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识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2021-09-07洪天峰

企业文化 2021年21期
关键词:资本因素文化

文|洪天峰

要想构建起一种人力资源的管理模式,到底应该怎么做呢?现代企业管理人,不但和两三百年前大不相同,即便是和三十年前相比,甚至和十年前相比都有明显的区别,所以要去了解时代背景。

在农业经济社会,财富增值主要来自于对土地的控制,是土地雇佣劳动。而工业经济社会,财富增值主要来自对资本的支配和资本的积累,是资本雇佣劳动。我们现在进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而知识经济社会财富增值的特色,是财富主要来自于取得知识的人的自愿合作,使各人的知识在共享、分享中产生知识创造,所以是知识雇佣资本。这时,管理必须要强调的是,人在创造企业业绩和股东价值。所以,华为为什么实行全员持股制度?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知识雇用资本,这在华为《基本法》里也有体现。所谓的知识雇用资本是指,资本、劳动、企业家,包括知识都是创造者,但我们要对知识有所承认。工程师群体是华为最重要的掌握知识的人,虽然他们没出资,但也应该获得相应的股份、股利和股息,所以,他们也应该持股。因此,在知识经济中,企业价值增值的源泉,正在从物力资本转向人力资本,从有形资产转为无形资产。这就涉及到企业如何看待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在传统管理的会计理论当中,把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当成直接人工费用,把研究开发投入看作期间费用。这时,成本和费用是减利因素。所以,如果我们把人看作成本,企业要想提高利润,完全可以采用裁员的方式,同时人才能从研发投入大幅度降低,利润可能实现。但是这样可行吗?显然不行。因为,我们面对的不是最小化的问题,而是把人看成是投资,是一个最优化的问题。最优化所需要的管理的难度和精细化程度都提高了。而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之一。

那么,什么是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是存在于公司内,用来创造不同优势的知识,或是公司员工满足客户需要的能力。在企业市场价值的构成中,无形资产的潜在价值占比大幅上升,必须加以开发。无形资产分为人力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等等。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企业的员工和干部。华为最为人道的管理变革恰恰是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当中的,而体现于业务流程重整上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和信息资本。这样的两个变革主要是由组织资本支撑的。而组织资本就是文化、领导力、协调一致、团队工作和变革。没有这样组织资本支撑,人力资本和信息资本的变革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而这样的组织资本的构建,更多要依靠企业家,而不是人力资源部。

相应的,我们的管理理念也要变革。在工业经济时代,管理主要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主要靠愿景、价值和氛围来引领,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事业理论的原因。因为处于不同的时代,价值是由人来创造的,而不是机器和厂房。而传统的管理系统显然无法处理如此复杂的价值创造的过程。

除了时代背景以外,还存在一个环境因素。中国文化的底色与西方社会不同。以中、日、美三国的管理模式为例。美国式的管理注重能力,尊重科技知识,追求卓越。强调规章制度,崇尚竞争。日本式的文化遵循义利并举的经营方针和家族主义组织形式,是和为贵的人际交往方式,拥有强烈的集体责任意识和道德导向的领导风格。中国式管理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注重伦理道德。重权利,轻责任,强调公平。重讨论,轻行动;重综合,轻分析;重他人,轻自己;重形式,轻内容。因此,中国企业需要在本土文化的基本背景色之上描画属于自己的蓝图,所以需要调整背景色,使之与我们需要构建的图画相协调。这个过程有如在山地上种庄稼,企业不能消极怠惰,因陋就简,必须先将小坡上乱石丛生的小块土地开垦平整成为能够耕种的田地。如果没有这一步,田地不但不能规模化,甚至根本不能种出庄稼来。但是,在环境层面,我们能控制的部分是很少的。全球的政治、经济、地域、行业环境是无法改变的,甚至企业内的历史沿革、精神基础、人员素质和物质环境也已经既成事实,只能从企业的核心着手。企业的一切作为都要首先从核心层入手,所以,我们的文化、理念、价值观、事业理论等等,都要首先在核心层达成共识。之后,才能通过宣贯,通过制度体系,把它们渗透到更大的层面上去。

此外,在涂画观念、行为、习惯、规范和氛围等文化背景色的时候,既要照顾到时代的环境,我们要照顾到传统与社会文化。所以,要想让一幅蓝图符合我们的审美,符合企业的价值观,确实考验着管理者的水平。“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企业文化也不等同于文体活动,不是团建、聚餐和旅游能解决的问题。这类活动尽管有它的必要性,但却不能成为重点,最多起到一种补充作用。而中西方的组织文化差异如此巨大,必须首先要了解差距,然后向世界范围内的标杆企业学习。

