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文身在泳装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2021-09-06张超王倩倩陆春晖
张超 王倩倩 陆春晖
摘要: 黎族文身作为黎族传统文化独特的一种民族文化形态和意识形态载体,反映了黎族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原始宗教信仰。文章在对黎族文身文化进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阐述黎族文身艺术的发展、分析文身艺术的文化特征与象征意义,对黎族文身与现代服饰设计的关联性进行研究。将黎族文身图案与现代服饰中的泳装相结合进行创新设计,增添现代服饰泳装中的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此次创新应用设计将黎族文身融入现代泳装设计之中,为传统黎族文身寻找到了与现代服饰相结合的契合点,同时为传统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 黎族文身;民族文化;现代服饰;泳装;文化内涵;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 TS941.734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17003(2021)08012011
引用页码: 081303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1.08.020(篇序)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Li nationality tattoo in swimsuit design
ZHANG Chao, WANG Qianqian, LU Chunhui
(Academy of Fine Arts,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03, China)
Abstract: Li nationality tattoo as a unique form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an ideological carrier of Li nationality manifests the aesthetic concept and primitive religious faith of Li people. This paper studies and analyzes Li nationality tattoo. On this basis, this aper elaborates the development of Li nationality tattoo art, analy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ymbolic significance of tattoo art, studies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Li nationality tattoo and modern clothing design. This paper conducts innovative design by combining Li nationality tattoo patterns with swimsuit in modern clothing, which enriche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artistic value of modern swimsuit. By integrating Li nationality tattoo into the modern swimsuit for innovativ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the study discovers a coh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Li nationality tattoo and modern clothing. In the meantime, it provides new ideas and new methods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inority culture.
Key words: Li nationality tattoo; national culture; modern clothing; swimsuit; cultural connotation; innovative application
