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楠种实性状表型多样性与环境地理因子的关系1)

2021-09-07欧汉彪董利军李娟林建勇梁瑞龙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1年8期
关键词:横径种源表型

欧汉彪 董利军 李娟 林建勇 梁瑞龙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南宁,530002) (融水县国营贝江河林场) (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种实表型是植物生命史的一项重要特征,决定了天然建群及群落演替。由于不同种源分布范围广,地理气候差异大,长期自然选择过程中,遗传、环境多样性综合影响植物性状,使其具有丰富的表型多样性[1]。林木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于3个因素:林木不同的生长环境、林木间的遗传差异、林木基因型与林木生长环境间的相互作用[2]。植物种实的表型性状是植物分类学上重要的辨别依据,具有稳定的遗传特征,不易受区域环境影响,有力的反映群体遗传规律、环境变异特征。目前,国内外研究了文冠果(Xanthocerassorbifolia)[3]、蒜头果(Malaniaoleifera)[4]、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5]、西伯利亚杏(Armeniacasibirica)[6]、油茶(Camelliaoleifera)[7]、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8]、砂生槐(Sophoramoorcroftiana)[9]、枫香(Liquidambarformosana)[10]等阔叶树种的种实表型性状,为不同树种种质资源收集及利用、遗传选育奠定了基础。

闽楠(Phoebebournei)是樟科(Lauraceae)楠属植物,主要分布长江中下游以南,如福建、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重庆、广东、广西等地区,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闽楠花期在4月,果实于10月中旬—11月中旬成熟,果形呈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1~1.5 cm,直径6~7 mm,成熟时由青变紫黑,表面光滑。国内对闽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包含造林[11]、栽培[12]、天然林[13-14]、光合特性[15]、木材材性[16]、遗传基因[17]等方面,李娟等[18]对9个闽楠种源的种子形态特征、营养成分进行了研究,但未研究环境地理因子对9个闽楠种源种实的影响。本研究对闽楠天然分布区内14个种源的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研究,探索种源间及种源内变异来源的规律,研究闽楠种实与环境地理因子的关系,探究区域环境对表型性状的影响机制,以期为闽楠种质资源保存、利用、开发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群体选择及试验材料采集

于2016—2019年,采集全国闽楠天然分布范围内9省(区、市)35个种源365个单株的闽楠树果实。母树选择结实良好、生长健壮的优良单株,株距100 m以上。果实成熟时,各单株采果2 kg以上,带回实验室进行果实表型数据测量,之后洗净果皮、果肉,自然阴干,进行种子表型数据及种子质量测量。由于闽楠天然种群数量极少,种群规模存在差异,同时满足至少5株株距100 m及单株采果2 kg的种群有限,所以从35个种源中选取14个具有代表性且满足条件的天然群体,平均每个种源采集8.2株,12月完成全部果种的采集,各种源地理因子见表1。

表1 闽楠14个种源地理气候因子

1.2 表型测定

每个种源选取单株数量如表1所示,每个单株随机取60个果实,用游标卡尺对果实、种子的纵径、横径进行测量,随机取1 000粒种子测量种子质量,重复3次。

种形指数=种子纵径/种子横径;

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横径。

1.3 数据分析

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巢式分析、LSD多重分析,采用Canoco5.0软件进行RDA分析,采用R3.6.1软件分析热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闽楠种实表型性状

巢式方差分析将闽楠种实性状变异分为种源间、种源内、机误3个部分,以每部分的方差分量比例反映闽楠的变异来源。

由表2可以看出,闽楠种实的表型形状在种源间、种源内均表现出极显著差异。闽楠种实性状的表型分化系数处于52.43%~84.72%,均值为70.83%,果实纵径的表型分化系数最大(84.72%),种子横径的最小(52.43%)。种源间的方差分量占总变异的46.31%,种源内占18.93%,随机误差占34.76%,表明闽楠种实表型变异主要为种源间变异,种源间种实表型多样性大于种源内。

表2 闽楠树种子与果实方差分量及种群表型分化系数

对种源内种实各性状进行多重比较,由表3可知,所有种实表型性状在种源内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福建明溪的种子纵径最长,湖南永顺的最短;广西全州的种子横径最宽,福建建瓯的最窄;湖北来凤的种子质量最重,江西井岗山的最轻;福建建瓯的种形指数最高,贵州从江的最低;江西崇义的果实纵径最长,湖南永顺的最短;福建建瓯、延平的果实横径最宽,江西井岗山的最窄;江西崇义的果形指数最高,湖南永顺的最低。

