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制约因素

2017-02-28王睿哲

中国市场 2017年2期
关键词:面源污染制约因素

王睿哲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日益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农村居民调查,从经济、制度、意识习惯等方面分析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的成因,指出立足长远,多层面向农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培养环保习惯,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出路。

[关键词]农村;面源污染;制约;因素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2.177

1 引 言

生活性面源污染是农村环境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村居民日常生活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急剧增加,由此形成大量包括电子产品、塑料包装物等废弃物在内的高污染性生活垃圾,并对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基于这一问题,本文选择了安徽庐江县叶畈村为对象,该村地属安徽中部,具有安徽农村多数村庄的一般性特征。调查从经济、制度、意识习惯等多个层面展开,以便于全面了解当地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问题的背后成因。调查时间主要选择在春节期间,这时候外出打工的农民大多数能够返乡过年,这样既能够保证调查更顺利,又使调查覆盖面更全面。调查采用问卷形式,按便利抽样和判断抽样原则,一户农民发放一张问卷,共发放了调查问卷39份,收回有效问卷37份,问卷有效率达94.8%,且调查问卷当面发放、当面抽回,有效保证了调查结果的可靠度。

2 制约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因素

根据笔者的观察,制约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首要因素是居民生活观念与习惯问题。历史上,我国传统的农村社会一直是在自然经济形态下,依靠低生产力、低产出和低消耗来维持运转的,生活垃圾主要以有机物质为主,甚至常常被作为肥料储藏投放到田里自然分解。这就使得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观念一直较为淡薄,也养成了较为随意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与习惯,尽管近年来农村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已发生巨大变化,工业制成品在农村居民生活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生活性面源污染的危害性并没有清醒的认识,长期养成的习惯也一时难以改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你认为这些年来农村的生态环境情况有没有变化时,37位村民中有11位表示“不如以前”,13位表示“明显不如以前了”,7位表示“越来越糟”,三者合计31人,占比83.8%,而表示“一直就是这样”的只有6位,详见表1。也就是说大多数村民都意识到农村生态环境正在变差,但是对变差的首要原因,认为是“化肥农药”的有19位,5位表示“人口外出没人打理”,6位表示“说不清”,只有7位把“生活垃圾”列为首要原因。显然多数村民对于生活垃圾的危害程度,认识明显不足,详见表2。

在被问及你家的生活性垃圾一般怎么处理时,有9位表示“哪里方便扔哪里”,15位表示“扔到村子周边”,8位表示“尽量不乱扔”,只有5位表示“填埋或用作肥料”,详见表3。而在谈及对如何看待你们村乱扔垃圾现象时,认为“需要改变了”的只有6人,认为“不好,但没地方送”的有12人,而另外多达19人则认为“没啥,一直都是这样”或者“不太好,但习惯了”,比例高达51.4%,详见表4。显然,环保观念淡薄以及长期养成的垃圾处理方式与不良习惯在很长时间内仍然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必须克服的首要问题。

3 制约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经济因素

经济原因也同样是制约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因素。我国农村的村落布局大多因地制宜、缺少规划,多数村庄的房屋布局凌乱无序,各自为政,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效率低,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兴建农村生活垃圾和废水等处理设施、进而改造居住环境的难度大、成本高,当地居民自建或集资建造相关设施的意愿较低。

调查显示,对于你是否希望改善当前的生态环境和卫生状况的问题,6位村民表示“改善不改善无所谓”,5位表示“没有想过”,两者合计,比例仅为19.7%,而表示“非常迫切”和“希望改善”的则共有27位,比例高达80.0%,详见表5。也就是说,大多数村民是希望尽快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的。但在被问及你是否愿意集资建造一些垃圾和废水等回收处理设施,8位表示“不愿意,不合算”,有13位表示“愿意,费用太高”,10位表示“愿意部分出资”,只有6人表示“愿意集资”,详见表6。

经济层面的因素还表现在垃圾回收、处理产生的费用承担上,从调查情况看,村民还没有承担这些费用的意愿。虽然对于垃圾和废水等是否需要集中回收处理和专人负责,共有23位表示“非常需要”和“效果会更好”,比例达62.2%,而认为“没多大效果”和“根本不需要”的则分别只有9位和5位,详见表7。但当被问及你是否愿意承担垃圾和废水等集中回收处理的相关费用时,只有9位表示“愿意承担”,表示“愿意部分承担”和“应该政府负责”则共有21位,甚至有7位直接选择了“不愿意”,详见表8。

4 制约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环保科技知识因素

制约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的另一个因素是居民环保科技知识的缺乏。其一是对生活性面源污染危害性的认识模糊,即对不同废弃物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知之甚少。對于问卷中关于一条塑料方便袋垃圾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在土壤里面分解掉的问题,被调查的村民有11位直接表示“不知道”,凭感觉认为需要“3~5年”和“5~10年”的分别为9位和15位,只有2位认为需要“一两百年”,详见表9。同样对于一粒纽扣电池能污染多少水源的问题,情况也十分类似,多数人要么想当然地认为“几十升水”和“几吨水”,要么直接选择“不知道”,而准确选择“几百吨水”的只有3位,详见表10。显然,对于生活垃圾带来的面源污染危害村民们还没有清醒的认识。其二是不了解生活性面源污染处理的科学方法,以至于即便主动进行及时处理,也只是把一种污染形式转化为另一种污染形式。在回答塑料垃圾怎么处理时,有12位村民表示要“回收利用”,1位表示要“生物处理”,而多达24位村民则选择了“焚烧”或“填埋”这种能产生新的污染物的处理方式,详见表11。

5 结论与建议

根据上述调查问卷分析,本文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并在多个方面受到制约,而居民观念与习惯因素、经济因素以及环保科技知识因素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当前,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各地大力推进,政府相关政策措施也纷纷出台,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则必须立足于长远,并从学校教育、媒体宣传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多层面向农村居民普及环保知识、普及环保意识、培养环保习惯,同时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支持力度,这是解决农村生活性面源污染问题的根本出路。

参考文献:

[1]城一赖,王君.城乡统筹视角下的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研究[J].农村经济,2011(8).

[2]姚桂蓉,陈年来,张政民.甘肃省农村面源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09(8).

[3]张智奎.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的问题及对策[J].理论前沿,2009(2).

猜你喜欢

面源污染制约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宁夏海原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调研
临安市五措并举破解土地要素制约
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面源污染、碳排放双重视角下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分异
牛羊粪便资源化利用研究
村民自治的制约因素分析
健康卡推进受多方制约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