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影响1)
2021-09-07韩立红田国双高环
韩立红 田国双 高环
(伊春林业管理局博士后科研工站,伊春,153000) (东北林业大学) (伊春林业管理局博士后科研工站)
19世纪40年代是森林康养产业酝酿阶段,德国在巴伐利亚南部高原地带的巴登威利斯赫恩小镇,遵循克耐普疗法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森林疗养基地;20世纪30年代至今,森林疗法经历了探索发展、提升和融合创新阶段,在瑞典、英国、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各国学者从森林环境[1]、植物杀菌素及负氧离子[2-3]、森林浴对人体健康的功效[4]、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及社会福利效果[5]、森林游憩[6]、绿色健身、山林治愈等角度,研究森林环境及在森林中活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自2012年以来,国内众多学者围绕森林康养的概念内涵[7]、产业发展特征[8]、发展历程[9]、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情况[10]、国有林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11-12]、居民森林康养消费需求及康养意愿[13-15]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但是,从产业融合角度探索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趋势的研究不多。本研究以中国森林康养基地、森林康养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法、统计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分析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升级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促进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旨在为依据产业融合构建森林康养产品体系、促进森林康养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已有研究文献,在借鉴国外森林疗法、森林浴、森林休养、森林疗养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多数从森林康养的概念、内涵,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历程,国外森林康养产业的成功经验借鉴、森林康养资源及评价、消费者康养意愿调查等方面进行研究。森林康养是林业、旅游业、医疗卫生3个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以养生为主,通过设置适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康养设施,借助游戏、运动、休闲、养生、度假、疗养等活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达到预防疾病、缓解压力和康复病体的目的。本研究在剖析已有文献研究基础上,分析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探寻依据产业融合的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趋势。
统计分析方法:为了准确展示我国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寻依据产业融合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趋势,本研究采用了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2016—2020年公布的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数量的统计数据,通过对相关数据整理汇总分析出30个省、市、自治区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情况,并对各个康养试点基地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目前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特征。
归纳分析方法:根据森林康养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归纳分析出依据产业融合发展森林康养产业,应遵循“森林资源禀赋-森林康养产品体系设计-配套政策支持”的理念设计发展规划,并在森林康养资源及其价值功用分析基础上构建森林康养产品体系。
2 结果与分析
2.1 森林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
自2012年开始,中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迅速,各地开始结合其资源条件建立森林康养中心和康养基地。2015年开始,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组织申报森林康养基地试点评选,到2020年底共公布了六批试点名单(见表1)。经过几年的试点建设和运营,2020年3月16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发改司、民政部养老服务司、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国家中医药局国际合作司四部门通过评审,正式确定第一批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名单,共计96家,这是国家层面对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支持与认可。
表1 2016—2020年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数量
由表1可见,中国森林康养产业起步虽然较晚,但是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单位的总数呈持续增长趋势。到2020年底,已经落成建设的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共计1 099家,经过分类整理,统计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情况(见表2,表中空格部分表示当年没有公布森林康养基地数量)。
表2 各省、市、自治区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数量