表3 闽楠种实性状种群内的多重比较

对种源间的闽楠种实表型性状变异进行分析(表4),结果表明:所有性状中,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最高(13.33%),果实横径的变异系数最低(7.03%)。不同种源间种子纵径、横径、种子质量、种形指数的变异系数均高于果实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表明闽楠种源间种子变异程度高于果实。

表4 闽楠种实性状的变异系数

对种源内闽楠种实表型性状变异进行分析(表5)。结果表明,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值变化幅度为0.31%~13.96%。种源内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与种源间的存在差异,其中,种子横径最大(9.23%),种子质量最小(2.13%),表明种子横径变异最丰富,种子质量性状最稳定。从种实性状来看,种子质量的极差最大(7.60%),其中湖南沅陵的种子质量最大,广西全州的最小。果形指数极差最小(3.91%),其中湖南金洞的果形指数最大,江西崇义的最小。不同种源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其中湖南永顺种源的平均变异系数最高,为7.62%;福建延平最低,为4.93%。福建延平每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均小于湖南永顺,表明湖南永顺种源的变异最为丰富,而福建延平种源的变异最稳定。

表5 闽楠种实性状种群内的变异系数

2.2 闽楠种实表型性状与环境地理因子相关性

乔木适应生长过程中,不同种源的种实表型性状指标受地理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种实表型性状指标与地理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冗余分析。根据RDA模型对种实性状特征及地理环境因子进行排序(表6)。Monte Carlo 检验表明,典范轴整体显著性检验表现为极显著(P<0.01),表明RDA排序结果可信,可以较好地解释种实性状与环境地理因子间的关系[18]。年降水相关性极显著,解释率达29.3%,贡献率达55.6%,表明年降水与闽楠种实表型性状相关性最强,为关键影响因素;经度、海拔、日照时间相关性显著,贡献率均处于10%左右,表明经度、海拔、降水与闽楠种实表型性状相关性次之,为主要影响因素;其他地理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对闽楠种实表型性状无显著影响。

表6 基于RDA模型8种地理气候因子的贡献率和相关性

RDA双序图能较直观的反映闽楠表型性状与地理环境因子的关系(图1),红色空心箭头为环境地理因子,蓝色实心箭头为种实特性,红色箭头连线长度为地理环境因子对种实性状影响的大小,箭头连线间夹角的余弦值表示相关性,样方连线距离为相似程度。所有地理环境因子对闽楠表型性状因子前2轴的总解释率为52.7%(第1轴为52.62%,第2轴为 0.08%)。种子横径、种子质量与年降水、经度、日照时间、≥10 ℃年积温呈负相关,与纬度、海拔、无霜期呈正相关。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种子纵径、果形指数、种形指数与年均温、年降水、经度、日照时间呈正相关,与纬度、海拔呈负相关。分析种实表型性状间相关性可知,种子横径与种子质量呈正相关,种子越宽质量越重;种子横径、种子质量与种形指数呈负相关,种子越狭长质量越轻。果实横径、果实纵径、种子纵径、果形指数4个性状间呈正相关,但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相关性不明显,既果实变异较小,符合表5分析结果。

图1 闽楠种实表型性状与地理环境因子RDA双序图

对种源和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热图分析(图2)。种源共分为3大类,湖南永顺、江西井岗山、江西上犹3个种源为第1类;贵州从江、湖南沅陵、湖北来凤、广西全州、湖南金洞5个种源为第2类;福建明溪、福建建瓯、福建延平、江西崇义、广西富川、广西资源6个种源为第3类。从颜色梯度、相似程度分析种源间、性状间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第1类果实横径、种子纵径、果实纵径、种子质量同第2类、第3类相比,均偏向“-2”颜色梯度,表现为种实较瘦小;第2类种形指数、种子纵径、果实纵径同第3类相比,偏向“-2”颜色梯度,种子横径、种子质量同第1类、第3类相比,偏向“2”颜色梯度,表现为种实较宽阔饱满;第3类种子纵径、果实纵径整体颜色更偏向“2”梯度,表现为种实较狭长。

图2 闽楠种实表型性状热图

3 结论与讨论

对闽楠14个天然种源的7个种实表型性状进行研究,发现闽楠在种源间、种源内都存在极显著差异,且种源间变异比种源内变异更丰富,这与李娟等[19]对闽楠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ISSR研究结果一致,反映出闽楠长期的地理隔绝阻碍了基因交流,也是植物对环境选择、适应的结果。闽楠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70.83%,种源间的方差分量比例(46.31%)远高于种源内的(18.93%)。与其他物种相比,闽楠的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低于夏蜡梅(Calycanthuschinensis)的(89.30%)[20]、高于枫香的(57.55%)[10]、五角枫(Acerpictumsubsp.mono)的(48.42%)[21]、云南含笑(Micheliayunnanensis)的(24.38%)[22]、皂荚(Gleditsiasinensis)的(20.42%)[23]、元宝枫(Acertruncatum)的(11.46%)[24],表明闽楠的种实表型性状分化属于偏高水平,种源间变异较丰富。