收稿日期: 20201109;
修回日期: 20210713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1CG12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西部项目(17EH245);贵州省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YJSCXJH2020068);贵州大学人文社科项目(GDQN2018014)
作者简介: 张超(1978),男,教授,主要从事设计艺术学、少数民族民间艺术研究。
黎族文身是黎族人们刻在身体上的特殊符号,作为原始社会的民俗遗存,它反映了黎族原始的一种审美观念,也是黎族对于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的符号体现。通过黎族文身习俗将独特的黎族特色图案呈现出来,记录着黎族人民的生活,表达着黎族文化的内涵,这种在黎族代代相传的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已经成为黎族的民族标识,被称为黎族的敦煌壁画[1]1。在众多研究黎族文化的专家学者中,对黎族文身的研究多从原始宗教信仰、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黎族文身起源[2-3]、黎族文身图案、文身的功能及黎族文身与其他民族的比较进行研究[4],从中归纳出海南黎族文身的文化价值及审美特征。其中国外学者史图博运用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角度首次对黎族进行了较正式、较系统的理论研究[5],并详细地阐述了不同支系黎族文身的特点。国内学者王献军[1]144-158、王学萍[6]对黎族文身元素和图案样式进行了分类及相关图案纹样的象征寓意进行阐释,并运用民族学和文化人类学来阐释黎族文身的社会功能;刘军[7]、姚丽娟[8]、陈甜甜[9]分析了黎族文身留存至今的原因,找寻到其文化隔离、社会发展水平、原始宗教信仰及传统审美观等影响因素;也有学者对黎族婦女文身的图案按照其来源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和解析[10],值得后续分析黎族妇女文身图案时加以参考和重视。
基于当前研究状况,对于黎族文身多数研究者侧重于民族历史、风俗习惯,对黎族的现实状态关注不够,有关黎族文身保护及现代创新传承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黎汉之间文化的碰撞与融合逐渐展开,黎族社会的文身文化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11]。作为当代传承者如何将黎族文身文化在现代社会中进行传承发展,让其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价值理念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当前研究为基础,追溯黎族文身图案溯源再进行分类阐述,深入分析黎族文身与黎族服饰之间的相互关系,思考黎族文身符号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的发展空间,探求创新价值和传承路径。
1 黎族文身的概述
1.1 黎族文身的起源
黎族社会的发展跟其他民族的发展一样,都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根据不同的生活习俗、方言、服饰的差异,黎族可以分为“润黎”“美孚黎”“哈黎”“赛黎”“杞黎”五大支系,因此“黎族”是一个总的统称[4]126。
中国著名的民族学家吴泽霖曾说过:“文身是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世界上还不知道有哪一个民族这样保存了三千多年,至今还能找到它的遗存,实在是一个奇迹。”[12]关于黎族文身的起源时间,通过文献调研,大致可以将其起源归纳为两类:黎族文身起源的传说和学者们对黎族文身起源的观点。
黎族自身有关文身起源的传说大致有:图腾信仰说、氏族标志说、辟邪护身说、血缘婚配说、防俘虏说等;学者们关于黎族文身起源的观点大致有:成年礼说、审美装饰说、生殖崇拜说、刀耕火种说、青蛙图腾说等[1]52。黎族文身起源的神话传说,是黎族人民原始心理的反映,与本民族的起源神话有关,说明黎族文身是一种古老的原始文化,这不仅是黎族文身的起源,也是远古时代人类生活的折射[3]。
1.2 黎族文身的现状
黎族在20世纪50、60年代时,文身的习俗受到禁止,之后年轻的黎族女子几乎不再文身,世代相传的文身手艺也渐渐在失传。目前黎族文身是黎族传统文化中消失速度最快的文化