那么,学习西方企业的管理,事实上就是要改造中国文化的背景色。尽管全球化的时代可能会终结,但优秀的文化不会消失,世界的互联互通终究还是必要的,所以,我们还是要寻求最大限度的互相融合。而在中国文化的基因之上,包括我们的民族性格,包括中国人对情理法的理解,比如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绳之以法,都是将“法”放在最后的。这样,企业在建立流程和运作规则的时候,就会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企业强调的是以客户为中心,但中国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官本位思想,都导向了“眼睛对着老板,屁股对着客户”的行为,这恰恰是与以客户为中心相左的,二者是格格不入的。那么,我们如何去打破这种传统?仅仅是鼓励员工“屁股对着老板”就能做到吗?老板嘴上说的是一套,心里面想的还是以自己为中心怎么办?中国人还有面子文化、羞耻文化和内疚文化等等。羞耻是当别人对你的自尊心造成伤害时感觉。内疚是做错事以后,人的内心产生的负罪感和责任感。所以,羞耻文化是知耻才能近乎勇,所产生的是被动推力。而内疚文化是度己及人,顾全大局,所产生的是主动推力。因此,中国人对外不能驳人面子,向内要自律、自省。这样的文化中自然包含了传统的美德,它使我们善于学习和改正。但从总体效果来说,其实都是一种抗拒的文化,是一种把自己装到壳子里的,不开放的文化,确实都是需要改造的。

同时,在个体层面,员工与以前也大不相同。美国公众议事日程基金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现代员工对工作有十种要求:1.和尊重自己的人一起工作;2.工作要有趣味;3.工作能力出色能受到表扬;4.有机会提高自己的技能;5.为那些能倾听自己意见的人工作;6.有独立思考的机会;7.能看到自己工作的最终结果;8.为有水平的经理工作;9.不希望干太容易的事情;10.对所发生的情况感到十分了解。而美国企业的管理其实也并没有特别高明,都是一些基础的方法。通过调查,能够看到我们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情况,他们有哪些基本诉求,有哪些差距存在,然后给出改变差距的举措。所以,企业要去管理员工、激励员工,首先就要知道他们的需求,并把这样一些需求与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因为员工的诉求与以前大不相同了,所以,对企业来说,更应当重视激励而不是压制,要重视心理契约。我们遵守心理契约,就能够给予大家以安全感。

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激励的理论。激励的著名理论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他指出,人有生存、安全、社会、尊重以及自我实现等五种需要。另一个重要的激励理论是美国学者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他认为,企业中存在满意和不满意两种因素。满意因素可以使人得到满足和激励,因此是激励因素。而不满意因素容易使人产生意见和消极的行为,因此也称保健因素。他认为这两种因素是影响员工绩效的主要因素。换一种说法。保健因素就是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意情结的因素,包括了薪资、监督、地位、安全、工作环境、政策与管理制度以及人际关系等等,是企业在人才领域的市场竞争力。而激励因素是指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的因素,包括工作本身、赏识、提升、成长的可能性、责任和成就等等,是企业独特的文化和对员工价值的认可。

对于中国企业目前的发展来说,保健因素的存在是对企业最基本的要求,不可或缺。以这样的激励理论为依据,企业面向员工形成激励制度的时候,就要分析和设计,哪些是保健因素?哪些是激励因素?比如某些西方企业既有咖啡吧,也有休息室,这些都属于激励因素,但员工在选择一家企业初期,更多注重的是保健因素。因此,企业必须要了解,是谁在与我竞争人才?我能否做得比竞争对手更有吸引力?当然,员工能不能长期为企业服务,会更加在意激励因素。所以,在对人才选择“用”和“留”的不同阶段,人和资源管理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存在变化的。比如,美国企业对性骚扰持零容忍的态度,因为它违背了人的安全需求,从保健因素的角度看,这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还有公司的政策,嘉奖,以及更大的挑战等等,要如何设计到企业的激励政策当中,就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挑战。

所以,什么是专业化的管理?它不是表面化的,而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对专业理论的掌握之后在现实当中的合理运用。而从时代层面,从环境层面,从个体层面,都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企业文化,包括更加注重组织制度建设。而企业文化是组织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的内容。比如,未来,组织要进行流程建设,而流程是死的,我们的流程建设者们会不会陷入到只对流程负责,不对结果负责的思维定势当中呢?会不会落入只对过程负责,只对职位说明书负责,不对解决问题负责的教条主义陷阱呢?要想防止这样一些问题的出现,唯有在企业文化上下工夫,才能有效地防止或者弥补组织要素的不足。

猜你喜欢

资本因素文化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谁远谁近?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