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人的英雄梦

2021-09-06张文利

中华瑰宝 2021年9期
关键词:念奴娇怀古柳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词篇塑造的青年英雄周瑜『羽扇纶巾』的形象以及对赤壁之战『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叙写,是苏轼对于历史理想化、艺术化的处理,寄托着苏轼的英雄情怀。

北宋的苏轼与南宋的辛弃疾并称“苏辛”,是豪放词的代表。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打破了词坛婉约旖旎的单一面貌,给词坛注入了豪迈超逸、清旷高远的新气息。《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充分展现了苏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英雄情怀。

苏轼与豪放词风

苏轼曾经给他的朋友鲜于子骏写过一封信,信中说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与鲜于子骏书》)由信中的这句“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可知,苏轼显然把北宋词人柳永作为词创作的参照系。宋代俞文豹《吹剑续录》亦记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永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这句“东坡为之绝倒”的描述非常形象,说明这个幕士的话让苏轼很开心。

结合《与鲜于子骏书》和《吹剑续录》的记载,笔者注意到两个现象:第一,苏轼常常有意识地把自己的词与柳永的词相比较。因为柳永的词是当时词坛的流行风,苏轼没有办法忽略他,甚至可以说,唯有与柳词相比较,才更能体现出苏词的价值和意义。第二,苏轼创作豪放词是他的自觉行为,他有意在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风之外,另创一种不同的词风,即“自是一家”的豪放词风。

需要指出的是,苏轼创作豪放词,给词坛注入了新鲜的生命活力,使词的创作打破了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词一统天下的局面,给宋词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苏轼并不是要以豪放取代婉约,苏轼本人就有写得非常婉约的词篇,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就是典型的婉约词。又如他的《蝶恋花·春景》,清初王士祯在《花草蒙拾》中对其评曰:“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所以,苏轼的词创作是豪放与婉约并存,兼有韶秀、清雄、旷远等多种风格,形成了同秀共荣的局面。

为什么有词题?《念奴娇·赤壁怀古》词曰: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轼这首词有一个词题—“赤壁怀古”。我们注意到,苏轼的许多词作,或有词题,或有词前小序。比如《水调歌头》有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江城子》有词题“密州出猎”。那么,苏轼为什么会比较多地使用词题和词前小序呢?这和由苏轼带来的词的变革有关。词在初期阶段有一个创作特点,即咏写调名本义,就是词的内容和词牌名往往有直接关联。如敦煌词中的《渔家傲》《渔歌子》,一般都和渔人生活有关。《天仙子》《菩萨蛮》,一般和女性、仙女有关。《赞浦子》一般和边塞、边将有关。《念奴娇》一般也和女性有关。据记载,这个词牌得名于唐代天宝年间一位善歌的女子念奴:

(念奴)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王仁裕等《开元天宝遗事·安禄山事迹》)

可是,苏轼此词主要是游览怀古抒情,和女性沒有什么关系。为了给读者一个阅读指向,他使用了词题。苏轼的词前小序的作用大抵也是如此。所以,比较多地使用词题和词前小序,是苏轼带给词创作的新变之一。苏轼的词题和词前小序,有的点明写作缘由,有的交代写作背景,与词体有机结合,更有利于抒情达意,是宋词诗化的表征之一。

苏轼的智慧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有句云“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就是别人告诉他,这里是三国时期火烧赤壁的古战场。苏轼为什么要特意写出这么一句呢?正如词题所言,苏轼在词篇中的感慨抒情,都是围绕三国历史和人物展开的。问题是,当苏轼创作这首词的时候,他已经知道他所在的“赤壁”并非当年赤壁鏖兵的古战场遗址,而是叫作“赤鼻矶”的地方。朱彧《萍洲可谈》卷二载:

孙权破曹操于赤壁,今沔、鄂间皆有之。黄州徙治黄冈,俯大江,与武昌县相对。州治之西距江,名赤鼻矶,俗呼鼻为弼,后人往往以此为赤壁。武昌寒溪,正孙氏故宫,东坡词有“人道是、周郎赤壁”之句,指赤鼻矶也。坡非不知自有赤壁,故言“人道是”者,以明俗记尔。

当地人方言“赤鼻”和“赤壁”读音相同。虽然意识到此赤鼻非彼赤壁,然而苏轼饱满的词情却如同眼前巨浪翻滚,滔滔汩汩,不可遏止。于是,他在词里加上了“人道是”三个字,就是“别人告诉我”或者“别人说”。这样一来,一方面既不影响抒情,另一方面又避免担上考证不实的批评。苏轼的聪明智慧在看似不经意的三个字中显露无遗。

“羽扇纶巾”者是谁?