之一[13]。这一古老而独特的身体艺术正在逐渐消失,照此发展大概在数十年之后,黎区的黎族文身将一去不复返,黎族的原始文身习俗将会像人类某些古老的习俗一样永远地消失[1]102。在现代审美文化的冲击下,文身习俗的衰退局面也进一步加剧,并将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在现代社会中,如何创新传承这一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符号是当下亟需思考的问题。
2 黎族文身的图案解析
2.1 黎族文身的纹素
文身最基本的要素包括纹素和图案,所谓“纹素”,即黎族文身图案的“组合之元素”[1]80。黎族文身的图案题材源于自然,描绘的身边所看到的动物、植物及生产生活用品,其图案大都属于非写实性图案,构成纹素主要包括直线类、曲线类、圆形类、符号物像类等(图1)。而刘咸[14]将文身纹素归纳为斜纹类、横纹类、圆纹类、文字类四类。
直线类主要包括竖线、斜线及横线等,有单线、双线、多条平行线,也有多条线交叉排列组合的纹素(图1(a)),常用于颈、背、臂、胸、腹、腿、脚等部位,为各支系使用最多的一类纹素。曲线类主要包括单曲线、双曲线、不规则弯曲线与多条曲线并列组合单纹素(图1(b)),多用于脸、颈、胸、臂、腿等部位。圆形类主要包括圆形、半圆形、椭圆形、同心圆形、单圆点、并排圆点及散点等(图1(c)),常用于脸颊、颈、胸、手臂、手背、腿等部位[4]127。符号物像类主要包括文字符号及蛙、猫、牛、鸟、草、生活用具、太阳、雷、钱等物像(图1(d)),常用于胸、手臂、手背、腿等部位。
2.2 黎族各支系文身部位及图案特征
2.2.1 黎族各支系文身部位
黎族文身是以身体为载体,受文对象以黎族女性为主。黎族妇女文身的部位主要有脸、颈、胸、手臂和腿五大部位,有的还文背和腹部[8]。在各方言区上所文部位有所不同,润方言区(润黎)和美孚方言区(美孚黎)所文部位最多,而哈方言区(哈黎)和杞方言区(杞黎)相对较少,赛方言区现已经绝迹。为了更加清晰地概括和反映黎族文身的全貌,在当前研究[4-6]的基础上按照各支系文身部位对黎族文身图案及纹素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划分与绘制,如表1所示。
润方言区所文部位主要有:脸颊、颏部、颈部、胸部、背部、手臂、手背、手指、大腿、膝盖、小腿部等[1]138,图案较为复杂,但恰到好处地运用了各个纹素;美孚方言区所文部位与润方言区大致相同,较其增加了足部的文身,具有所文部位多、面积大等特点,以大面积的散点纹和斜线纹为主要特色;哈方言区在海南岛的分布范围最广,人口也最多,但与润方言区、美孚方言区文身相比较,哈方言区的文身部位相对较少,主要是脸部和手部,图案也相对较简单;杞方言区的文身部位最少,主要在脸部,文身图案也是最简单的。
2.2.2 黎族文身的图案特征
四类基本纹素丰富了黎族各支系纹素样式,从而组合成了丰富多彩的文身图案,同一支系其文身图案差异相对较小,而不同支系之间文身图案差异十分明显,各支系其文身部位所对应图案也有着各自独特的显著特征(表1)。由此,黎族文身图案是黎族各个支系之间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黎族文身的图案在构图上十分讲究对称美与均衡美,虽然黎族文身图案多种多样,但大多数追求图案的对称与韵律。
1)构图的对称美。通过对各支系文身特征进行梳理,黎族文身图案更多呈现出对称美的特征,其中黎族文身的面部图案,多是以鼻子和嘴巴为中心线左右对称,胸部和腹部图案多以躯干的中心线左右对称;腿部多以腿中心左右对称,左右臂、左右腿的图案基本相同,呈现出一种整体左右对称的形式。
2)构图的韵律美。黎族文身图案构图的韵律性,是装饰纹样题材在处理小对称时追求的一种视觉效果,其打破了严格对称的僵硬形式[15]。黎族文身图案主要以直、曲线为图案主框架,点和圈为其装饰元素,呈现出一种韵律美。譬如美孚黎胸部图案中两个类似于领结装的图案,领结中间充满了散点纹素,以及在黎族文身中较为常见的涡旋状紋线,纹线中布满点状(图2)。虽然是小的装饰对称,但是整个装饰纹样却带给人们一种鲜明的且富有韵律的平衡感。
2.3 黎族文身图案的象征意义
宗教的本质源于人们最初对自然的信赖感,自然是宗教的最初原始对象[16]。黎族先民十分依赖自然,所以黎族的思想根源来自对自然的崇拜,黎族先民认为万物皆有灵,对自然界与自身相关的植物、动物及其他事物都加以膜拜。黎族人民广为流传的雷神、山神、水神、火神、树神等,这些原始崇拜在黎族文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黎族文身图案中有一些难以辨别其渊源及象征意义,但不可辨别不等于其象征意义不存在[17]。一种文化或习俗的产生都会有他所赋予的功能,不可能是毫无意义的。但由于文身的起源较早,很多文身图案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慢慢流逝了其原本的意义。目前只有少数图案可以阐释出其准确的象征意义,如图1(d)中1#~5#为蛙纹,蛙纹多以几何线形为主纹,是黎族人民一种抽象、含蓄的情感表达,青蛙繁殖能力强,其作为一种图腾是黎族关于生殖崇拜的表现,有多子多福之意;多文于手臂、腿、胸、背等部位(图3(a)),为黎族文身中使用较多的图式。图1(d)中9#为雷纹,黎族人对大自然的敬畏感在黎族文身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黎族文身中最具典型之一的几何图案雷神纹,就是源于黎族人们对雷神的自然崇拜,是黎族祖先祈求雷神保佑其每年都能风调雨顺、五谷丰收的美好期望的表现,多文于手背和颈部(图3(b))。图1(d)中6#为龙凤花,7#为绳结,8#为乌龟纹,10#为钱币,11#~20#为各文字符号,其文身题材较为丰富;题材多取自当地黎族人日常所见的身边所看到的动物、植物及生产、生活用品,同时赋予这些图案以一定的象征意义[15]。