续(表2)
由表2可见: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分布在全国22个省、3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但是分布并不均衡。森林康养基地数量较多的省份和地区都是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多数森林康养基地是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等建立的。湖北省拥有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单位共100家,居于第一位;河南省、云南省、山西省超过了80家;福建省、四川省超过60家;湖南省、贵州省、广东省超过50家;其余各省份、直辖市和自治区不到50家;青海、宁夏、新疆、西藏、甘肃等地,申报森林康养产业建设试点的单位不多。纵观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单位数量的排名,具备丰裕森林资源的省份或地区的森林康养基地数量较多,地理位置偏远和气候条件不好的地区森林康养基地数量较少。
综合表1、表2的统计数据以及相关资料,2016、2017年申报主体类型是森林康养基地;从2018年开始,申报主体的类型增加了试点县;2019年,新增试点乡镇、中国森林康养人家两种申报主体类型;使得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单位的主体更加多元化。申报单位数量也呈逐年增长趋势,从2016年的36家,逐年增加到2020年的368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没有降低各地森林康养基地建设的热情,反而让经营建设主体意识到森林康养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申报森林康养基地的单位数量较前一年有所增加。
森林康养产业,是借助森林环境中的美景度、森林绿视率、森林色彩、负氧离子、芬多精、植物挥发物、植物精油、芳香植物、森林气象环境(湿度、温度、风速、光照、紫外线)等森林疗法因子开展森林康养活动;森林康养基地如果处于气候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为康养人群提供更长时间的康养活动。由表2可见,申报森林康养基地排名在前面的省份,是湖北省、河南省、云南省、山西省、福建省、四川省、湖南省、贵州省、广东省,这些省份气候条件更适宜森林康养活动。低温时间较长的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适合开展森林康养活动的时间较短,这些地区森林康养基地较少。从各地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实践看,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单位的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纵观国内森林康养基地,有一些是在国有林场改革和森工企业转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一些是在国家森林公园、森林旅游景区、湿地公园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对我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情况对比发现,森林康养基地类型,主要包括旅游类、旅游地产类、旅游民宿类、观光类、养老产业类、森工转型类、自然保护区类、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类,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2.2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多数森林康养基地发展仍停留在旅游层次——从目前国内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情况看,各地建设热情较高,发展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多数康养基地是在国有林场、森林公园、旅游基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从目前森林康养基地的发展情况看,多数仍然采用森林旅游的经营模式。森林康养产业,是依据森林旅游,但又不同于森林旅游的一项新兴产业,不仅需要改进基础设施,更要设置康养课程及活动,从理论到实践需要较长的发展阶段,也需要不断探索才能找到适合各地的发展模式。一旦无法产业化或者市场化,森林康养会一直保持在理论停留的状态;若一直没有突破,森林康养本身的舆论和社会热度会逐步降低,从而被遗忘;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需要有价值的标准制定和对成功模式的探索。
合适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设计不足——现有森林康养基地,多数依据传统项目发展盈利,而和森林康养产业直接相关联的服务行业并没有得到发展,森林康养产品体系开发和利用也很少,让森林康养产业本身能给予用户的体验都显得相对单薄。如果不能形成良好的产业模式和产品体系,森林康养这一概念也必然会随着时间流逝以及社会关注度下降而逐渐消亡。国内各森林康养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开发有针对性的森林康养产品和服务,才能可以契合市场,形成有效产业链,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森林康养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目前多数建设中的森林康养基地,还是在原有的基础设施基础上发展森林旅游业,并未有太大的实质性转变。森林康养是一个综合性的休闲养生服务产业,除了需要向康养群体提供度假、休闲、旅游、娱乐活动外,还包括医疗、教育、养老等活动。多数康养基地,由于发展时间短,尚未设计出合理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仍然集中在只“游玩”无“康养”的初级阶段,这也是和国外成功的森林康养产业之间最大的区别,当然这也和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刚刚起步有很大关系。
专业化的森林康养人才匮乏——森林康养是伴随时代而产生的新兴综合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针对不同康养群体设计合适的森林康养课程和相应的康养活动,更需要专业化的康养人才进行具体森林康养课程的训练和康养活动的指导。从多数森林康养基地的运营过程看,专业化的康养人才匮乏,不能满足康养群体的深层次的康养需求和森林康养基地的建设需求。
2.3 产业融合与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关系
