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的美好在于不可被精准定义

2021-09-06

文萃报·周二版 2021年30期
关键词:教育学共性世间

余秋雨作品《老子通释》里有句话:“美若精准定义,世间将无真正的美。”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育。教育具有多重属性,若被精準定义,世间将再无更好的教育。

有人曾经说过,上帝把世间最简单的事情交给了物理学,把世间最复杂的事情交给了教育学。于是,大家看到了物理学的成熟,却忘记了物理学的简单;大家看到了教育学的稚嫩,却忘记了教育学的复杂。实际上,教育充满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整个过程非常复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这样描述教育:“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撼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灵唤醒另一颗心灵。”作为教育人,我们需要去追问,树是如何撼动树的,云是如何推动云的,心灵是如何唤醒心灵的。只有不断地追问、探索,才能形成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行动,才能产生不一样的教育效果或教育产品。

教育的多重属性决定了教育者要有大智慧。著名教育家吕型伟认为:“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因为教育身兼事业、科学、艺术多种属性,教育改革也变得复杂而曲折,素质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等一直在进行,一轮一主题,一轮一台阶,一轮一深化。推进教育改革,需要一直在路上,也需要反复总结经验再出发。

以课堂教学为例。要让课堂精彩生动,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艺术。要具备这种艺术,需要教师反复总结、实践、改进,否则,即使听过成百上千位名师的课,或许也找不到让课堂精彩的方法,但却可以发现一条共性经验,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源于其对教育的热爱。因为热爱,才会上下求索、享受其中,不断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吸引力。

教育需要艺术,更需要科学。在探索教育艺术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探求共性的同时尊重个性。在尊重共性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才能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摘自《中国教育报》8.2)

猜你喜欢

教育学共性世间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所谓世间,不就是你吗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不敢说的话才是最想说的话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
喜爱音乐的物理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