3 黎族文身与黎族服饰
本文在调研时,听到许多文身老人提到文身与黎锦服装所产生的美感时讲“当初之所以自愿去文身,在很大程度上是羡慕别人文身后穿上传统的黎锦服饰显得更加漂亮”[15],希望文身后能配上黎锦制成的服饰。在一些流传的歌谣中,也多有表达出只有文身并不完美,只穿黎锦服饰也不完美,只有在文身后再配上鲜艳色彩的黎锦服饰,才是十全十美的[15]。正由于这種黎族人民普遍认为的美感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黎族女性忍着疼痛去文身。从侧面印证了黎族文身与黎族服饰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反观文身与服饰的搭配组合形式,其为当代服装设计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创作思路,同时也为创新传承黎族文身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在运用黎族文身单
一的色彩上,可以搭配着黎锦鲜艳的色彩图案,使黎锦图案与文身图案相映成趣,以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黎族文身的部位与她们所穿着的服饰样式也有着很大的关系,黎族文身主要是文在穿上传统服饰后裸露的身体部位,在黎族传统观念中黎族文身具有遮体的功能。如白沙的润黎女性,她们身穿超短筒裙,领口呈“V”形的贯头衣套在身上,将胸、背、手臂及腿部刺上文身,并露出在外[8]。又如杞黎、美孚黎、哈黎的文身部位未及大腿,就是因为这三支黎族族群的筒裙较长,已遮盖住大腿,只露出小腿或小腿的一部分,故她们不文大腿只文小腿[15]。黎族文身与黎族服饰相互映衬构成了黎族妇女独特的审美特征。通过对黎族文身与黎族服饰的搭配样式和现代泳装样式进行比较分析(表2),其原始黎族文身部位的选择与现代泳装服饰所裸露的部位有着很大的吻合度,这也是之所以选择现代服装中的泳装服饰进行创新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设计中可延续传统黎族文身的遮体功能,对黎族文身纹样进行提取,用于泳装裸露部分。
4 黎族文身在现代泳装中的创新应用
4.1 黎族文身元素和现代泳装设计融合的可行性
正如《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元素》中所提到:在现代化背景下,人们进入了一个多元共生的设计趋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现了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设计理念[18]。这一点在中国近几年的泳装设计上较为突出(图5),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融合的泳装产品,不仅加强了现代设计视觉形象的冲击,更为重要的是将传统文化的古今寓意相连,增加产品的人文价值。消费者们在关注文化产品的美感因素的同时,更多还会考虑其产品的独特性创意,以及所具备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即具故事性/寓意[19]。将黎族文身纹样应用到现代人们游泳运动必不可少的泳装中,不仅可以丰富泳装产品在视觉形象上的独特性,还使这一即将消失的民族文化元素被更多人认知,以实现民族文化的传递。文身部位与泳装样式也能够得到有效的融合(表2),将黎族文身应用于现代泳装中是较为切合且可行的。
4.2 黎族文身在现代泳装中的创新应用思路
对黎族文身进行创新应用,在深入分析其纹素、图案特征和象征意义的同时,抓住其与该民族服饰之间的搭配关系,对当下的审美特征及倾向有着清晰的判断[20],从形式、内涵到精神层面达到传统黎族文身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创造性融合。
黎族文身作为黎族的传统习俗,是黎族人们为了搭配传统黎族服饰的审美观,宗教信仰及不断衍生出的功能性所长期传承至今的[9],在肌肤上的装饰作用可视为黎族人们文在身上的一件隐形的衣服。当下的审美观念,这种疼痛的文刺方式已不被现代人所接受,这种审美观、信仰及功能性亟需新的载体将其继续传承下去。通过对各支系文身部位的梳理,其文身部位与现代泳装所裸露的部位有着很高的契合度,以轻薄的透明面料作为文身的面料载体用于现代泳装中,将其作为一件显性的衣服,亦能够达到文身文于肌肤之上的即视效果。由于黎族文身图案是黎族与其他民族及黎族各个支系之间相互区别的明显标志,在进行黎族文身的现代创新应用时,以保持各支系极具代表性的图案标志特征为原则,对其纹素、图案、色彩与象征意义在新的载体上进行表达,来满足民族文化、民族情感的传承。以现代设计审美为依据开展设计,依据载体的材质、实用功能和呈现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达到设计的更迭(图5)。