植物种实受遗传和环境的双重影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异。本研究中闽楠的平均变异系数为6.14%,与其他物种相比,闽楠的平均变异系数高于红砂(Reaumuriasoongarica)的(1.93%)[25],低于枫香的(15.83%)[10]、元宝枫的(11.46%)[24]、国槐(Amorphafruticosa)的(9.40%)[26]、江南油杉(Keteleeriafortuneivar.cyclolepis)的(7.25%)[27],表明闽楠果实与种子表型性状变异相对稳定。闽楠种子纵径(7.04%)、横径(9.23%)平均变异系数高于果实纵径(5.12%)、横径(5.52%)的,其果实表型性状比种子更稳定,这与关于无患子[8]、江南油杉的研究结果一致,与皂荚[23]、思茅松(Pinuskesiyavar.langbianensis)[28]的研究结果相反。种实是植物建群及天然更新的主要因素,其较大的变异程度体现出闽楠适应生殖的繁育策略[10]。

不同的物种对环境因子存在不同的反映,产生的变异趋势也不同。研究表明,影响枫香种实的主要地理气候因子为1月平均气温、海拔、纬度[10]。川西云杉(Picealikiangensisvar.rubescens)的球果性状随经度增加而变大[29];红砂种子表型性状根据地理位置由西到东,种子质量、种子长、种子长宽比均有所增大,根据地理位置由北到南,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宽比匀有所降低[25];元宝枫翅果表型性状根据地理位置由西向东有变长、变宽的趋势[24];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Kom)种实性状根据地理位置从东向西,球果逐渐变大变重[30];苦楝(Meliaazedarach)在南部、东部种群的种粒比北部、西部种群的小[31]。江南油杉种实表型随着分布区海拔的升高,形状由椭圆形趋于圆形,形态逐渐饱满[27];岷江柏木(Cupressuschengiana)表现为高海拔地区球果质量较好,但种子在低海拔地区质量更优良[32]。本研究发现,闽楠种子表现为年降水丰富地区种子生长偏向狭长的变异模式。经度、海拔、日照时间是影响种实表型性状的次要因素。结合RDA双序图发现,经度、日照时间与种形指数呈正相关,与种子质量呈负相关。随经度增加,种子呈近椭趋势,高经度种子更饱满厚重。海拔与果形指数、种形指数均呈负相关,随海拔的增加,果实、种子呈近圆趋势。在日照时间较少、海拔较高、降水较少的地区,种子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进化成宽阔厚重的种子,既能满足营养物质的积累,也能维持外在条件的抗压。

闽楠分布范围宽泛,不同分布区域具有不同气候条件。植物为了适应环境,其表型性状逐渐具有区域特征。本研究发现,湖南永顺、江西井冈山、江西上犹闽楠种实的表型性状表现为果种较瘦小,为第1类;贵州从江、湖南沅陵、湖北来凤、广西全州、湖南金洞的果种较宽阔饱满,为第2类;福建明溪、福建福州、福建延平、江西崇义、广西富川、广西资源的果种较狭长,为第3类。地理位置来看,江西南部为主的第1类种实主要位于湖南罗霄山脉和福建武夷山山脉之间,湖南永顺受武陵山山脉影响,其种实划分为第1类,第1类种实分布区日照时间较长、无霜期较短;湖南及周边的第2类种实分布区因湖南罗霄山脉与南岭隔绝,日照时间较短、海拔较高、降水较少;福建及东南线的第3类种实分布区因福建武夷山与湖南南岭山脉隔绝,降水较丰富、年均温较高、海拔较低。山系的存在影响闽楠异花授粉及种子传播,种源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增加了种源间分化的可能性,导致种实表型性状的丰富变异。

猜你喜欢

横径种源表型
更正
基于电子病历的表型分析方法及应用综述
基于衰老相关分泌表型理论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衰弱发生机制
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综述
刍议香合欢形状特性及生长差异
多重荧光定量PCR法同时定量检测4种混合熟肉种源
作物表型组学和高通量表型技术最新进展(2020.2.2 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灰枣果实体积与单果质量的估算方法
‘富士’和‘国光’苹果果实发育过程中生理指标初步研究
基于Logistic模型的澳洲坚果果实生长发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