森林康养产业是以森林资源为基本依托,以林业为基础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到旅游业、医疗卫生业、教育培训业、健康休闲业、养老业、打通各产业的界限,融合发展成新兴业态,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和林业转型。表面看,是产业融合;但从内在属性看,是让林业、林农和林区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中受益更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从而促进林区发展和乡村振兴,这是森林康养产业融合的内涵。由于森林康养产业具有高度的复合性,产品开发体系非常重要,因此,需要结合各地各具特色的优质森林资源,合理设置森林康养产品体系,遵循“森林资源禀赋-森林康养产品体系设计-配套政策支持”理念设计发展规划,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以资源禀赋为基础——林业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基础,森林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主要场所,森林康养产业主要是借助森林中环境、温度、湿度、空气、水、光照等小气候环境和森林中的负氧离子、芬多精等森林生态环境资源,作用于人类的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因素,从而对人体的心理和生理进行调节,达到人的生理放松、改善情绪、减轻压力、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能与作用。因此,森林里的康养资源的优良程度,是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关键因素,表3从人类的五感角度分析发展森林康养产业需要的资源以及其对恢复人体身心健康的作用。
表3 森林康养资源及其价值功用
以优良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环境作为康养手段的森林康养产业,除了需要优质的森林资源外,景观资源、文化资源、物产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备性等,对提升森林康养产业的竞争力也十分重要。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以康养产品体系构建为核心——森林康养产业是以森林康养资源为基础,以森林康养活动为媒介,以恢复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为目的新兴业态,因此,森林康养产业需要融合教育培训业、健康休闲业、养老业,构建合理的康养产品体系,这是支撑区域森林康养基地良好运营的核心工作。森林康养产业,最终需要借助不同的康养产品体系作用于不同的康养群体,达到放松身心、疗愈身体的目的。因此,在设计森林康养服务产品时,应根据消费者的年龄阶段、身体状况、经验阅历、需求偏好等特点,结合医疗康养、养老、旅游、教育等不同目的,设计各有侧重的青少年型、中年型和老年型的森林康养服务产品。
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以配套支持为保障——为了保障森林康养产业的顺利发展,相关各部门形成协作共建、共管、共享和共发展的联动机制,强化政府在行业标准制定、管理体制建设和行业引导等方面的职责,营造能够发挥康养基地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市场环境,激发企业活力,促进康养产业与各行业的融合。政府部门增设康养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完善康养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对高需求和高成长性的森林康养项目扶持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支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相应的培训机构和农林高校加强森林康养师和森林讲解员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以满足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需要。
3 讨论与建议
3.1 依据产业融合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构建
森林康养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借助具体康养产品体系的设计才能实现。纵观各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实践经验,结合目前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实际,设计出与教育培训业、健康休闲业、养老业相融合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是促进森林康养产业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青少年型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和教育培训业的融合,主要是借助青少年型森林康养产品体系设计完成。青少年型消费群体的身体状况良好,他们对森林康养的需求,侧重于对森林环境的认知、运动以及各种体验。森林康养基地,可通过森林科普宣传、森林课堂、森林教育基地形式,让青少年了解森林、树种、森林环境等;通过设计丛林穿越、森林CS、森林拓展运动、山地自行车、森林球类运动等项目进行肌体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森林采摘、森林探险、森林露营等回归自然的体验,认知森林及其环境。这一类消费群体,主要是在“康”的基础上进行森林康养活动,青少年型康养产品体系是融合森林康养产业和教育培训业的媒介。
中年型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和健康休闲业的融合,主要是借助中年型森林康养产品体系设计完成。中年型消费群体特点是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较大,其身体和心理多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一类消费群体,更希望能够在森林环境中通过健康休闲的方式放松身体,达到疗愈身心的目的。森林康养基地在设计中年型森林康养产品时,应侧重养心,多设计以疗愈心灵为主辅助疗愈身体的康养产品系列。这类康养产品,是在“康”的基础上,通过适度的“养”修复身心健康,达到健康的状态。中年型康养产品体系是融合森林康养产业和健康休闲业的媒介。