4.3 黎族文身图案在现代泳装中的设计方法
黎族文身图案在现代泳装设计中的应用要求在审美理念、应用形式等层面有所突破,应该在保留传统文身图案所蕴含寓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理念进行设计创新,其主要的设计方法可以归纳总结为图案及寓意的直接应用法和代表性纹素重组法。
4.3.1 图案及寓意的直接应用法
黎族文身的图案题材来源于生活,其图案寄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对黎族文身图案所蕴含象征意义的梳理,其文身图案以泳装作为载体进行传承创新时,不仅要从图案特征进行着手,更要抓住其内涵象征寓意,找到与之寓意相契合的载体部位进行文化内涵传承,并开展设计[21]。在本次阐释的四套现代泳装服饰设计中,主要采用润黎和美孚黎文身图案为例进行应用设计。通过对黎族文身的整体梳理,得知这两个方言区黎族文身部位较多,图案也较丰富,能更好地反映出黎族文身的图案造型特点及文化内涵寓意特征。
如图6所示,针对美孚黎文身图案的运用,其泳装胸部及腹部文身图案为美孚黎胸部文身图案,当地人解释其为“吊粽子”的形象,是当地长方形粽子吊挂起来的意思[1]153,运用在泳装胸部具有丰收美满的吉祥寓意;肩头文身图案为美孚黎颈部后侧文身图案,表示“龙凤花”,是一种当地常见的在河边生长的蕨菜类植物[1]152-153,将其运用在泳装的肩部具有较高的审美装饰性;手臂图案为美孚黎腿部文身图案,其中腿部的蛙纹正是文身象征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顺之将其延用于泳装之中寓意人类繁荣昌盛。手背为美孚黎手背文身图案,当地人把手上的图案称之为“瓦亭”[1]156,具有手巧玲珑的寓意内涵。该方言区图案中分布的散点纹象征着鸡爪踩过的痕迹,蕴含着希望日后的生活能吃饱穿暖,越过越好。
如图7所示,针对润黎文身图案的运用,其泳装胸部文身图案正中两条纹线相交处,被认为是表示系绳子的结,寓意着丰收。在泳装设计中将胸部图案连接到腹部,使其上下相连构成一个整体,突出黎族文身整体性的审美特征;泳装腹部图案为润黎腿部文身图案“S”形图形,文身老人解释是表示虫子连着竖线的弯钩。钩子、手背的同心圆是黎族比较显著的雷神纹文身图案,均有平安康健之寓意。
4.3.2 代表性纹素重组法
随着现代服装审美趣味的多元化发展,黎族文身图案在服裝上构图形式的多样性也应该充分考虑,所以除了上述对其图案造型的直接应用法外,还可以通过对图1的代表性纹素进行重组,在不破坏黎族文身具代表性的图案特征的基础上,构成全新的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的抽象几何图案。如对图1(b)中的纹素通过重复、翻转、增添元素进行组合图案的方式,构成既具有黎族文身图案特色又富有创意的抽象图案,并应用于泳装中的合适位置(表3)。
4.4 黎族文身图案在泳装中的应用工艺处理方法
以轻薄的透明面料作为文身的面料载体用于现代泳装中,达到文身文于肌肤之上的即视效果。至于透明面料上黎族文身图案所采用的工艺方面,不同的工艺其表现形式和视觉效果也会相差甚多,其结合运用应以整体的协调度为重,不能生硬地进行拼合。根据市场上所采用透明面料的泳装,对其图案应用工艺进行汇总分析,黎族文身图案在泳装中的应用工艺可大致归纳为:印花工艺、刺绣工艺、植绒工艺等(表4)。
4.5 黎族文身在现代泳装中的应用案例实践展示
对于与黎族文身图案相搭配的黎锦图案,在分析黎族文身与黎锦服饰所产生的美感的基础上,通过对黎锦图案大量调研,将传统黎锦图案典型的人形纹、蛙纹及鱼纹等元素进行提炼,并注入自己的情感和理解进行变形设计,形成两组图案设计,将之运用在现代泳装服饰设计中(图8)。泳装服饰款式多为镂空腰部以露出女性的身体曲线,并在腰部露出文身图样,以符合文身与服装样式的搭配关系;泳装服饰面料设计中运用黎族文身的部分采用轻薄的透明纱质面料,透薄轻盈的面料能更好地展现出文身在人体上的肌肤感,从而增加视觉上的既视感;文身图案在面料上的应用工艺采用数码印花工艺,出于其耐水洗抗日晒的功能性考量;泳装服饰色彩是在黎族织锦中提炼出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颜色,在运用中以深蓝色为面料主色调,再搭配由亮丽的黄色、棕红色、黑白色构成的印花图案,在素雅的格调基础上增强服装的活泼感(图9),其整体设计效果如图10所示。
5 结 论
