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文科背景的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研究
2021-09-06邱雅慧
摘 要:新文科建设作为当前高校大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需要跨学科做好整合工作,使科学领域、社会领域、人文领域等多门学科可以协同发展。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新文科建设当中重要的环节,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形成学术探究精神以及独立的人格,对于学生日后进行美术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故此,文章探讨在高校美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做好教学改革工作,由此避免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出现脱节的情况。
关键词:新文科背景;美术教学;改革方法
近几年来,人文科学开始朝着跨学科方向发展,人文艺术命题与科学技术相互融合,并将自然科学的学科理论加入其中,用于解释现代人文命题。除此之外,人文科学、神经科学等学科也渗透到传播学、图像学等领域,拓宽了人文科学学术阐述的深度与广度。人文科学也开始与自然科学领域相互融合,利用精神分析理论法分析水、火等自然现象。对于美术专业而言,更应该对跨学科融合加强研究,探索美术专业建设的新途径。
一、新文科提出的背景
2017年,美国著名的希拉姆学院首次提出了新文科教育的教学理念,并且修订了相关的培养方案,希拉姆学院对于学校的各个专业做了重组工作,将科学技术融入文学、美术、语言、哲学等多个专业学科领域,保证学生可以开展跨学科的学习及研究。在2018年11月15号,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清华大学进行演讲时,也重新提出了新文科建设教育理念,他在讲话中明确提出,针对目前教育发展现状,应当加强新文科建设工作,并且在新农业、新美术、新工程等方面,将一些新的元素加入其中。新文科主要采用的是文理结合的方式,将科学新技术融入语言、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专业课程当中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之后更好地开展跨学科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推动不同专业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以往高等教育会按照学科门类,做好有效的划分工作,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研究效率,但会出现學科间分裂的情况,因此要推行跨学科专业融合教学改革。
从高等教育现状来看,新文科建设,不仅能确保学科之间交叉重组,同时也能将新技术加入专业建设中。高等教育不仅需要确保人文学科内部打通,还要把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学科联系起来,确保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有着极强的互动性。学生应当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并且能全面掌握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内容。新文科出现的最主要意义就是在文科基础上,对于相关专业学科技术内容做好整合工作。高校需要对新文科建设进行明确的人才培养定位,由此培养出具备较高学术能力、专业能力的新时代复合型人才,有效地打破传统高等教育专业与学科相对孤立所带来的局限性。
二、当前高校美术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和积极性
随着我国对于高等教育行业的高度重视,高校对于美术相关学科也加大了关注力度。但是,从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于美术相关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因为高校扩大了招生规模,但是师资配比不足,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同时也无法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培养,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甚至会加快社会不良风气的滋生,使学生在后期学习中,缺乏有效学习的兴趣。其次,大部分高校美术教师采用较单一的授课方式,多数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导致学生的审美能力、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等多方面素质发展受到一定影响。有些高校的美术课堂缺乏积极的学习氛围,同时也缺乏浓厚的美术学习风气,学生在这样的一个学习环境下,无法激发自身对于学习的兴趣,常常在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追剧、看电影,导致高校美术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与其他专业相比,高校美术教学有着极大的不同。美术教学讲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想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就需要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运用其中。但是,通过大量的高校调研数据能够看出,目前高校美术教学存在教学形式比较单一的问题,教师往往将理论知识讲述给学生,采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教师不能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合理地为学生设置对应的学习任务,只是片面地追求完成学校布置的教学任务,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教学方式单一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已经受到高校的高度重视,但是因为受到经费的限制,未能设置先进的智慧多媒体教室。有些教师也没有对课堂进行用心的教学设计,没有将教学内容与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起来。
师资队伍建设不足是高校美术教学改革工作难点之一。根据调查访谈,高校的美术教师大部分是毕业后直接就业,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但是未能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很多新教师无法快速适应教学,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因为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教学当中缺乏良好的创新能力。高校应当在新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教学培训。但是一些学校因为受到环境与资金的限制,未能进行有效的培训。此外,部分高校缺乏美术课程需要的相关的硬件与软件,导致美术教学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学习能力不高,缺乏创新意识。美术教育作为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学科,不仅其教材需要不断更新换代,与时俱进,其任课教师也需要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技术与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美术教师未能有效地对自身能力进行学习提升,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储备,知识结构过于老化,没有创新意识,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这些都会导致美术教学成果受到影响。
三、新文科背景下推进高校美术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一)主动打破专业壁垒
高校美术专业教师需要主动打破专业壁垒,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教育。将美术思维与文科教学相互结合,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在美术创作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具有重要作用。人文思想应当是专业能力与职业精神的高度统一,高校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所以应当给予学生人文素质教育高度的重视。美术专业学生不仅要学好本专业的知识,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除此之外,美术与人文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术专业除了具备自身的艺术性特点,同时也具备很多人文特征。美术专业教师应当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对于美术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同时主动学习其他文化领域的人文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学习环境,保证所培养的美术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美术专业人才。
(二)打通美术门类壁垒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应当将专业理论与实践和社会人才需求有效地结合起来,如此才能够提高美术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当前高校艺术教学理念不断改革创新,要有效地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与创新思维,不能去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校在培养学生时,应当注意培养学生兼具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美术专业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的艺术高度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各学生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新颖灵活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安排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活动,或者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对美术专业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讨论,这样才能保证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打造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会对课堂教学效果产生影响。教师作為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组织者,对学生审美能力及综合素质培养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应当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重视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督促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培训工作,保证教师获得更好的教学能力。此外,高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使不同学校教师可以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如此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
四、结语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专业有着较大的生源规模,高校美术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运用多元化的创新教育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更好地设计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也需要努力打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加强学生对于美术专业知识的理解,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培养学生的怀疑意识和批判精神,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桃.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美术字课程实验性教学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1(5):116-117.
[2]宋岩.信息时代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评《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教育学刊,2021(3):116.
[3]梁靓.对高校美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艺术大观,2021(7):124-125.
[4]张梅洁,叶立文.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探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21(4):239.
[5]黄海澜.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基础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与发展[J].美术教育研究,2021(3):136-137.
[6]王檀.新课程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6(16):26-28.
[7]王重润.新文科背景下新财经教育改革路径及案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2):62-67.
[8]熊伟翔.新课程背景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改革研究[J].人文之友,2018(21):252.
[9]段禹,崔延强.新文科建设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49-156.
作者简介:
邱雅慧,硕士,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