这首词开篇就是一幅雄浑浩荡的阔大场景。词人伫立江边,感慨万千,无数的历史人物犹如走马灯一般从脑海中掠过。那么,最令词人难以忘怀的是哪位历史人物呢?词的下阕换头句是“遥想公瑾当年”,原来他最难忘的是周瑜周公瑾。接下来几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对于这几句,我们需要做具体分析。

首先,“小乔初嫁了”。史书记载,建安三年(198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封他为建威中郎将,同他一起攻打皖城。皖城战役胜利之时,周瑜迎娶乔公的幼女小乔。十年之后,才有赤壁之战。按诸史载,“初嫁”一词显然不妥。苏轼有意将相隔十年的两件事缩短时间距离,有意造成一种周瑜年轻得志、雄姿英发的景象,他既抱得美人归,又建立赤壁大捷的功勋,实现了爱情和功业的双赢。无疑,这样的人生几乎是每一个胸怀抱负的男儿的美好愿景。苏轼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寄托在了周瑜身上。

其次,“羽扇纶巾”出自《太平御览》卷六百八十七《服章部四·巾》引用《蜀书》记载,诸葛亮同司马懿交战时,“葛巾毛扇,指麾三军”。因此,词中“羽扇纶巾”的描写让读者立刻想到了诸葛亮。也因此,关于这句词,有学者解释为写的是诸葛亮,认为苏轼此词同时描写了周瑜和诸葛亮两位三国英雄。然而仔细阅读此词,笔者仍然坚持认为,这首词描写的三国英雄就是周瑜。

那么,问题就来了,“羽扇纶巾”分明是儒者的装扮,怎么能是骁勇善战的武将周瑜呢?原因有二:一则“羽扇纶巾”也是三国六朝时期儒将常有的装扮,用来描写周瑜有一定的历史根据;二则苏轼把赤壁之战中的周瑜描写成这副装束,而不是铁甲银盔的武将,是一种主观化创作的体现。就是说,苏轼在这里塑造的是他心目中的周瑜,而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周瑜。这样的周瑜形象虽然与历史有差距,却更接近苏轼的理想,因为苏轼的人生设计就是要做这样建立功业的儒者。

再次,“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源于《三国志》卷五十四中关于赤壁之战的描写: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也将其称为“赤壁鏖兵”:

却说当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后人有诗曰:“魏吴争斗决雌雄,赤壁楼船一扫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郎曾此破曹公。”

可见,周瑜的胜利委实来之不易。但是,苏轼的词里却说是“谈笑间”,仿佛这场战争赢得轻而易举,几乎不费吹灰之力。这种描写,又为了什么呢?此中缘由,苏轼同样对它做了主观化的处理。他写出的仍然是自己心目中的赤壁之战,而不是真实的赤壁之战。谈笑之间,消灭强虏,成就千古功业,这样的人,是何等的智慧,何等的英武,何等的成功,何等的魅力!显然,这正是苏轼自己的人生理想。

总之,苏轼在这首词里,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理想的英雄形象周瑜。他对周瑜的种种主观化、艺术化的处理,都是为了在这个人物身上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周瑜就是苏轼的英雄梦。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时期。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五岁,年过不惑,处于生命的盛年,不仅未能建立功业,实现人生理想,反而以戴罪之身贬谪闲置。想想三十多岁就取得赤壁大捷的周瑜,对比之下,苏轼对周瑜这个年轻的英雄越发仰慕,也越发增添了自己人生的颓唐感和挫败感。词的结尾几句,他从对历史的回顾神游中回到现实,不由发出“人生如梦”的慨叹。但从整体来看,这首词抒写自我情怀,充满激昂豪迈之气。正如南宋王灼《碧鸡漫志》所云:“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因为这首苏词的缘故,《念奴嬌》词牌有了两个别名—《酹江月》和《大江东去》,可见苏轼此词的影响之大。

张文利,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念奴娇怀古柳永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念奴娇
柳七官人寻花问柳觅新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竹叶沟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柳永的词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
裴怀古的“诚”字诀
裴怀古的“诚”字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