黎族文身是极为古老的人体装饰艺术,是黎族民族情感、民族审美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着黎族人民最初的生命意识和集体归属感。黎族文身既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代表,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身图案具有鲜明的少数民族及地方特色。受当代文明的审美观影响,黎族文身已很难在现代人人体上继续传承下去,以当代审美倾向创新传承这一较为原始的人体装饰艺术,使此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通过对黎族文身的文化内涵、艺术特征与文身纹样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与梳理,结合现代泳装服饰特点对黎族文身进行了现代化的创新设计应用,寻求传统黎族文身与现代服饰文化新的交融途径,并为黎族文身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新路径。让黎族文身纹样这一传统元素为现代服饰发展注入新的文化内核,以提升服饰产品的文化底蕴和产品附加值。同时,通过这一视角的泳装服饰产品创新设计,对黎族文身艺术非遗文化的活态化利用与传承将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献军. 黎族文身: 海南岛黎族的敦煌壁画[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16.
WANG Xianjun. Li Nationality Tattoo: Dunhuang Murals of Li Nationality in Hainan Island[M]. Beijing: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2016.
[2]谢方. 黎族文身起源满载神秘传说[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07-19(477).
XIE Fang. The origin of Lis tattoo is full of mysterious legends[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Press, 2013-07-19(477).
[3]余杰. 从文身看黎族原始宗教与祖先崇拜的源头[J].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18, 25(6): 38-43.
YU Jie. Origin of the primitive religion and ancestor worship of the Li nationality from tattoo[J]. Journal of Hainan Tropical Ocean University, 2018, 25(6): 38-43.
[4]刘军. 肌肤上的文化符号: 黎族和傣族传统文身研究[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7.
LIU Jun. Cultural Symbols on the Skin: A Study of Traditional Tattoos of Li and Dai Nationalities[M]. Beijing: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2007.
[5]向麗. 百年来国内外黎族研究述评[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 30(4): 21-25.
XIANG Li. Research review on Li[J]. 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2013, 30(4): 21-25.
[6]王学萍. 中国黎族[M]. 北京: 民族出版社, 2004: 252-259.
WANG Xueping. Li Nationality in China[M]. Beijing: Nationalities Publishing House, 2004: 252-259.
[7]刘军. 试论黎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 27(2): 41-45.
LIU Jun. The reasons for p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Li ethnic groups getting tattoos[J]. Journal of Hubei Minzu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09, 27(2): 41-45.
[8]姚丽娟. 海南岛黎族妇女文身研究[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5(3): 94-97.
