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梁平区农业面源污染初步调查
2021-09-06何运仲刘君红
何运仲 刘君红
摘 要 以重庆市梁平区种植业、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为调查对象,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等方式,调查分析了梁平区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成因、特点和危害等。调查结果显示:1)种植业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较高,分别达55.73 t、453.68 t和50.36 t,种植业化学品投入总量高,利用率低,流失量大。2)化学需氧量共产生50 351.66 t,排放10 385.10 t;氨氮共产生423.55 t,排放135.49 t。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产排均高,是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3)畜禽规模养殖场共产生粪便8.20万吨,利用6.07万吨;尿液3.84万吨,利用2.84万吨。无害化配套设施处理能力不足,部分畜禽养殖场粪便、尿液直排现象仍然突出,导致周围水体污染严重。最后提出建议,认为发展畜禽养殖业应根据环境承载能力,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非限养区,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或流域畜禽养殖规模,建立健全畜禽养殖业准入制度,落实“三区”和排污许可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调查;种植业;养殖业;重庆市梁平区
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9.005
农业面源污染是指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未经合理处置的污染物对水体、土壤和大气等生态系统造成的污染[1]。与点源污染相比,面源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范围广,成分和过程更复杂,防治难度更大等特点。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严重环境问题,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农村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形式[2],严重影响了农业可持续发展。梁平区是典型的农业大区,拥有梁平柚、优质稻、龙溪鱼等绿色产品,是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区和现代农业园区试点区,也是重庆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工程区县之一。近年来,农业产业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然而过度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生产模式使得农村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1 调查区概况
调查于2018年在梁平区33个乡镇(街道)进行,按照属地原则确定调查对象,以梁平区为划分属地单元,对纳入农业统计的农业生产活动,根据调查对象开展调查。调查范围有种植业(农作物秸秆、农膜)、畜禽养殖业和水产养殖业(不含藻类)。畜禽养殖业范围有生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等五类,包括畜禽规模养殖场(生猪年出栏≥500头、奶牛年末存栏≥100头、肉牛年出栏≥50头、蛋鸡年末存栏≥2 000羽、肉鸡年出栏≥10 000羽),规模以下养殖场(生猪年出栏<500头、“5头≤奶牛年末存栏<100头”“10头≤肉牛年出栏<50头”“500羽≤蛋鸡年末存栏<2 000羽”“2 000羽≤肉鸡年出栏<10 000羽”)。
2 技术路线与核算方法
以已有农业统计数据为基础,确定调查对象,开展调查,获取普查年度农业生产活动基础数据,调查数据均按照污普系统中国家规定的产排污系数法进行核算,根据产排污系数核算污染物产生量、排放量和消减率等(种植业和养殖业数据均以2017年12月31日前为准)。
3 结果与分析
3.1 种植业化学品排放量及利用率
梁平区种植业调查总计926个点。数据表明,种植业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较高,分别达55.73 t、453.68 t和50.36 t,种植业化学品投入总量高,利用率低,流失量大。经核算,全区肥料利用率氮、磷、钾分别为36%、19%、33%,其余通过挥发、硝化反硝化、地表径流和下渗等方式造成土壤、水源污染,使得部分土壤重金属含量上升,农产品硝酸盐含量超标,设施栽培土壤次生盐渍化,地下水污染,江河水富营养化。
3.2 农业污染源水体污染产排比
3.2.1 种植业和养殖业产排比和削减率
2017年梁平区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畜禽规模以下养殖场和水产养殖场数量分别为147家、2 641家和684家。