老年型森林康养产品体系构建——森林康养产业和养老业的融合,主要是借助老年型森林康养产品体系设计完成。老年型消费群体的身体状况,相对较弱,或者是患有各种疾病,处于不健康状态;老年型森林康养产品,应侧重身体康复、森林养生、森林辅助康养、健康管理服务。这类康养产品,主要运用森林优良的环境和森林中的植物精气负氧离子进行康复养生;也可借助人工康养设备,开展保健、疗养、康复、养生为主的康养活动;这类康养产品,更侧重通过“养”来修复和恢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是森林康养产业和养老业的高度融合。表4从产业融合类型、森林康养产品类型、康养群体的健康程度、主导需求、产品内容等方面呈现了三种康养产品体系的设计和构建。
表4 依据产业融合的森林康养产品体系设计
3.2 促进森林康养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1)加强政策和制度支持。森林康养产业,涉及到卫生、体育、文化、教育、养老、金融等多部门合作,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组织和协调,为森林康养发展提供政策和制度支持。一是除了国家林草局、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等国家性组织的指导外,各地专门设立森林康养组织机构,健全组织领导,做到有专门领导分管,有专门机构负责,同时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统筹协调推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二是出台相关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保障森林康养基地以及康养企业资金需求。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扶持并补贴森林康养基地建设,金融机构创新产品、设置低息贷款、简化贷款程序等金融支持政策保障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三是出台森林康养基地认证标准和规范化建设标准。自2016年开始,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每年都公布新增的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名单,试点康养基地按照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要求进行建设后,才能通过森林康养基地认证,这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康养服务。因此,国家林草局的相关部门和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出台相应标准供各个康养基地进行参考,不断完善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森林康养基地,是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平台和载体,经过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立项建设的试点森林康养基地,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一是做好森林康养步道及其他康养设施规划设计和建设。森林康养步道是森林康养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通常包括出入口、文字标识、坐观场、点视场等相关康养设施。在设计森林康养步道等基础设施时,根据森林类型和树种类型,利用其挥发不同的芬多精和不同量的负氧离子,依据访客的年龄、康养需求和偏好设计,与森林中的五感资源连接起来,并结合森林康养课程的设置,让访客能拥有丰富的自然体验并获得良好的康养效果。二是进行森林郁闭度优化和森林康养植被选择和优化。三是医疗保障设施建设。森林康养活动,旨在通过森林中的资源恢复人的身心健康,医疗检测设施也是康养基地必备基础设施建设。康养基地设置康养人员各项生理指标测量指定地点,配备相应医护人员和康养指导师完成相关工作,在康养活动前后对比各项生理指标数据,后续可根据指标数据调整康养课程及康养活动。
(3)合理设计森林康养课程及活动。森林康养课程及活动的设计,针对不同的康养产品类型和康养群体特点设计。森林康养,让人们回到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远离都市的繁杂与喧嚣,让人们在森林环境中体验到天地与人的融合,更好地缓解都市压力,释放心理负能量。森林康养有别于森林旅游的关键,是森林康养会利用森林环境中的健康因子,依据康养人员身体健康状况、需要、偏好设置合理的森林康养课程和森林康养活动,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为人们准备一次内外调和、身心兼顾、动静皆宜的森林康养体验之旅。
森林康养课程的设置,遵循因树而异、因时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由于个人对树种的偏好差异、不同树种的健康功效差异以及季节变化原因等,在设置康养课程和活动时,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设置。由于在不同季节树木芬多精的分泌量不同,一般春秋分泌少、夏季分泌多,低浓度的芬多精对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具有治疗作用,例如,针对呼吸道疾病的康养人群设置春秋季在白皮松、油松等环境中进行康养。另外,在设置森林康养课程时,可借鉴国外成功疗法课程,例如,芳香疗法、作业疗法、森田疗法、森林心理疏导、漫步疗法、气候疗法、泉水疗法、食物疗法、运动疗法等。在设置不同森林疗养课程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康养人群设置不同的康养产品和康养活动。设置森林康养课程之前,森林康养师亲临场地反复踏查和选择,课程方案反复讨论和修改,招募体验者体验并给出意见,最终实现森林康养课程的预定目标。
(4)培养专业化康养人才。依据中国森林康养基地发展情况看,未来5 a中国需要专业森林康养人才数量预计在10万到15万之间。森林康养专业人才具备完善森林知识和医学知识,才能更好地针对不同的康养群体特点设计合理的康养活动和康养课程,达到预期康养效果。可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培养专业森林康养人才:一是森林康养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有意识培养相关人员,参加森林康养师的培训,并进行资格考试,以满足森林康养基地对康养人才的需求;二是可招聘具有从业资格的心理咨询师、瑜伽教练、营养师等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康养服务;三是鼓励具有医学、护理、保健、康复、健身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森林康养产业相关工作,重点培养一支掌握森林、医学保健、心理咨询、健康服务的专业性森林康养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