YAO Lijuan. Research on the tattoo on the women of Li people in Hainan province[J]. 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2005(3): 94-97.
[9]陈甜甜. 再论黎族文身长期传承的原因[J]. 贵州民族研究, 2019, 40(3): 97-100.
CHEN Tiantian. On the long-term inheritance of Li tattoo[J]. Guizhou Ethnic Studies, 2019, 40(3): 97-100.
[10]徐家林. 黎族妇女文身图案浅析[J]. 琼州学院学报, 2008, 15(6): 16-19.
XU Jialin. Analysis of Lizu women tattoo pattern[J].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2008, 15(6): 16-19.
[11]张霞珺. 谁的身体在说话: 现代文身群体的身份认同研究[J].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20(2): 300-313.
ZHANG Xiajun. Whose body is talking: a study on the identity of modern tattoo groups[J]. Chines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20(2): 300-313.
[12]胡亚玲. 海南黎族风情[M]. 海口: 海南出版社, 2006: 81.
HU Yaling. Li Ethnic Customs in Hainan[M]. Haikou: Hainan Publishing House, 2006: 81.
[13]叶钰泽, 杨婷婷, 徐文静, 等. 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保护研究[J].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9(13): 37-38.
YE Yuze, YANG Tingting, XU Wenjing, et al. Research on digital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Hainan[J]. Satellite TV & IP multimedia, 2019(13): 37-38.
[14]刘咸. 海南黎人文身之研究[G]//民族学研究集刊. 中山: 中山文化教育馆, 1936.
LIU Xian. Studies on Lis Humanities in Hainan[G]//Ethnological Research Journal. Zhongshan: Zhongshan Culture and Education Museum, 1936.
[15]王献军. 对黎族文身部位与图案调查后的思考[J]. 贵州民族研究, 2015, 36(10): 177-181.
WANG Xianjun. The further reflection on Li nationalitys tattoo positions and patterns after investigation[J]. Guizhou Ethnic Studies, 2015, 36(10): 177-181.
[16]胡潇. 原始宗教历史演化的思想轨迹: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早期宗教形式的解释[J]. 学术研究, 2020(11): 7-15.
HU Xiao. The thought track of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primitive religion: Marx and Engels explanation of the early religious forms[J]. Academic Research, 2020(11): 7-15.
[17]符策超. 黎族文身图式的象征意义[J]. 琼州学院学报, 2011, 18(6): 16-20.
FU Cechao.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Li peoples tattoo[J].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2011, 18(6): 16-20.
[18]马琳. 民族传统艺术元素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评《时装设计中的民族元素》[J]. 上海纺织科技, 2019, 47(1): 65-66.
MA Lin.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traditional art elements in fashion design: comment on National Elements in Fashion Design[J]. Shanghai Textile Science & Technology, 2019, 47(1): 65-66.
[19]劉红文, 李晓红, Nurul Hanim Romainoor. 新中式服装感质、消费者产品态度与购买意愿[J]. 丝绸, 2020, 57(11): 58-65.
LIU Hongwen, LI Xiaohong, Nurul Hanim Romainoor. Qualia of new Chinese-style clothing products, consumer product attitude and purchase intention[J]. Journal of Silk, 2020, 57(11): 58-65.
[20]杨蓓, 钟玮, 张婉玉. 基于符号学的凉山彝绣图形设计与创新实践[J]. 丝绸, 2020, 57(3): 118-125.
YANG Bei, ZHONG Wei, ZHANG Wanyu. Design and innovation practice of Liangshan Yi embroidery pattern based on semiotics[J]. Journal of Silk, 2020, 57(3): 118-125.
[21]高继军. 关于海南黎族文身系列油画创作的思考[J]. 美与时代(中), 2019(3): 22-23.
GAO Jijun. Thoughts on the creation of Li nationalitys tattoo series oil paintings in Hainan[J]. Beauty and Times(middle), 2019(3): 22-23.