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监测与评价

2021-09-07何健文黄志宇刘建明

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珠海市高技术珠三角

幸 雯,何健文,黄志宇,刘建明

(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广东广州 510033)

“十三五”时期是珠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期。为摸清珠海市创新发展的基本现状,本文借鉴国内外创新评价体系构建成果,结合珠三角各市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任务,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标评价体系,测算近4年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综合指数,并以其中若干项指数作关联分析,以期形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研究结论,供决策参考。

1 理论基础

1.1 区域创新体系的主要内容

“区域创新体系”概念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库克(Philip Cooke)[1]于1992年提出,是指一个区域内有特色的、与地区资源相关联的、推进创新的制度组织网络。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区域创新体系”一词,主要代表有:胡志坚等[2]将区域创新系统定义为由参与技术发展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组成,并由市场中介服务组织广泛介入、政府适当参与的一个创造、储备和转让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相互作用的创新网络系统;黄鲁成[3]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指在特定的经济区域内,各种与创新相联系的主体要素(创新的机构和组织)、非主体要素(创新所需要的物质条件)以及协调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制度和政策网络;柳卸林[4]认为区域创新系统是一个地区内由各类创新主体形成的制度、机构网络,其目的是推动新技术的产生和使用。

国内外学者对区域创新的定义有差异也有共性,如对于区域边界的界定,有的学者对创新区域有明确的边界,有的则将区域界定为特定经济区域内;对于创新主体的特性,有的学者认为创新主体突出的是主体性,有的更强调网络性和联系性;对于创新体系的目的,大部分学者认为建立起来的区域创新体系有利于推动新知识的流动、新技术的更新转化、新产品的产生等。这些研究成果使创新的变量延伸至空间维度,赋予区域创新新的内涵,奠定了后续学者开展区域创新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1.2 区域创新评价的主要方法

目前,国际上已开展了一系列监测和评价区域创新发展能力和水平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报告。欧盟委员会[5]每年发布《欧洲创新计分牌年度报告》,该报告采用27项指标对欧盟、中、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创新绩效进行比较,评估各国和地区的相对优势和弱点。《全球创新指数》则通过评估制度和政策、基础设施、商业和市场的成熟度及人力技能等方面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6]。这些指标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综合反映了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在创新方面的优劣势、能力和绩效。

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创新评价报告是《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该报告构建了创新环境、创新资源、企业创新、创新产出和创新绩效等5个要素的监测指标体系,衡量区域的科技发展水平[7]。此外,部分先行地区基于具有地方特色的编制思想和方法,形成了反映地方创新成效的监测指标体系,例如《北京创新驱动发展监测评价结果报告》,从创新要素、创新驱动、创新发展3个方面对北京市创新驱动发展水平进行监测评价[8];《上海科技创新中心指数报告》全面监测上海科技创新发展的总体进程[9];广东省也相继出台“珠三角规划纲要四年大发展和九年大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与创新发展相关的工作考核体系,监测省内各地指标完成情况及政府创新驱动发展工作绩效。

2 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数构建

2.1 指标选取

借鉴国内外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经验,结合各市创新驱动发展近期重点工作任务所关注的重点指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其他主要指标,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标评价体系,突出珠三角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的横纵对比,对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情况及创新驱动发展工作考核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该指标体系结合了珠三角创新驱动发展特点,以科技创新链条中各创新环节为主线,以科技发展要素为分析维度,构建形成涵盖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高技术产业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的基础指标均为正向指标(见表1)。其中:

表1 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标体系

社会经济发展指数衡量经济质量、产业结构、人才培养的综合水平,主要包括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和教育经费支出共4个具体指标。

创新投入指数用于衡量创新的人力投入、财力投入的综合水平,主要包括全社会R&D经费、全社会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和每万从业人员研发人员数量4个具体指标。

创新产出指数用于衡量专利产出、技术合同等创新成果的综合水平,主要包括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共4个具体指标。

高技术产业指数用于衡量高技术产业、新兴企业的综合水平,主要包括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地区出口总额的比重、高新区营业收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共4个具体指标。