核算表明:1)化学需氧量共产生50 351.66 t,排放10 385.10 t。其中,畜禽养殖业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49 612.00 t,排放量10 385.10 t,排放占比96.46%,削减率79.81%;水产养殖业化学需氧量产生量为739.66 t,排放量367.31 t,排放占比3.54%,削减率50.34%。2)氨氮共產生423.55 t,排放135.49 t。其中,畜禽养殖业氨氮产生量最大,为340.23 t,排放量64.84 t,排放占比47.86%,削减率80.94%;水产养殖业氨氮产生量最小,为27.59 t,排放量14.92 t,排放占比11.01%,削减率45.92%。3)总氮共产生3 546.67 t,排放1 004.07 t。其中,畜禽养殖业总氮产生量最大,为2 990.84 t,排放量491.15 t,排放占比48.92%,削减率83.58%;水产养殖业总氮产生量最小,为102.15 t,排放量59.24 t,排放占比5.9%,削减率42.01%。4)总磷共产生610.64 t,排放168.63 t。其中,畜禽养殖业总磷产生量最大,为549.58 t,排放量112.36 t,排放占比66.63%,削减率79.56%;水产养殖业总磷产生量最小,为10.70 t,排放量5.91 t,排放占比3.50%,削减率44.77%。数据表明,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产排均高,是主要污染因子,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见表1)。
3.2.2 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排放重点区域和流域
调查显示(见表2、表3),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放重点区域为云龙镇、屏锦镇、金带街道、回龙镇和安胜镇;排放重点河流为龙溪河,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分别占全区流域的96.58%、90.99%、93.72%、95.50%。因此,发展畜禽养殖业应根据环境承载能力,设立禁养区、限养区和非限养区,严格控制重点区域或流域畜禽养殖规模,建立健全畜禽养殖业准入制度,落实“三区”和排污许可制度等措施。
3.2.3 畜禽养殖场污染物利用率
调查表明,全区畜禽规模养殖场共产生粪便8.20万吨,利用6.07万吨,利用率74.02%;尿液3.84万吨,利用2.84万吨,利用率73.96%。规模以下养殖场共产生粪便7.49万吨,利用5.61万吨,利用率74.91%;尿液18.43万吨,利用13.82万吨,利用率75%。畜禽养殖场粪便处理工艺多为堆肥发酵、生产沼气和垫料,利用方式多为作农家肥、生产有机肥、沼渣还田和场外丢弃;尿液废水处理工艺多为固液分离、厌氧发酵和肥水贮存,利用方式为沼液还田、肥水利用和直接排放。无害化配套设施处理能力不足,部分畜禽养殖场粪便、尿液直排现象仍然突出,导致周围水体污染严重。
3.3 农作物秸秆产生及利用率
调查发现(见表4),全区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为32.70万吨,中稻和一季晚稻占比最大,超过一半,达57.13%;甘蔗占比最小,仅为0.09%。农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为26.7万吨,占秸秆理论资源量的81.7%,其中中稻和一季晚稻可收集资源量比例最大,达52.62%,甘蔗最小,为0.11%。秸秆综合利用量为23.51万吨,规模化利用量7 056 t,包括饲料化和基料化,分别为4 887 t和2 169 t,占秸秆利用量的3%。秸秆利用方式除了作饲料和农村生活能源外,大部分被随意丢弃和就地焚烧。长期丢弃的秸秆经日晒、雨淋、沤泡、腐烂,污染水体;田间就地焚烧造成大气污染,影响车辆行驶、飞机起降,甚至引发山火。因此,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大,规模化利用不足,丢弃焚烧现象普遍。
3.4 农作物地膜使用及残留
调查表明,全区农田地膜覆盖总面积为15 562 hm2,年使用总量为1 866 t,年回收总量为1 150 t,回收率61.60%,累计残留量71.61 t,残留率4.11%。由于农膜大部分是不易降解的化学薄膜,残膜分解缓慢,分解后產生有害物质污染土壤,使土壤理化性质恶化,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污染。因此,应大力提高地膜综合回收利用率,减少残膜污染土壤。
4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初步表明,重庆市梁平区种植业氨氮、总氮和总磷排放量较高,化学品投入总量高,利用率低,流失量大;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大,规模化利用不足,丢弃焚烧现象普遍;农膜综合回收利用率不高。因此,应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支持鼓励农民使用生物肥,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推进秸秆回收利用、还田腐蚀、基料化和燃料化,严禁燃烧,强化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进一步提高秸秆和地膜回收利用率,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畜禽养殖业水污染物排放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和总磷产排均高,农业污染源污染物排放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业。因此,应按照国家要求,积极落实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措施,根据不同养殖规模实施污染治理工程,提升固液分离机、沼液贮存池、防渗防水粪尿存储设施,改进废水处理工艺和利用方式,严禁粪污直接排放。同时,合理利用水域资源,加快老旧池塘改造,完善池塘基础设施,鼓励种植水草,使用微生物制剂,完善净化设施,构筑养殖尾水净化体系,改进养殖技术,切实提高池塘水体自净能力,实现生态健康水产养殖。
参考文献:
[1] 黎竹.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J].现代化农业,2019(6):48-49.
[2] 王建英,邢鹏远,袁海萍.我国农业面源污染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11):216-223.
(责任编辑:丁志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