子通路,可作为治疗靶点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患者血清中hs-CRP、IL-6、IL-17水平较正常人群高,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血清中hs-CRP、IL-6、IL-17水平依次升高,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17水平与病情程度呈正相关。
hs-CRP作为一种机体组织损伤时出现的反应蛋白,可通过炎症系统、凝血纤溶系统及补体系统发挥作用,损伤内皮细胞,形成的血栓、斑块扰乱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引起缺血性脑病。hs-CRP在正常机体中水平低且稳定,在脑梗死患者中表达升高,与脑组织、脑血管损伤出现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内皮炎症有关,直接参与到动脉粥样硬化中,引起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血清中hs-CRP的水平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病情程度关系密切。其作为一种特异性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能够反映疾病的炎症反应强度。正常人群血清中hs-CRP极低,在受到创伤或发生炎症反应时水平明显升高,是急性炎症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时相蛋白因子之一,可以激活补体途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损伤[7]。
IL-6有多种免疫调节功能和强烈的趋化作用,产生的活性氧化代谢产物可损伤脑组织细胞,其在机体内大量释放,产生炎症级联反应,是脑梗死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8]。同时IL-6与机体的免疫反应、神经缺损性损伤关系密切,可促进患者局部发生凝血,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因此IL-6水平过高提示脑梗死程度较严重[9]。IL-17也是一种与机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相关的促炎症因子,作为Th细胞亚群,其能促进T细胞活化增殖,促进IL-1、IL-8、TNF-α等炎症因子释放,使得脑梗死患者斑块性质发生改变,IL-17持续升高加重脑梗死患者脑部损伤、低氧症状[10]。
任彩霞等[11]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清hs-CRP、IL-6和TNF-α之间联系做研究,结果也证实脑梗死与炎症因子之间的正向关系,提示临床诊断和治疗脑梗死时应注意炎症因子水平。也有研究表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作为一种高半胱氨酸硫内酯,在蛋氨酸、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产生,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增强血小板功能的作用,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内皮,在脑梗死病理改变过程中刺激机体释放大量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加快脑动脉粥样硬化,加重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炎症应激反应,也是反映脑梗死损伤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12]。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IL-6、IL-17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越高,脑损伤程度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