2.2 指数测算

本研究的评价方法采用标杆法,对基础指标无量纲化处理,运用逐级等权法进行权数分配,分层逐级加权综合,进而得出总指数和分项指数。

2.3 数据来源

为研究区域经济创新发展能力,本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公开出版的统计年鉴和政府报告,主要包括《广东统计年鉴》《广东火炬统计年鉴》和广东科技统计指标数据库等。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数所用的测算数据年份为2018年。

3 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数分析

3.1 指数结果说明

经测算,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数为63.57分,比2017年提高3.62分。从指数得分来看,社会经济发展指数为65.75分,比2017年提高0.48分;创新投入指数为65.83分,比2017年提高0.84分;创新产出指数为61.10分,比2017年提高10.09分;高技术产业指数为61.61分,比2017年提高3.08分。

从分项指标排位来看,社会经济发展、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高技术产业在珠三角9市分别为第4位、第3位、第4位和第5位。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指数排名保持稳定;创新投入指数领先优势明显,居四大指数前列,且排名连续3年上升,表明珠海市的创新投入具备一定优势,其规模和强度为开展创新活动提供重要保障;创新产出指数排名有所回落,但增量大于其他分项指数,表明珠海市近年创新成长较快,创新活跃度显著提高;高技术产业发展持续位居中后段,但提升幅度均维持在0.8分左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与珠三角地区城市对比,近4年来,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指数显示了稳定、较快的提升趋势,与领先地市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20年,珠海市创新驱动发展指数与排名靠前的深圳市、广州市的指数值分别相差33.64分、15.53分,与这两市的分差较2017年分别缩小3.49分、0.59分。

3.2 指数结果应用

3.2.1 社会经济发展与创新投入的关联分析

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宽松有序的空间,也为持久的创新投入提供资金来源。珠海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创新投入指数分别位居珠三角9市的第4位和第3位,社会经济发展与创新投入在珠三角地区内的水平相当。以指数值来看,珠海市的创新投入指数与社会经济发展指数的比值达到1.00,在珠三角9市中排第4位,超过广州市(0.76)、佛山市(0.94),这表明珠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为其创新投入得以维持较高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见图1),这得益于珠海市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较大、人均生产总值较高等因素。

图1 珠三角各市社会经济发展指数和创新投入指数对比情况

3.2.2 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关联分析

珠海市创新投入指数位居珠三角9市第三,创新产出指数居第四,均处于珠三角中上游水平。从指数值看,珠海市的创新投入指数与佛山市、东莞市、广州市相近,而珠海市的创新产出指数远低于广州市,仅略高于佛山市、东莞市;珠海市的创新产出指数与创新投入指数的比值为0.93,高于佛山市(0.85),但低于东莞市(0.95)和深圳市(0.96),更远低于广州市(1.14)。这表明,珠海市的创新效率仍处于珠三角地区的第二梯队,与省内一线城市相比仍有较大距离(见图2)。

图2 珠三角各市创新投入指数和创新产出指数关联情况

3.2.3 创新产出与高技术产业的关联分析

珠海市的创新产出指数位居珠三角9市的第4位,高技术产业指数居第5位,创新产出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排位基本一致。从指数值来看,珠海市的高技术产业指数与创新产出指数的比值达到1.01,高于佛山市(0.93),但低于东莞市(1.17),仅排在珠三角9市的第6位。这表明珠海市迫切需要巩固、延伸创新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对于壮大高技术产业规模的支撑作用仍需进一步加强(见图3)。

图3 珠三角各市创新产出指数和高技术产业指数对比情况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构建创新驱动发展监测指数,对珠海市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创新投入、创新产出、高技术产业发展进行量化研究,然后对其中若干项指数作关联分析,并将关联结果与珠三角其他地市进行比较。本文的主要结论是:珠海市拥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有利于其创新投入的持续增长,但创新效率、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表现相对滞后。“十四五”时期,珠海市应充分利用产业升级进程较快、工业企业生产效率较高等优势条件,进一步优化创新投入的方向和结构,提高创新效率,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水平。

猜你喜欢

珠海市高技术珠三角
养殖面积逐年减少!珠三角这条鱼曾风靡一时,为何现在渔民都不愿养殖它?
2021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
黄昏
制造业“逃离”珠三角?
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进入施工期
珠海市检察院依法对卢子跃案提起公诉
赚钱
寻找快乐
欧阳明高技术控的产业情怀
航天项目管理——高技术复杂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